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河白道喻”第一講
依據《新修往生傳》記載,善導大師訪道綽禅師時,正逢玄冬之首,寒風飒飒,旅途重重,風飄落葉,填滿深坑;乃入中安坐,一心念佛;不覺已度數日,忽聞空中有聲音說:“可得前行,所在遊履,無複挂礙。”于是忘疲出坑,至道綽禅師之玄中寺。之後大師注解《觀經》,以“二河白道喻”描繪自己入信的過程,曾記述無人空曠之荒野踽踽獨行,令人感受到那時絕處逢生的體驗。
《觀經》上品上生章“二河白道喻”
(一)
主講:純祥法師
二河白道喻是守護信心的。信心和願心一體,信的力量,跟願心的強烈程度有直接關系。
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之裏。
這個“人”就是我們,“西”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也可以說是苦海的彼岸。欲向西行,就是想結束苦惱,有願望(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果)。《阿彌陀經》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我們想要獲得安樂,想不要煩惱,但是這個目標離我們很遠,有十萬億個佛土的距離。
然于中路見有二河,一是火河在南,二是水河在北。二河各闊百步,各深無底,南北無邊。
爲什麼我們要追求安樂呢?其實煩惱是不知道從哪個時候開始就一直跟隨著你,第一個煩惱究竟是怎麼産生出來的?沒有人知道。煩惱是現量的感覺,是一個結果,它並不是一個開始。我們的智慧非常有限,很多人根本就沒有想過煩惱何時開始,他只想結束煩惱,只知道往前看,不知道回頭望。我記得出家以後,師父曾問我:“你爲什麼要出家?”我說:“煩惱”,他問:“煩惱從哪裏來的?”我就想,爲什麼我從來沒有這麼想過,就只感覺到痛苦。一般我們不會問痛苦是從那裏來的,人的眼睛只是往前看,不往後看。
在世間生活我們總是希望有很多快樂,其實回頭看,快樂是非常少的,煩惱是非常多的。我們只是在希望中、迷茫中,在不會有真正的收獲中生活著。煩惱它是由種子經過澆灌、陽光、施肥,最後結了果,了解種子是“因”,從而能知因識果。但是我們永遠都不知道這個煩惱從哪裏來,不知道因,所以就永遠都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我們沒有信仰,沒有因果觀念,不信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貪心和嗔心從無始以來就一直伴隨著我們,困擾著我們。所以說中路突然遇到兩條大河,一是火河在南,二是水河在北。“火”代表嗔恨心,“水”代表貪愛心,貪心能夠生長萬物,所以將貪心比喻成水。我們希望得到越多越好,其實得到的越多,反而更不能滿足,貪心在不斷地增長。嗔心像火一樣能燒掉一切。二河都是各闊一百步,比喻人壽是一百歲。貪心和嗔心從我們一出生,一直到死亡,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我們,一直相伴著我們一百年。
各深無底,南北無邊。
貪心和嗔心是徹于凡夫心海的,非常的深廣,叁千大千世界的衆生普遍都有。我們自己都不知道“貪嗔”的力量有多大,形容“各深無底”,簡直是摸不到底,非常的可怕。
水火中間,有一白道,可闊四五寸。
就是在“貪、嗔”的中間,有一條只有“四五寸”寬的白道。爲什麼叫四五寸呢?後面的“合喻”解釋說,由于身體是由四大五陰組成。四大是指地、水、火、風,也叫四條大蛇,這“四大”非常不調和,“五陰”是色、受、想、行、識,也叫五蘊。我們實際上非常無知,對這個身體沒有什麼辦法,即使用盡了各種辦法來調養,都只是表層的功夫,起不到什麼真正的作用。
在貪心和嗔心的中間,有個白道,爲什麼這個道叫白道呢?“白”相對“黑”來說,白道就是信心,也叫做願力之道,對佛的不可思議智慧力的信心,願力就是阿彌陀佛本願,願力之道,佛給我們往生的保證,我們在此建立信心,所以也叫做信心白道,願力白道。
有一個法師講的很好,“往淨土之路,從淨土而來,六字佛身,願力白道,橫臥水火,作橋作路,踏而直過”。這條白道是直接通往極樂世界的,這個道是誰來修的呢?是阿彌陀佛修好的,所以說“往淨土之道,從淨土而來”,也叫做六字佛身,願力白道。願力就是六字名號(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阿彌陀佛的身體,這個白道橫臥水火,在這個水火二河之間鋪了一條道,我們走在道上,念著南無阿彌陀佛,一心稱名,踏而直過,能夠得到究竟的利益。
白道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相信阿彌陀佛的誓願和不可思議的智慧幻變力。上了這條直道,我們就可以前往淨土,解脫煩惱,願力白道是最直接的路。
無論是發願,還是深信,都是通過四大五陰的身心發起來的。我們煩惱時,貪嗔很強盛,往生的信心和願心很小,所以就把這個形容成“四五寸”,很微弱的意思。這並不是說佛的力量小,而是說在我們身上顯現的願望和信心,自身的感受很微弱,所以說“可闊四五寸”。
此道從東岸至西岸亦長百步,
東岸就是指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煩惱苦海,西岸就是指極樂淨土。我們現在煩惱苦海中,要達到涅槃的彼岸(西岸)。亦長百步,形容一生就是有一百歲。
其水波浪交過濕道,其火焰亦來燒道。水火相交,常無休息。
我們雖然想安樂,斷除煩惱,但是貪心嗔心強烈。當然大家可能不會承認,說我們怎麼可能有那麼大的貪心、嗔心,那是我們不知道而已。佛法說“貪嗔”無盡,有時候自己也不知道。我們貪心的時候比較多,而嗔心則是表現得更爲猛烈,貪心和嗔心中,嗔心比較明顯容易辨認,也危害大,所以“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火燒功德林”。而貪心很多時候以變化的樣子出現,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産生了貪心。不論貪心還是嗔心,它的波浪能夠來濕這條“白道”。我們往生淨土的願力信心之道,被水火相交,常無休息,沒有停下來的時候,其實是非常苦的。
人生是非常苦痛的,只是大家習慣了。我們這個地方叫娑婆世界,叁界無安,猶如火宅,沒有什麼安樂,內心的貪嗔很猛烈。但是即便是這麼痛苦的環境,也還是願意在這活下去,不願意脫離,所以衆生的業力是不可思議。煩惱就是魔,煩惱太大了,就會産生各種問題。我們在這裏産生安樂的因很少,所以我們能夠來聽聞佛法,學習阿彌陀佛的名號,有這麼一個殊勝慈悲的佛陀,用他的光明來保護我們,我們聽聞到了那是多麼的殊勝啊!南無阿彌陀佛!
錄音:白蓮花 筆錄:羅慧麗 整理:真惠 審核:純祥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