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人身難得
衆生的習性容易樂著不善之法,不需去學習貪、瞋、癡、慢、疑等煩惱,就自然會生起;有時好不容易生起了慈心,瞋心卻又緊跟著來,這就是衆生要修行的困難。不僅如此,放逸和懈怠,也常造成我們修持時的大障礙,直到死亡來臨,已後悔莫及!
若不能精勤修持正法,不爲來世作大利益,則今生所得的暇滿人身徒然無用,就像商人入寶山空手而回一樣。因爲沒有修持,所以也難以累積福德、智慧資糧,進一步便會造成後世不得善利,常墮惡處,輪回流轉,受諸苦毒。
所以爲了對治此類惡習,佛教傳統從善因、比喻和數量叁個方面,鼓勵學子們把握人身難得的機會:
一、善因:
要轉生爲人,首要條件是持戒(戒有皈依戒、五戒、菩薩戒等)。然而想受戒也要有受戒的因緣;再者,去受戒的人多,能真正持守戒律的人很少;覓道的人多,能如實求法的人少,能如法修持的更少。
二、比喻:
有情獲得人身的機會,就像每百年才浮出海面的盲龜,恰巧以頸鑽入浮木孔的機率——如是難得!這是佛典裏常見的譬喻。
叁、數量:
以六道衆生的數量而言,地獄道的衆生如同世界的微塵那樣多;餓鬼道的衆生如同河裏的沙子那樣多;畜生道的衆生如同一滿盆的沙子那樣多;天道和人道的衆生卻如同可放到指甲上的沙子那麼少,可見能獲得人身是多麼難得!
藉由思惟人身難得,能讓已得暇、滿人身的佛弟子們于正法生希求心,發起爲究竟利樂而修正法之心,把握當下,認真修持,發精勤心,而不懈怠。
《大般涅槃經》雲:「人身難得,如優昙花。」
《梵網經菩薩戒.序》雲:「一失人身,萬劫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