4月5日─什麼是十善?
十善,簡要來說,意思是指身、口、意方面十種能招感善果的善行,又稱十善業;反之,身、口、意所行之十種惡的行爲,稱爲十惡或十惡業。
十善的內容爲:
一、不殺生;二、不偷盜;
叁、不邪淫;四、不妄語;
五、不兩舌(不說離間語);
六、不惡口(不說粗鄙的話);
七、不绮語(不說沒有意義的話);
八、不悭貪(不貪取、不吝啬);
九、不瞋恚(不生氣、不惱怒);
十、不邪見(不愚癡)。
前叁者屬于身體的規範,四至七是指語言的規範,最後叁者屬于心(意識)的要求。聖嚴法師曾說明過:「以業道的性質而言,身叁、口四的七個項目稱爲業,意的叁個項目爲前七個項目的道,故稱業道。十個項目相加,行惡即合稱爲十惡業道,行善則合稱爲十善業道。」
《別譯雜阿含經》有偈雲︰「如斯衆善法,白淨十業道,悉能修行者,必得生天上。」十善業是投生人道和天道的法門,也就是修行者若道業未成,來世可避免墮入惡道,繼續修學佛法。
《大寶積經》雲:「若于前世造十善業,好行惠施,無有悭貪谄诳之心,父母、師長所有言教即皆信受,以是因緣若得爲人,則不受于如上諸惡業身,而便獲得種種殊妙之身,顔容端正諸相具足,所有言音而爲衆人之所愛樂。是故當知由善業故,便得如是勝妙果報。」
十善法是一切善法的基礎,也是一切律儀戒的基礎,更是無上佛道的基礎。
十善具有止惡行善之意義,故亦稱十善戒、十善法戒、十善性戒或十根本戒。
又十善爲順理之正法,故有十善正法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