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了解,第六識的功能就是可以專門針對一個問題,分別得很詳細好比我面前這朵花,可以跟眼識配合了解得非常詳細具體,第七識不行,第七識雖然也看到了,但並不能具體了達,所有境界他只能夠大概知道,卻不能夠很詳細很具體地知道,這是第七識和第六識的一方面的區別,另一方面,第六識,他的主要功能是分別,剛才說過,他能進行周詳的分別,可以在某一個點上進行,最詳細的分別都沒有問題,第六識做完了事情,做得已經成了習慣的事情,變成習慣以後,就由第七識來管了,這是二者的另一區別,好比說,我們一開始學車的人,很緊張,戰戰兢兢的,這個方向盤怎麼掌握,這個離合器怎麼踩,這個檔怎麼挂,外面又要看燈,打轉向燈,很多地方需要協同配合,他的注意力,一會兒注意這個地方,一會兒注意那個地方,是跳動的,第七識不然他彌漫地監督一切情況,但是一旦協同已經完成,學習過程結束,已經很自如的時候,第六識,就可以再做別的事情了,司機可以跟旁邊的人說話,可以打電話,可以聽音樂都沒關系了,因爲他的運作已經熟練了,變成了一種既定的程序,可以自動地反應,那麼就交給第七識了,因此凡是有關習慣的事情,是第七識來管理的,而學習新的東西呢,是第六識完成的,這是二者的第叁個區別,所以,我們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過去的習慣就會強烈地表現出來進行幹擾,因爲,那個習慣是第七識監控的,他一定要出來幹擾,讓你知道讓第六識進行分別,好比我們打坐念佛,我們本來念佛念得好好的,突然想起來,該做什麼事情了,因爲第七識是按照程序進行活動的,這個時候你就該回家了,該才買菜去了,這個境界就出現了幹擾你念佛修定,他一次一次強烈地出現。
小偷被警察抓住爲什麼,因爲他按照習慣做事,小偷的眼睛,好比說掏腰包的,那他的眼睛上了車以後,他就看人家的口袋在哪裏,看人家的包包,他的眼光落在這些地方,所以警察上車一看就知道誰是小偷了,我們不看,我們不操這個心,警察他專幹這種事情,當然一看就知道了,各有各的專業特長,小偷也是專業,他不看別的,專看你的錢放在什麼地方,他已經習慣了,所以被警察發現了,那個習慣就是第七識在起作用,有一個小偷去撬門,弄鎖,那個鎖是一個新鎖,他怎麼弄也弄不開,他在那裏全神貫注警察走過來,在那裏等了半天,要抓他,可是小偷沒有完成,門沒打開,沒進去不能抓,他在那裏等著他,最後這個警察等得不耐煩了,你這麼笨,開了半天沒開開,拍拍他,老兄,躲開,不要幹擾我,我在工作,警察說,我是警察,這顯示第七識會,很頑固地按照習慣做事情,第六識和他進行配合,全然不顧別的境界了,因爲第七識,他不知道是不是警察,他不知道,第六識回過神來以後,他 才會了解這是警察,這是我們從另外幾個方面來告訴大家,第六識和第七識有些什麼不同。下面給大家介紹第八識,第七識是連結第八識和前六識的橋梁,好像我們的脖子一樣,他有一個連系,第八識最重要的功能,是含藏一切種子,什麼叫種子,種子就是我們造作過身口意叁業以後,留下來的那些勢力,能夠繼續發生,類似的身口意叁業的那些功能,我們用一個譬喻來說,叫種子,這些種子遇緣就可以變成現行,好比說我們到中午要吃飯了,到中午就餓了,那沒到中午的時候我們看到食物,我們也不怎麼起反應,可是肚子餓的時候看到食物就起反應,這個反應是什麼,你會不由自主的分泌唾液,你會流口水,流口水不好看你就悄悄的把它咽下去,小孩子不懂,不懂要避會人,就在那裏當人的面吞咽口水。
另外,第八識他能夠住持我們的身體,第八識如果離開我們的身體馬上就是死屍,人死的時候就是因爲第八識離開身體了,這個身體不能用了,他走了,同時走的當然還有第七識,我們在的時候只要還活著,第八識就時時刻刻,都住持著我們的身體,使我們的身體是一個活的有機體,而不是一個死屍,所以,我們會喘氣,我們會喝東西,我們會吃東西,我們會適當地運動,就是因爲第八識還沒有和我們的身體分離,所以,第八識是生命的根本,他從來都不間斷的,他也不累,一直在工作,第八識大公無私,第八識沒有分別,他不管你是男的,女的,你要做好事,壞事,他都隨緣,你說偷東西他都跟你一起偷,你說上吊,跟你一起上,你說跳河,可以,你說要成佛,沒意見,怎麼樣都行,第八識具有隨緣性,不動隨緣就是說第八識,不生不滅也是指第八識,很多詞都在說第八識,第八識本來就解脫,因爲他沒有煩惱,煩惱沒有,怎麼需要解脫煩惱呢,所以,他本在解脫,本在涅槃,另外,第八識做的事情太多了,多到無量無邊,第六識就做一點點而已,好比說我們吃了東西以後要消化,身體裏邊各個系統都在協調運作,這是哪個識管呢,第八識和第七識在管而已,因爲第七識遍緣一切法,當然身體裏邊的法他也緣,可是第六識只是分別外面的法,這個人好看,那個人好醜,這個食物好吃,那個不好吃,他會分別這些,他會很煩惱,看到了好的就高興,看到的不好就生氣,他煩惱,第八識才不管,他不分別,所以,他沒有煩惱,本來就解脫,不需要解脫了,他進行那麼多的工作,沒有智慧能完成嗎。
所以,他一定有無量無邊的智慧,這就是說本具的智慧,叫本覺,所以第八識的覺,第八識的智慧叫本覺,即本具的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開了悟的人悟後起修,就是第六識要轉過來依靠第八識向第八識學習,第八識隨緣,第八識不生氣,第八識什麼都任勞任怨,沒有任何怨言,日夜不停地無我地工作,所以,我們學佛其實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向第八識學習,其實最後成佛也就是讓妄心前七識,能夠和第八識保持一致,完全一致,完全沒有煩惱,完全具足圓滿的大智慧那就成佛了,所以,第八識,對我們修學大乘佛法的人來說,至關重要,人在睡夢當中,第七識,第八識繼續工作,人在死的時候第七識,第八識照樣工作,因爲要産生一個中陰身,而前六識都斷了,不喘氣了,人死了,可是中陰身還沒有産生,大約需要八個小時,完成中陰身産生過程這是一般的情況,特殊的情況另說,有了中陰身以後,中陰身才能去投胎,投胎才有下一世,這件事情也需要第七識和第八識來完成,第七識比較主導的,第八識很被動,他是完全隨緣的,所以,第八識工作必須要有第七識配合,如果沒有第七識,第八識什麼都不幹,他非常聽話,你讓他幹什麼,他都沒有意見,本事很大,什麼都能幹,但是沒人指揮他就不幹,那麼不幹的,是哪一種情況呢,唯有一種情況,那就是無余涅槃,這個涅槃是小乘的阿羅漢和辟支佛,修到一定程度以後,把這個身體舍了不要了,進入的一種解脫的狀態,叫無余涅槃,只有這一種情況,第七識被滅掉了,即使在滅受想定也就是滅盡定當中,第七識也只滅掉受想兩個心所而已,還有其他叁個心所在運作並沒有全部消失,但是如果修學大乘佛法這種情況也沒有,因爲佛不讓弟子進入無余涅槃,爲什麼?因爲進入無余涅槃以後,你就不會,你也不能再來到這個世間上來,你就無法再跟隨佛陀進行學習了,就不能成佛了,只是個人解脫而已,這就是小乘的法,大乘法不入無余涅槃,所以不斷地轉世,不怕煩惱,不怕生死,繼續一次又一次來到世間,和衆生在一起,這樣才能夠度衆生,這樣才能夠弘揚佛法,這樣才能夠鍛煉自己學習智慧,這樣才能夠最終成佛,所以,第七識和第八識有這樣微妙的關系。
摘自明證法師《臺中五方講堂問題回答1》
《請解釋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