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本願念佛集》第八講:本願章,爲什麼“乃至十念”就能獲得往生
講解:純祥法師
本願是我們今生的強緣
佛教的力量遠遠的超過其它教化的攝持力,進來了是很難出去的,即使你還在搖擺之中,想翻身卻不容易。因爲佛法緣于真實,其它的是虛妄的,遇到了真實,再想找比佛法更好的不可能。對佛法感過興趣再想出來,是很不容易的,佛的攝持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力量,何況遇到了阿彌陀佛的本願。
佛教在感覺上也有很痛苦的一個地方,已經知道有解脫這回事了,給你指引極樂世界,要是得不到往生,世間的事情就老是罩著陰影。有那麼好的地方又得不到,想完全退出就必須把極樂世界推翻掉,就要去謗法。推翻才過得心安理得,不然心裏就老發懸,極樂世界那麼好,我現在追求世間這些東西,有沒有價值、合不合理呢?老是接受考驗,要麼得到往生,要麼老在痛苦之中,真想徹底的忘了,是不太容易的事情。
今生遇到佛法是不容易的,是我們曠劫流轉很殊勝的緣分,何況遇到“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誓言就更厲害,釋說“衆生稱念,必得往生。”你遇到了還想反抗,佛跟你立了誓,你願不願意都得願意,不然就不斷戰鬥。佛法不同于世間知識,需要真心投入,積累知識跟往生是兩回事;誓願的落點在要你皈命、要你往生,學知識並不是重點。
法照禅師雲:彼佛因中立弘誓,聞名念我總迎來;不簡貧窮將富貴,不簡下智與高才;不簡多聞持淨戒,不簡破戒罪根深;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礫變成金。
法照禅師是淨土宗祖師,這個偈子特別有名,朗朗上口,他把阿彌陀佛因中的誓願與衆生的各種現狀用一個偈子總持起來,顯示佛的大慈大悲,淺顯易懂。特別是能令瓦礫變成金非常的形象,我們就是廢材瓦礫,通過回心念佛就是變瓦礫爲金的妙術。“彼佛因中立弘誓,聞名念我總迎來。……但使回心多念佛”中間的那部分不管你是什麼樣的人,只要回心多念佛,不分別不簡別都能變廢爲寶,使瓦礫成金,成金就是獲得往生。
法藏菩薩一一誓願皆悉成就
問:一切菩薩雖立其願,或有已成就,亦有未成就。未審法藏菩薩四十八願,爲已成就,將爲未成就也?
所有的菩薩都有立過願要成佛,地藏菩薩的願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願還沒有成就,因爲地獄還沒有空。現在問法藏菩薩選擇念佛作爲往生的本願成就了嗎?
答:法藏誓願一一成就。(1)極樂界中既無叁惡趣。當知是則成就無叁惡趣之願也。(2)彼國土人天壽終之後無更叁惡趣。當知是則成就不更惡趣之願也。(3)極樂人天無有一人不具叁十二相。當知是則成就具叁十二相願也。初自無叁惡趣願終至得叁法忍願一一誓願皆悉成就。
法藏菩薩的48願全部成就了,阿彌陀佛因中的誓願第一願淨土無叁惡道願,第二願國中人不更惡趣願,及後面的叁十二相願、叁法忍願都已經成就,以《無量壽經》的經文爲證。
第十八念佛往生願豈獨不成就乎?念佛之人皆當往生。何以得知。成就文雲:“諸有衆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加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成佛已來于今十劫,當知一一之願不可虛設。故善導雲:“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衆生稱念必得往生。”
我們相信有極樂世界,其他的願都已經成就了,但是唯獨對其中的十八願不相信,不是很奇怪嗎?相信極樂世界沒有叁惡趣,也不更墮叁惡趣,都是叁十二相、八十隨形好,都要成佛,信其他的願都成就了,唯獨懷疑第十八願念佛能即得往生,相信一部分,懷疑一部分,實際上對其他願成就的相信也打了折扣。
爲什麼只懷疑這條願?因爲只有這條願要你的命,其他的願好像關系不大,只有這條願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要你皈命,要你往生,這是關鍵。你覺得極樂世界是好,我比較相信,因爲相信那個跟我的關系不太大,但要我往生關系就大了,往生不是要我死嗎?相信十八願就是考驗,信其他願的考驗好像不是那麼嚴厲,由于沒有讓你舍掉什麼,只向你提供了極樂世界很好的信息等。
18願直接把你攝進來了,佛立誓跟你建立了直接關系,你在18願上過不了關,其他的願都過不了關。極樂世界再怎麼好,都與你無關,因爲懷疑佛力。善導大師說:“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衆生稱念必得往生。”阿彌陀佛現在極樂世界已經成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誓言是真實不虛的,你要是稱念了一定可以得到往生。
念佛力量來源于法體
經雲十念,釋雲十聲。念、聲之義如何。答:念聲是一。《觀經》雲:“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聲即是念,念即是聲。《大集經》雲:“大念見大佛,小念見小佛。”
有人問念佛怎麼念呢?《觀經》的下品下生章裏就是這樣表述的,五逆十惡的人,臨終時心力已經亂了,非常不安定,業報現前,用心思維念佛的力量沒有了,不惶念佛。這時善知識教他合掌口稱南無阿彌陀佛,具足十念,于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臨終極爲痛苦難過之時,集中僅有的微弱心力至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雖然他內在的業障很重,只用表層的方式口稱念佛來表達他的誠心,稱十聲,十聲第聲就可以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這就是強大的佛力。
念十個別的名字哪裏有這麼大的力量呢?再怎麼誠心的呼叫都不可能有這個力量,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有,是一個不可想象的方式。佛在名號上發了誓,念佛的力量來源于法體,我們往往把心落在自己這邊,哎呀,我念佛打妄想,散心念佛不行,還打著壞主意,也沒有信心,要知,你即使是打著妄想念佛,佛的力量還是在的。
經文上還說大聲念見大佛,小聲念見小佛,要是大點聲念,還是會更攝心,名號是方便法身,念佛的聲就是佛,佛、聲是一,大聲念聲音大,聲大就是佛大了,也是相通的,聽到了聲也可以說是見到了佛。(“不可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金剛經所說,那是指法身實相。此處念佛名號是方便法身,即實相所顯,故不離音聲)
乃至十念=念佛=南無阿彌陀佛
乃至與下至,其意是一,乃至者,從多向少,多者上盡一形,少者下至十聲、一聲。
乃至包含多少、略、中,帶有不定的意思。法然上人和親鸾大師解釋乃至是從現在的一念一直到臨終的念佛,包含所有的念在裏面,從一到無量的意思。成就文說“乃至一念”,因願文說“乃至十念”,總攝起來乃至十念就是念佛,乃至十念=念佛=南無阿彌陀佛。
真實行的念佛就是不間斷的相續念佛,只有相續的念佛,念與佛之間就不間斷離開,而不是有時念,有時不念,所以念佛=信佛,信心=一心,乃至十念正確的理解不是指十念,也不是指一念,是念佛。獲得了信心後,佛心自心已經不離,這樣就自然帶有不間斷的念佛力量,佛攝取我們已經不離開了,這才是念佛的意思。“乃至十念”的前面是“至心信樂,欲生我國”,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信心,乃至十念是信心的相,有了信心,在相上就是乃至十念;反過來,乃至十念就是念佛之行中包含信心。
信心成就者才是真正的念佛人,不是口裏隨時在念南無阿彌陀佛,想達到口裏24小時不間斷的念佛也不太可能,會間斷起妄想,信心是超越平常心、思維心,甚至不是第六意識的心,要想信心不間斷只有佛的心不間斷,信心念佛指心是相續、決定的,雖然口裏有時沒有念佛。
凡夫的境界裏只有我執是相似相續好象不間斷的。任何時候都有一個執著的我在後面,昨天也是我,今天也是我,明天也是我,不管幹什麼都有個我是斷不掉的,只信自己以我爲主,而我又是一個虛假的執著相。信心就不一樣,什麼時候信佛了,信我就與信佛二者相置換了,有了信心後,就由信我變成信佛,就皈依了佛,向佛低頭了。在沒有成就信心前,是佛向你低頭,誰最大?我最大,每個人都是這樣的,在每個人的心裏面,自己就是王,天下再大的事情都沒有你大。因爲沒有我了什麼都沒有了,覺得天地都隨著你才有的。信了佛就進入了二者深信,深信彼佛48願攝受我們往生,我並不是沒有了,我是曠劫以來長沒長流轉,無有出離之緣,有這樣的微妙關系。
宿命通願雲: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識宿命,下至不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五神通及光明壽命等願中,一一置下至之言,是則從多至少,以下對上之義也。
法藏菩薩的發願說,如果我成佛的話,我的壽命或者我的光明“下至不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就是最…
《《選擇本願念佛集》第八講:本願章,爲什麼“乃至十念”就能獲得往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