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什麼是慈悲心?什麼是慈悲?
佛法將慈悲分爲兩個不同的概念:
一、慈愛衆生並給與快樂(與樂),稱爲慈。
二、同感其苦,憐憫衆生,並拔除其苦(拔苦),稱爲悲。
雖然是兩種心態,但是在實踐上兩者常常一起出現。
詳細地說,慈悲心不只是對受苦的有情表達同情心、同理心及關懷心,也不僅是向他人表達心中的溫情,或清楚地認知到他們的需要和痛苦。究竟的慈悲心,應是一種持續不斷的決心,願意爲一切衆生付出一切,而願意以實際行動來幫助他們減輕痛苦。
德蕾莎修女說過:「隨處散播你的愛心,就從對你的家人開始。多一份關愛給你的孩子、你的另一半、你的鄰居,讓每個接近你的人都有如沐春風的感覺。給別人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個燦爛的笑容,一個溫暖的擁抱,爲上帝的仁慈做見證。」
慈悲沒有宗教、種族之分;在佛教裏,慈悲心是成就佛道的基礎;而在一般人的生活中,慈悲心也是一種愛與溫暖的正面力量、一種值得贊歎的道德意識、更是爲這苦難世間帶來安慰與和平的一道暖流。
時常關懷衆生,處處爲別人著想,這就是慈悲心。
慈悲心是憤怒與痛苦的解藥;慈悲心猶如慈母照顧孩子時所自然流露的關切與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