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愿 第二十讲:校量因果,十念者重,能出三有
讲解:纯祥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新年第一天,祝大家在阿弥陀佛光明愿力的加持下,新的一年里信心增上、身体健康、诸事吉祥!
五逆谤法恶业力中,以不信佛力为重。
前几节主要学习“唯除五逆,诽谤正法”,通过阿阇世王的被救度,我们可以知道,即使犯了很严重的五逆大罪,遇到佛法,只要能够回心,以佛的不可思议功德力,也可以破坏五逆的恶心,得到无根信,获得往生的利益。“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有一个次第,五逆相比较谤法,障碍要小一些,谤法更严重。
末法时期众生普遍恶业强大,善业减少,很难去行持三皈、五戒、菩提心这些善法。在大家普遍不能离恶的情况下,净土法门是救度我们的唯一的法门,即使不能断除杀盗淫妄的恶行,阿弥陀佛的光明愿力也能救度摄受你往生净土,这就是净土法门超胜的地方。本来佛法的五戒都是要求断除这些的,但现在很多人断除不了,我们是一边在作恶,一边来信受佛法的,在这种情况下,最大的障碍就是怀疑之心。谤法跟五逆相比,五逆代表其它的恶业,诽谤正法以不信为主,怀疑和不信是一个事情的两种表达。念佛重点要落在信佛的心的上面,即使做了恶事,外在身口意上有恶业,内在心里面有妄想,只要相信佛的救度,皈依阿弥陀佛的愿力光明,也是可以往生净土的。这就是恶人得度的方法,也是佛彻底的大慈悲。
弘愿力与恶业力的较量——破除不信
破疑1. 常识因果与本愿因果的不一致处(自力与他力)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佛法是讲因果业报的,很多法师就讲,你一边作恶,还一边想往生净土,这怎么可能?从道理上似乎是这样,你求生净土,怎么能够带着恶业,且还在不断的在做恶,这样还能去?从常识的因果道理,作恶就要结恶果,听来是这么回事。但是从佛的愿力上来说,就不被这个道理所框住。如果按照常识的界限来判断,能做善的人就比较少,标准就很高,救度的殊胜就大大的降低了。如果一定要断除恶行才能够往生净土,我们是很难达到的。当初法藏菩萨发愿就是看到这个时期的众生很难断除恶行,建成了净土,我们又不能达到标准,还是没有作用,或者作用很小。所以要相信,即使没能断除恶行,凭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也是能够往生的,叫做“回心皆往”。当然依佛法常识的教化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能够真正的忏悔,发愿永不作恶,这样固然是最好,但是做不到这样,也能往生。
破疑2. 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依阿弥陀佛的立誓
阿弥陀佛的本愿力:“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我们遇到阿弥陀佛的愿力光明,“乃至十念”是你安心和起行的因缘,世间法里常说运气好,其实能遇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你就是很走运,通过佛发誓力量的摄受,以“乃至十念”(包括一念到无量念,多到一生的念佛,少到一念、十念的念佛)的因缘获得解脱、得到往生。一辈子念佛获得往生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少的,就容易怀疑。
破疑3. 为什么恶业不断除、修行很少,还能够往生净土?阿弥陀佛发誓的力量和我们因果的力量哪个更强大?——依释迦牟尼佛的《观经》
这是两个比较:一方面我们从无始劫以来,一直到现在,身口意一直在造着恶业,这么多的恶业要是结果,那不得了;另一方面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乃至十念”就能往生。要是随你无始劫以来身口意作业的因果去运行,肯定是不能往生的。按照作业的性质审定,你多数属于恶业,即使不是恶业,也是有漏的人天善业,好的能得到人天的果报,不好的就是属于三界流转的力量,基本没有出世的善业,所以依自己的,肯定往生不了净土。
现在通过“南无阿弥陀佛”发誓的摄取力量,在乃至十念(指从多到少,从少到多,包容一念、十念、无量念)比较少的情况下就得到了往生。“乃至十念”的力量,依《观无量寿经》的下品下生:“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五逆的人临终接受善知识的劝导,合掌至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具足十念,以这样的因缘就得到了往生。这就是两个力量在做比较,看似跟通常的因果不相应,因为做了五逆罪,竟然就往生了,这就是拿五逆最坏的业力和佛的名号愿力做一个较量。所以,依释迦牟尼佛的《观经》,阿弥陀佛的弘誓愿力大过众生五逆的业力。
破疑4. 为什么五逆最坏的人不堕地狱,十念就往生了?——依祖师的教化
这显然与常识因果不符,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做了解释“一经(观经)但言作十恶五逆等罪,不言诽谤正法,以不谤正法故,是故得生。”
往生是一个技术力量,什么东西不是绝定性的,只要有对治的技术就能改变因果。五逆的人已经造下了堕地狱的恶因,还没有结果,虽然因已经造下了,而且是定业,但是遇到了佛力强缘,也是可以改变的。我们从无始劫到现在造了很多的恶业,即使善业也是人天的有漏善业,全部都属于轮回范围里的因果。我们大家在这里念佛,以念佛的因缘,少到乃至十念,就能够让你往生净土。
每个人审定一下,从因果上说,通过这个缘,能不能往生净土?怎么审定?两个对比:我们无始劫以来一直到现在的造业和“乃至十念”的念佛做比较,首先两个业的造作者都是我们,念佛的也是你、身口意造恶业的也是你,两个力量哪个大?昙鸾大师说“在心、在缘、在决定,不在时节久近多少也。”“在心”就是你内在心的性质;“在缘”就是外缘,就像种子是因,土壤、水、空气、肥料就是缘;“在决定”,即使有因有缘,也要两个结合决定下来,还要当机,机就是决定,内因、外缘加上决定,就能产生结果。所以有三个方面:在心,在缘,在决定。
① 校量一:在心
云何在心:彼造罪人,自依止虚妄颠倒见生;此十念者,依善知识方便安慰闻实相法生,一实一虚,岂得相比!譬如千岁暗室,光若暂至,即便明朗;暗岂得言,在室千岁,而不去耶!是名在心。
看我们平常的作业,凡夫的心是虚妄、颠倒之见。众生的用心从早到晚都是无明,无明就是不知道真实相,不真实就是虚妄。所以众生心最主要的性质就是虚妄性,虚妄就是颠倒性。三界像梦幻一样,没有真实,我们不能够看透这一点,所以心就显现了虚妄性。心既能显现虚妄性,也能执着于虚妄性,凡夫的心就是虚妄、颠倒性。颠倒性的体现就是,这里是不净的,而我们觉得很干净;这里是很苦的地方,而我们觉得也是有很多安乐的。你平常身口意运行时的内心,全部都是这样皈依在虚妄颠倒的见解上面,无明为总指挥官指挥你,你的心是“自依止虚妄颠倒见”的状态。
“乃至十念”念佛的心是“依止善知识方便安慰,闻实相法声”,首先“南无阿弥陀佛”是实相法。我们的心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不见实相,是虚妄性。现在念佛是闻实相之法,“实”就是真实,“相”就是真实的相。跟真实相相对的就是虚妄相,其他的就是虚妄相,这是名号与其它的最主要的差别。“依善知识方便安慰”,“善知识”就是指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方便”也是重点,实相法我们是不能够闻到的,在确少条件的情况下我们见不到实相。因为无始劫到现在,我们自身都是在无明之中运行,无明所产生的念头,还有对念头的执着,全部都是虚妄的。我们往内看,看不到实相;往外看,也看不到实相,这样就堵死了。
现在阿弥陀佛发愿,成就了“南无阿弥陀佛”的光明名号,释迦牟尼佛化现,把阿弥陀佛的愿力光明和名号功德告诉我们,这样我们就闻到了一个实相,但这个实相是“方便”的显现。实相即是法身,法身就是佛性,我们看不到佛性,阿弥陀佛把佛性做成一个果实给我们看,这就是“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我们是不见佛性的众生,虽然有佛性,但是在凡夫的状态里,无论是向内看、还是向外看,都见不到实相。佛性就是实相,现在你闻到了“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这个就是方便的法身。所以,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法身、就是实相、就是佛性!
首先你在心上要确定,“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实相法,这跟其它的都不同,这样,你念佛时心的依止就不同,前面心依止的总指挥官是无明,现在的指挥官是实相。你念佛就是佛性…
《四十八愿 第二十讲:校量因果,十念者重,能出三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