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少我都要知道那麼多,那何況多了,下至都是無量無邊的,那上至還得了呀,念佛十念一念都能往生,何況無量念呢?念佛要有正確的理解,真正的念佛就是信心念佛。
爲什麼“乃至十念”就能獲得往生?
若按傳統因果的道理來講,乃至十念往生不符合因果,我們又沒有作過什麼修行,憑著十聲一聲念佛就可以往生,怎麼可以得到這麼大的成就呢?《往生論注》裏解釋:在心、在緣、在決定。心就是內在的用心,緣就是外在的因緣,決定就是金剛不動。
我們無始劫以來到現在的心都是以無明爲主、虛妄、我執。佛的名號是實相,你的心從來沒有源于實相,信心念佛時心就緣于佛的實相。在實相上緣于佛的願力,名號上有誓願的力量,你平常的緣是染汙的,內心又在虛妄顛倒之見中,就不真實,所以從來都沒有得到過一個決定的結果出來,輪回到今天還是什麼也不知道,十念的緣是緣于佛的誓願力,來自佛的實相,乃至十念可以得到金剛心的決定,十念就往生是你完全不同的因緣,無論以往有再多的虛妄因緣和罪業,由于是虛妄的緣故,像在做夢一樣沒有醒過來,但只要醒過來了,夢裏再怎麼樣的繁華也是一場夢,醒過來了就是真實的,醒過來一分鍾也是醒過來了,縱然夢裏過了百年也是在夢裏,不要在這上面較量多少,就是真實和虛妄的對比,乃至十念就一定得往生的。
| 在心
| 在緣
| 在決定
|
造罪人
| 依止虛妄顛倒見
| 依妄心、煩惱虛妄果報衆生生
| 不決定
|
結果
| 虛妄心
| 不清淨
| 輪回流轉
|
念佛人
| 依善知識聞實相法
| 依無上信心、名號誓願力生
| 金剛心決定
|
結果
| 至心信樂欲生
| 乃至十念
|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
附:原論文
問曰,業道經言,業道如稱,重者先牽。如觀無量壽經言,有人造五逆十惡,具諸不善,應墮惡道,經曆多劫,受無量苦。臨命終時,遇善知識,教稱南無阿彌陀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便得往生安樂淨土。即入大乘正定之聚,畢竟不退。與叁途諸苦永隔。先牽之義,于理如何。又曠劫以來,備造諸行有漏之法,系屬叁界。但以十念念阿彌陀佛,便出叁界。系業之義,複欲雲何。答曰,汝謂五逆十惡系業等爲重,以下下品人十念爲輕。應爲罪所牽,先墮地獄,系在叁界者。今當以義較量。輕重之義,在心,在緣,在決定。不在時節久近多少也。雲何在心。彼造罪人,自依止虛妄顛倒見生。此十念者,依善知識方便安慰,聞實相法生。一實一虛,豈得相比。譬如千歲暗室,光若暫至,即便明朗。暗豈得言在室千歲而不去耶。是名在心。雲何在緣。彼造罪人,自依止妄想心,依煩惱虛妄果報衆生生。此十念者,依止無上信心,依阿彌陀如來方便莊嚴真實清淨無量功德名號生。譬如有人被毒箭所中,截筋破骨。聞滅除藥鼓,即箭出毒除。(首楞嚴經言,譬如有藥,名曰滅除。若鬥戰時,用以塗鼓。聞鼓聲者,箭出毒除。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住首楞嚴叁昧,聞其名者,叁毒之箭,自然拔出。)豈可得言彼箭深毒厲,聞鼓音聲不能拔箭去毒耶。是名在緣。雲何在決定。彼造罪人,依止有後心,有心間生。此十念者,依止無後心,無間心生,是名決定。較量叁義,十念者重,重者先牽,能出叁有。
錄音:白蓮花 整理:如意 審核:純祥師
《《選擇本願念佛集》第八講:本願章,爲什麼“乃至十念”就能獲得往生》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