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十八願 第二十講:校量因果,十念者重,能出叁有

  

四十八願 第二十講:校量因果,十念者重,能出叁有

  

講解:純祥法師

  

南無阿彌陀佛!新年第一天,祝大家在阿彌陀佛光明願力的加持下,新的一年裏信心增上、身體健康、諸事吉祥!

  

五逆謗法惡業力中,以不信佛力爲重。

  

前幾節主要學習“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通過阿阇世王的被救度,我們可以知道,即使犯了很嚴重的五逆大罪,遇到佛法,只要能夠回心,以佛的不可思議功德力,也可以破壞五逆的惡心,得到無根信,獲得往生的利益。“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有一個次第,五逆相比較謗法,障礙要小一些,謗法更嚴重。

  

末法時期衆生普遍惡業強大,善業減少,很難去行持叁皈、五戒、菩提心這些善法。在大家普遍不能離惡的情況下,淨土法門是救度我們的唯一的法門,即使不能斷除殺盜淫妄的惡行,阿彌陀佛的光明願力也能救度攝受你往生淨土,這就是淨土法門超勝的地方。本來佛法的五戒都是要求斷除這些的,但現在很多人斷除不了,我們是一邊在作惡,一邊來信受佛法的,在這種情況下,最大的障礙就是懷疑之心。謗法跟五逆相比,五逆代表其它的惡業,誹謗正法以不信爲主,懷疑和不信是一個事情的兩種表達。念佛重點要落在信佛的心的上面,即使做了惡事,外在身口意上有惡業,內在心裏面有妄想,只要相信佛的救度,皈依阿彌陀佛的願力光明,也是可以往生淨土的。這就是惡人得度的方法,也是佛徹底的大慈悲。

  

弘願力與惡業力的較量——破除不信

  

破疑1. 常識因果與本願因果的不一致處(自力與他力)

  

這裏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佛法是講因果業報的,很多法師就講,你一邊作惡,還一邊想往生淨土,這怎麼可能?從道理上似乎是這樣,你求生淨土,怎麼能夠帶著惡業,且還在不斷的在做惡,這樣還能去?從常識的因果道理,作惡就要結惡果,聽來是這麼回事。但是從佛的願力上來說,就不被這個道理所框住。如果按照常識的界限來判斷,能做善的人就比較少,標准就很高,救度的殊勝就大大的降低了。如果一定要斷除惡行才能夠往生淨土,我們是很難達到的。當初法藏菩薩發願就是看到這個時期的衆生很難斷除惡行,建成了淨土,我們又不能達到標准,還是沒有作用,或者作用很小。所以要相信,即使沒能斷除惡行,憑靠阿彌陀佛的願力,也是能夠往生的,叫做“回心皆往”。當然依佛法常識的教化是“諸惡莫做,衆善奉行”,能夠真正的忏悔,發願永不作惡,這樣固然是最好,但是做不到這樣,也能往生。

  

破疑2. 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依阿彌陀佛的立誓

  

阿彌陀佛的本願力:“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我們遇到阿彌陀佛的願力光明,“乃至十念”是你安心和起行的因緣,世間法裏常說運氣好,其實能遇到阿彌陀佛的名號,你就是很走運,通過佛發誓力量的攝受,以“乃至十念”(包括一念到無量念,多到一生的念佛,少到一念、十念的念佛)的因緣獲得解脫、得到往生。一輩子念佛獲得往生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少的,就容易懷疑。

  

破疑3. 爲什麼惡業不斷除、修行很少,還能夠往生淨土?阿彌陀佛發誓的力量和我們因果的力量哪個更強大?——依釋迦牟尼佛的《觀經》

  

這是兩個比較:一方面我們從無始劫以來,一直到現在,身口意一直在造著惡業,這麼多的惡業要是結果,那不得了;另一方面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乃至十念”就能往生。要是隨你無始劫以來身口意作業的因果去運行,肯定是不能往生的。按照作業的性質審定,你多數屬于惡業,即使不是惡業,也是有漏的人天善業,好的能得到人天的果報,不好的就是屬于叁界流轉的力量,基本沒有出世的善業,所以依自己的,肯定往生不了淨土。

  

現在通過“南無阿彌陀佛”發誓的攝取力量,在乃至十念(指從多到少,從少到多,包容一念、十念、無量念)比較少的情況下就得到了往生。“乃至十念”的力量,依《觀無量壽經》的下品下生:或有衆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曆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爲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五逆的人臨終接受善知識的勸導,合掌至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具足十念,以這樣的因緣就得到了往生。這就是兩個力量在做比較,看似跟通常的因果不相應,因爲做了五逆罪,竟然就往生了,這就是拿五逆最壞的業力和佛的名號願力做一個較量。所以,依釋迦牟尼佛的《觀經》,阿彌陀佛的弘誓願力大過衆生五逆的業力。

  

破疑4. 爲什麼五逆最壞的人不墮地獄,十念就往生了?——依祖師的教化

  

這顯然與常識因果不符,昙鸾大師在《往生論注》裏做了解釋“一經(觀經)但言作十惡五逆等罪,不言誹謗正法,以不謗正法故,是故得生。”

  

往生是一個技術力量,什麼東西不是絕定性的,只要有對治的技術就能改變因果。五逆的人已經造下了墮地獄的惡因,還沒有結果,雖然因已經造下了,而且是定業,但是遇到了佛力強緣,也是可以改變的。我們從無始劫到現在造了很多的惡業,即使善業也是人天的有漏善業,全部都屬于輪回範圍裏的因果。我們大家在這裏念佛,以念佛的因緣,少到乃至十念,就能夠讓你往生淨土。

  

每個人審定一下,從因果上說,通過這個緣,能不能往生淨土?怎麼審定?兩個對比:我們無始劫以來一直到現在的造業和“乃至十念”的念佛做比較,首先兩個業的造作者都是我們,念佛的也是你、身口意造惡業的也是你,兩個力量哪個大?昙鸾大師說“在心、在緣、在決定,不在時節久近多少也。”“在心”就是你內在心的性質;“在緣”就是外緣,就像種子是因,土壤、水、空氣、肥料就是緣;“在決定”,即使有因有緣,也要兩個結合決定下來,還要當機,機就是決定,內因、外緣加上決定,就能産生結果。所以有叁個方面:在心,在緣,在決定。

  

① 校量一:在心

  

雲何在心:彼造罪人,自依止虛妄顛倒見生;此十念者,依善知識方便安慰聞實相法生,一實一虛,豈得相比!譬如千歲暗室,光若暫至,即便明朗;暗豈得言,在室千歲,而不去耶!是名在心。

  

看我們平常的作業,凡夫的心是虛妄、顛倒之見。衆生的用心從早到晚都是無明,無明就是不知道真實相,不真實就是虛妄。所以衆生心最主要的性質就是虛妄性,虛妄就是顛倒性。叁界像夢幻一樣,沒有真實,我們不能夠看透這一點,所以心就顯現了虛妄性。心既能顯現虛妄性,也能執著于虛妄性,凡夫的心就是虛妄、顛倒性。顛倒性的體現就是,這裏是不淨的,而我們覺得很幹淨;這裏是很苦的地方,而我們覺得也是有很多安樂的。你平常身口意運行時的內心,全部都是這樣皈依在虛妄顛倒的見解上面,無明爲總指揮官指揮你,你的心是“自依止虛妄顛倒見”的狀態。

  

“乃至十念”念佛的心是“依止善知識方便安慰,聞實相法聲”,首先“南無阿彌陀佛”是實相法。我們的心最主要的問題就是不見實相,是虛妄性。現在念佛是聞實相之法,“實”就是真實,“相”就是真實的相。跟真實相相對的就是虛妄相,其他的就是虛妄相,這是名號與其它的最主要的差別。“依善知識方便安慰”,“善知識”就是指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方便”也是重點,實相法我們是不能夠聞到的,在確少條件的情況下我們見不到實相。因爲無始劫到現在,我們自身都是在無明之中運行,無明所産生的念頭,還有對念頭的執著,全部都是虛妄的。我們往內看,看不到實相;往外看,也看不到實相,這樣就堵死了。

  

現在阿彌陀佛發願,成就了“南無阿彌陀佛”的光明名號,釋迦牟尼佛化現,把阿彌陀佛的願力光明和名號功德告訴我們,這樣我們就聞到了一個實相,但這個實相是“方便”的顯現。實相即是法身,法身就是佛性,我們看不到佛性,阿彌陀佛把佛性做成一個果實給我們看,這就是“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我們是不見佛性的衆生,雖然有佛性,但是在凡夫的狀態裏,無論是向內看、還是向外看,都見不到實相。佛性就是實相,現在你聞到了“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這個就是方便的法身。所以,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法身、就是實相、就是佛性!

  

首先你在心上要確定,“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實相法,這跟其它的都不同,這樣,你念佛時心的依止就不同,前面心依止的總指揮官是無明,現在的指揮官是實相。你念佛就是佛性…

《四十八願 第二十講:校量因果,十念者重,能出叁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