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少我都要知道那么多,那何况多了,下至都是无量无边的,那上至还得了呀,念佛十念一念都能往生,何况无量念呢?念佛要有正确的理解,真正的念佛就是信心念佛。
为什么“乃至十念”就能获得往生?
若按传统因果的道理来讲,乃至十念往生不符合因果,我们又没有作过什么修行,凭着十声一声念佛就可以往生,怎么可以得到这么大的成就呢?《往生论注》里解释:在心、在缘、在决定。心就是内在的用心,缘就是外在的因缘,决定就是金刚不动。
我们无始劫以来到现在的心都是以无明为主、虚妄、我执。佛的名号是实相,你的心从来没有源于实相,信心念佛时心就缘于佛的实相。在实相上缘于佛的愿力,名号上有誓愿的力量,你平常的缘是染污的,内心又在虚妄颠倒之见中,就不真实,所以从来都没有得到过一个决定的结果出来,轮回到今天还是什么也不知道,十念的缘是缘于佛的誓愿力,来自佛的实相,乃至十念可以得到金刚心的决定,十念就往生是你完全不同的因缘,无论以往有再多的虚妄因缘和罪业,由于是虚妄的缘故,像在做梦一样没有醒过来,但只要醒过来了,梦里再怎么样的繁华也是一场梦,醒过来了就是真实的,醒过来一分钟也是醒过来了,纵然梦里过了百年也是在梦里,不要在这上面较量多少,就是真实和虚妄的对比,乃至十念就一定得往生的。
| 在心
| 在缘
| 在决定
|
造罪人
| 依止虚妄颠倒见
| 依妄心、烦恼虚妄果报众生生
| 不决定
|
结果
| 虚妄心
| 不清净
| 轮回流转
|
念佛人
| 依善知识闻实相法
| 依无上信心、名号誓愿力生
| 金刚心决定
|
结果
| 至心信乐欲生
| 乃至十念
|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
附:原论文
问曰,业道经言,业道如称,重者先牵。如观无量寿经言,有人造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无量苦。临命终时,遇善知识,教称南无阿弥陀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便得往生安乐净土。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毕竟不退。与三途诸苦永隔。先牵之义,于理如何。又旷劫以来,备造诸行有漏之法,系属三界。但以十念念阿弥陀佛,便出三界。系业之义,复欲云何。答曰,汝谓五逆十恶系业等为重,以下下品人十念为轻。应为罪所牵,先堕地狱,系在三界者。今当以义较量。轻重之义,在心,在缘,在决定。不在时节久近多少也。云何在心。彼造罪人,自依止虚妄颠倒见生。此十念者,依善知识方便安慰,闻实相法生。一实一虚,岂得相比。譬如千岁暗室,光若暂至,即便明朗。暗岂得言在室千岁而不去耶。是名在心。云何在缘。彼造罪人,自依止妄想心,依烦恼虚妄果报众生生。此十念者,依止无上信心,依阿弥陀如来方便庄严真实清净无量功德名号生。譬如有人被毒箭所中,截筋破骨。闻灭除药鼓,即箭出毒除。(首楞严经言,譬如有药,名曰灭除。若斗战时,用以涂鼓。闻鼓声者,箭出毒除。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首楞严三昧,闻其名者,三毒之箭,自然拔出。)岂可得言彼箭深毒厉,闻鼓音声不能拔箭去毒耶。是名在缘。云何在决定。彼造罪人,依止有后心,有心间生。此十念者,依止无后心,无间心生,是名决定。较量三义,十念者重,重者先牵,能出三有。
录音:白莲花 整理:如意 审核:纯祥师
《《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八讲:本愿章,为什么“乃至十念”就能获得往生》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