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四十八愿 第二十讲:校量因果,十念者重,能出三有▪P2

  ..续本文上一页、实相、法身发用了,这就是立场根本的不同之处。知道念佛时内心的依止,心的指挥官是佛性在发用,至少要确定念佛与其它任何的起心动念都是不同的,其它的在无明上,而念佛在实相上。

  

你说,我念佛时也在打妄想,也不知道名号是实相。现在告诉你,打妄想也罢,不知道也罢,六字弘名是已经做成的实相法,你妄想也不用管。你的妄想自己是做不了主的,现在你心的归属放在名号上面,这就叫闻善知识实相法,你就要皈依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告诉你实相。方便法身跟法性法身不同,法身的方便显现叫方便法身。

  

一实、一虚是不能相比的!这使你的种子不同,心的种子就是业种,种子决定结什么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以前心的依止全部都是属于三界轮回的业种;现在念佛的种子是实相、佛性,念佛就是成佛的业种。所以,“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念佛就是佛性启用。

  

“譬如千岁暗室,光若暂至,即便明朗”,好比一千年黑暗的房子,光明照过来,一下子就亮了。我们无始劫以来到现在,心一直是无明黑暗、颠倒妄想的。但是现在念佛,佛的光明愿力就是实相法,这就是灯照过来了,心住在光明名号上,就亮了,这就是为什么会具有这种力量的原因。虽然到现在你的心都是黑暗的,但并不能阻止光明照过来!这就是两个力量的对比。

  

无论你黑了多长时间,闻到实相法就是以光明为依止,名号是实相法最根本的力量。心是种子,要想获得,用心就在要依善知识。“佛种从缘起”,要依释迦牟尼佛的缘才能够发用的,你自己发不起来。光有种子还不行,你念佛的心是“依善知识方便安慰闻实相法生”。我们为什么要学经?很多人在种种的因缘中,也听到了名号,但是他不知道名号是实相,心至少没有完全的依止在名号上面,这样就不能开启,所以依止是最重要的方面。

  

结论:“在心”,你在造罪时是虚妄、颠倒、无明的心;念佛时的心是“依善知识闻实相法”。这是第一个力量对比。

  

② 校量二:在缘

  

云何在缘:彼造罪人,自依止妄想心,依烦恼虚妄果报众生生;此十念者,依止无上信心,依阿弥陀如来方便庄严、真实清净、无量功德名号生。

  

首先你造罪时内心是依止妄想心,无明做其它事情时,就是依止妄想心的种子;外缘是“依烦恼虚妄果报众生生”,其它作为的性质是烦恼、虚妄、果报的众生产生的。众生内心妄想念头的产生,都是过去烦恼、虚妄的果报力量。

  

我们在这个世间出生,延续生命,心的念念流转,全部都是依止烦恼虚妄,心是烦恼虚妄的果报。我们的身体是很多的虫子组成、我们的心是很多的妄想组成,这叫烦恼虚妄的果报,所以肯定是要痛苦烦恼难过的。因为你不是观世音菩萨或阿弥陀佛的金刚不坏的佛性身,是烦恼、虚妄、有漏的业报之身。这叫苦瓜连根苦,种子苦,结的就是苦果,想安乐是很难的。我们不断的感受痛苦,就是因为平常的身心是烦恼、虚妄的果报,在这种情况下去说话做事,内心想法和外面所缘,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心念所想都是虚妄的。凡夫心的本体就是无明的状态,在无明状态下本体的启用也全部是烦恼虚妄的。总之,众生的缘无论从整体还是到局部分支,全部都是虚妄的。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都叫缘,虚妄产生的众生,看到自己和别人的想法,都不是真实的。这是烦恼产生的世界,所以在缘上所有作为性质的归属,是“依烦恼虚妄果报众生”。你内在是烦恼虚妄果报产生的众生,别人也是,这样,造罪的作为都属于罪性。

  

念佛是闻到佛性实相法,这就是佛性启用,叫做信心。十念心是“依止无上信心,依阿弥陀如来方便庄严、真实清净、无量功德名号生”,由于你闻了实相法,那么能生的心就是佛性,所生的就是名号。名号是在佛性上的发愿,所以发愿要见到佛性,才能够发真实愿。法藏菩萨是在佛性的基础上发四十八愿庄严净土的。“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的本体就是佛性、就是实相,实相法都是真实、不虚妄的。名号起的种种的运行,都是“方便庄严、真实清净、无量功德”;我们无明的心里面产生的种种的作为,都是虚妄颠倒、烦恼妄想的果报。一个是从“体”、一个是从“用”;也就是一个是“因”,一个是“缘”。我们因缘里的“因”全部是无明虚妄颠倒,“缘”也是依止无明产生的烦恼虚妄果报的众生,整个的运行都是不清净的;念佛是依止无上信心,依止信佛性、信名号的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依“阿弥陀佛如来方便庄严、真实清净、无量功德名号生”。念佛心的种子已改成佛性发用,这个种子是真实种,浇的水和阳光也是依清净性所产生。众生性发用就是三界恶业的流转,佛性发用就庄严净土,二者截然不同,一个是众生界,一个是佛之国,因缘不一样。

  

“譬如有人被毒箭所中,截筋破骨,闻灭除药故,即箭出毒除。”如果用“灭除”药涂鼓,就能治疗箭毒。我们闻善知识讲实相法产生了信心,就是内在佛性的发用。佛性发用有不一样的功用,佛性可以成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也可以成为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还有十方其他的佛,我们现在佛性的发用主要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功用重点就是方便庄严净土的愿力。

  

“在心”的重点在于要确定佛性的实相性,“在缘”就是发愿庄严净土,庄严净土是为了拔出我们的毒性。我们无始劫以来中毒太深了,身心里面积累了无量的毒性,你现在佛性发用后,还只是一个种子,毒性还在,通过阿弥陀佛的愿力强缘,把毒拔除掉。所以四十八愿从你心里面的妄想执著(内),到大地、虚空(外)全部净化庄严了,你念佛就被这种力量所摄入,所以我们念佛不要把重点放在念得多少的上面,要放在“在心”、“在缘”上。

  

结论:“在缘”,我们就是佛性颠倒不净的;净土全部是佛性清净、庄严的。这是第二个力量的对比。

  

③ 校量三:在决定

  

云何在决定:彼造罪人,依止有后心、有间心生;此十念者,依止无后心、无间心生,是名决定。

  

“在决定”是非常重要的,就像种田,种子种下去,水也浇了、肥也放了,如果不往上长,就是缺少一些因素,每一件事情的成就最后都要有机会,这叫“在决定”。阿弥陀佛并不是发了四十八愿马上就成佛了,他要经过久远长劫的修行,才长出名号的果来的。我们现在念“南无阿弥陀佛”,主要就是为了往生,那么无始劫以来到现在,你还没有往生净土,一直还在这里轮回,什么原因呢?如果说我们一直没有遇到过佛法、没有遇到一些方便的修法,也不能完全这么讲。能够得遇佛法还是跟佛有缘的,但是到现在最主要的地方就是我们还没有获得一个决定性,你还没有结果,所以果是很重要的。

  

你念佛,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外缘;一个是实相,一个是愿力庄严,这两个都知道了。当然没有“在心、在缘”,就没有后面的“在决定”,最重要的还在“决定”,不决定至少没有保证。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依阿弥陀佛的誓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就是最有力量的决定性!立誓就产生了决定性,定在这里了。你想,我念佛能不能往生?念到什么程度才能往生?阿弥陀佛说,我给你做的这个果,乃至十念,如果你不能往生,我就不成佛。这叫决定性!

  

你自己要去找决定性,找得都不知道住在哪里,凡夫的心就是不决定的。哎呀,我的心妄想纷飞呀,怎么看你心的性质呢?就是无明虚妄颠倒不净,产生恶念、恶行,无论怎么审定,你都是不够格的。只有南无阿弥陀佛说“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就产生了金刚决定心,这个力量是不动摇的,叫做“依止无后心,无间心生,是名决定”。

  

摄取我们的名号,不单是佛性、不单是发愿,是佛性已经结果了。禅宗的参禅还只是因,六祖大师还坐在那里跟我们结缘,他还是要成佛的。而阿弥陀佛跟他不一样,阿弥陀佛是成佛的果。所以阿弥陀佛有净土,六祖大师有净土吗?阿弥陀佛不但见到了佛性,而且还不断的起四十八愿的庄严,并结了果。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在念佛性的果,佛性果的功用就是在决定性。佛已经决定:我有净土了,要来帮助你,要用佛性的果来度你,给你吃下去,你吃了这个果,我保证你一定能往生,乃至十念,如果你不能往生,我就不成佛!所以你依佛发誓的力量,这个心就叫“无后心”。

  

结论:“在决定”,我们轮回流转至今都从无决定心;依靠“南无阿弥陀佛”,佛就可以帮我们作出离轮回的决定。这是第三个力量的对比。

  

  

  

  

  

造罪人

  

依止虚妄颠倒见

  

依妄心、烦恼虚妄果报众生生

  

  

结果

  

  

  

轮回流转

  

念佛人

  

依善知识闻实相法

  

依无上信心、名号誓愿力生

  

金刚心决定

  

结果

  

至心信乐欲生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校量三义,十念者重,重者先牵,能出三有。

  

你吃了“南无阿弥陀佛”这个果以后,念着吞下去了,这是不间断、决定性的。从此以后别的地方你不能去了,由佛的力量决定,你只能去极乐世界。因为阿弥陀佛已经不但把种子种下去了,水也浇了,肥也上了,还一定保证要结果的,这是阿弥陀佛的发愿。不结出果,我都不成佛,我的佛果跟你一起都废了。所以我们要知道阿弥陀佛的果性,到了我们这里的往生,就是阿弥陀佛成佛的果上面产生的果。如果阿弥陀佛成佛了,你还没成果,你念佛就好像阿弥陀佛还没成佛。你就好好的想一想,审视一下,天天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你的心里面成没成佛呢?阿弥陀佛成佛了,你就能往生!

  

南无阿弥陀佛!

  

录音:白莲花 整理:随顺 如意 审核:纯祥法师

  

《四十八愿 第二十讲:校量因果,十念者重,能出三有》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