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願 第十九講:阿阇世王被救後信心歡喜贊頌佛
講解:純祥法師
《教行信證》裏講釋迦牟尼佛救度阿阇世王的例子,正是《無量壽經》第十八願“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中,佛大悲救度五逆、誹法罪人的真實寫照。阿阇世王犯下五逆惡行罪之後,回心皈依佛法,仍然得到了救度。通過釋迦牟尼佛的慈悲說法,阿阇世王身、心苦痛都得到了救治,生死煩惱的大病被破壞,所以佛法能夠殺死、破壞衆生的煩惱惡心。
阿阇世王即得佛法無上利益
得到佛的救度之後,阿阇世就對勸導他皈依佛的耆婆說:“我今未死已得天身,舍于短命而得長命,舍無常身而得常身,令諸衆生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獲得信心之後,雖然並沒有舍掉人身,但已經得到了天身,天身就是無量壽的身體;而且是舍于短命,而得長命。好多人通常認爲往生一定要舍了身體之後才能得到淨土的身體,實際你獲得信心時,業報身沒有舍就已經是極樂的身份,沒有死就獲得了重生。這是我們應該要去追求的最大利益,也是學佛法的真正意義。
生命是短暫的,淨土裏面是壽命無量,“舍于短命而得長命”是世間所有的人都要追求的,真正的長壽就是獲得不死之身,往生就是獲得無量壽,而且是現在就獲得。我們現在一方面擔心墮叁惡道受苦、另一方面擔心雖得人身,但壽命短暫。往生淨土不單是不會再墮入到下叁道,更是獲得了無量壽不死的利益。對生死的認識不要用斷滅的見地,認爲身體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人的身體有生、有死,但神識不死,會隨業流轉。
身體的生老病死是痛苦的重要組成,神識輪回不斷生生死死的困擾,是心靈上很大的痛苦,往生淨土這兩個問題都可得到解決。獲得無量壽的長命,就是“舍無常身而得常身”。我們的身心都是無常的,時刻在一刹那、一刹那的變異中,這種無常的力量讓身體老死,産生痛苦,我們就要天天補充營養,因爲它時刻都在變化、消耗。往生淨土由于阿彌陀佛的誓願和功德的力量,就能夠獲得金剛不壞的身體“舍無常身而得常身”。這個利益非常大,也是真實不虛的,並不是寓言和欺騙,極樂淨土是真實存在的。我們通過佛的名號誓願,就可以得到“未死已得天身,舍短命而得長命”的利益,當下身體不用死,就獲得往生的身份。
阿阇世王聽了佛的說法,獲得信心後就感受到了這些利益。你要是得到了佛法的真實利益,不要去問別人,自己也會知道,哦!我已經不會死了、已經獲得了無量的壽命、獲得了金剛不壞的身體。這可以體會得到,獲得往生並不光是一個空空的名詞。阿阇世王還說“令諸衆生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真正獲得了利益的人,就能夠自信勸人信,勸導別人像他一樣發心成佛。
阿阇世王被救後,以偈贊頌佛的功德
1.佛是實語者
阿阇世王聽釋迦牟尼佛親自給他講法,佛有共通性,“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佛語,就是佛在跟我們發願立誓“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我們念阿彌陀佛也是通過釋迦牟尼佛的經典才知道,釋迦牟尼佛通過化身,跟我們講阿彌陀佛無量光的功德,這實際上也就是阿彌陀佛的語言。阿阇世王在《贊佛偈》中說“實語甚微妙,善巧于句義,甚深秘密藏,爲衆故顯示。”,贊歎佛的說法真實微妙、有不可思議甚深秘密、是非常善巧的,爲了衆生的緣故才來開顯,不是像我們隨意的說話,是出于大悲心。
我們通過“南無阿彌陀佛”總持的六字名號,就能夠治療煩惱痛苦。如果衆生真正聽到了佛的真實語“諸有衆生,聞其名號”、真正聽到了佛的心聲招喚,就能夠獲得信心。真正的信任,是心的信任,背後真正的主宰都是心。信心是信佛的心,佛的身、心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念佛要著重在佛的“願”和“誓”上,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不是沒有情的東西。要知道誓願就是佛心、佛意,往生就要在信心上對佛的誓願建立信任,在聽聞到佛跟我們立誓“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時,就是你聽到我的立誓,我一定保證你的往生。這樣,不管你信、還是不信,這都是佛的誓言。阿阇世說佛的語言是真實的,你要相信佛有立誓。淨土法門獲得往生成果,核心點落在佛的發誓上面。
這跟我們的修行正好相對,你的修行就不是佛的立誓,佛的立誓就指向了佛力,不是你自己的力量。你不要說我天天念了多少才安穩、不念多少就不安穩;我今天一定要誦多少經、念多少佛,這個想法就好像佛分配的一個工作,要做了才領到工資、才完成義務,好像你是一個修行人,這樣就還是信你自己的修行。你念佛,佛發誓就一定可以乘他的力量往生!這跟你的修行關系不太大,不在于口裏念得多和少、時間的長和短,重點在于對佛發誓的信心。因爲佛發誓的信心是不間斷的,沒有一個時候不在。佛發誓用光明力量不間斷的照射你,保證你往生,你相信就等于隨時都在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阿彌陀佛有誓言救我,所以我要皈依他,“南無”就是皈依、依靠佛的發誓。而不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哎呀,我要修行,我要怎麼怎麼樣,這不在于你念得多少,在于你要聽到、信受佛的誓言,這才叫念佛。你即使不信,也應該知道佛有一個誓言,就是一定要渡你出生死苦海,如果不能渡你,就不成佛,“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這個意思。
2.佛語是“第一義谛”
阿阇世說“諸佛常軟語,爲衆故說粗,粗語及軟語,皆歸第一義。”諸佛常常像母親哄小孩一樣,盡量說柔軟好聽的語言度化衆生,但是像我們這種劣根性的剛強惡衆生,往往就說得比較激烈。像阿阇世犯了五逆罪,說得不激烈就不行了,我們也是,不吼兩句,你就不聽。跟我們慢慢的講道理是比較難的,只有遭受痛苦病變、或者家裏人産生問題時,才能夠聽到無常的聲音,才想我還是要往生。我們的生命中,只有很強烈的惡劣消息能夠提醒我們,不然就太貪著這個世界,沒有智慧,沒有出離心,不願意往生。
佛經常的提醒我們,這個世間充滿著苦痛,說我們是叁毒五惡的衆生,是要墮地獄的。“五逆十惡”雖然難聽,但是如果不說這些話,你就覺得自己是好人、是菩薩,美哉哉的不想往生,就沒有危機感。佛就要跟我們說點粗話,但是不管怎麼說,都是讓我們依靠他的誓言力離苦得樂,獲得究竟的利益。
我們的心對好事和壞事非常的不平等,學佛的人也是這樣,希望都是吉祥安樂的事情,但事實上往往是事與願違,因爲這個世間苦多樂少,沒有那麼多的歡喜安樂。而我們心中的願望光想著歡喜安樂,其實就是貪心,心不均衡。當災難來了的時候,沒有准備,就覺得受不了。我們通過佛的光明照耀,心會慢慢的平等一些,貪嗔的力量削弱,痛苦也會少一點。要不然貪嗔越強烈,痛苦也越強烈。
阿阇世對佛産生了堅定不移的信心,說“是故我今者,皈依于世尊。如來語一味,猶如大海水,是名第一谛,故無無義語。如來今所說,種種無量法,男女大小聞,同獲第一義。無因亦無果,無生亦無滅,是名大涅槃。”我現在皈依于世尊,如來的話都是最真實的,沒有沒有意義的。你的心裏有沒有“佛是實語者”的感受呢?阿阇世對釋迦牟尼佛産生了信任,他就覺得佛說的話是可以依靠信任、有真實意義的。佛說的種種法,衆生聞到都獲得“第一義”。“第一義”是極樂淨土“無因亦無果,無生亦無滅,是名大涅槃”佛的境界。佛法因果是有因、有果和無因、無果兩面的,“第一義”就是 “無因亦無果,無生亦無滅”。我們信有因有果的同時也要相信“無因亦無果”,當然兩頭同時信是有難度的。
信因果就是要信佛的誓願對因果有破壞力,阿阇世犯了五逆罪,如果按照有因有果,是要墮地獄幾大劫的,現在說他可以往生,好象與因果的道理不相應。對于我們來講,佛的誓願好像就破壞了因果,在這種情況下,你就要相信佛的誓願,佛的發誓比因果的力量大。不要去計較你的因果,因果起不起作用是你比較難理解的,在你難理解的情況下,相信佛發誓的真實,更有力量!在信因果和信佛的誓言之間,名號的力量更大。普通的人不信因果,有斷滅見固然糟糕,但是相信善因善果、惡因惡果也是不究竟的。只有“無因又無果,無生又無滅”的境界最究竟,要想獲得往生,當然就要相信佛說的話。雖然理解起來有點困難,凡夫有我的執著,在我的境界裏,你是因果不虛的,但到了佛的解脫境界,大涅槃不可思議!
3.佛同體大悲
阿阇世說“聞者破諸結,如來爲一切,常作慈父母,當知諸衆生,皆是如來子,世尊大慈悲,爲衆故苦行,如人著鬼魅,狂亂多所爲。”信受這個道理,就能夠破壞各種心結。 “十方如來憐念衆生,如母憶子。”佛是我們慈悲的父母親,爲了衆生做種種的苦行。而衆生是迷妄狂亂、顛倒夢想、叁毒五惡。因爲阿阇世發了狂,殺了父親,要殺母親,病剛剛治好,他知道衆生是怎麼回事,衆生都是出神見鬼了,專門發狂亂來,佛很慈憫我們。現在我非常幸運見到了佛,沒有佛,發了狂也不知道,是苦也不知苦、夢也不知道夢,一切都沒有標准的亂來。
4.信心供叁寶,願諸功德救度衆生。
“我今得見佛,所得叁業善,願以此功德,回向無上道。我今所供養,佛法及衆僧,願以此功德,叁寶常在世。我今所當獲,種種諸功德,願以此破壞,衆生四種魔。”現在因爲對佛有信心,從身口意叁業上才有善産生。雖然佛說一切衆生皆有佛性,但是在沒有遇到佛的誓言之前,是叁毒五惡流轉的,佛性不起作用。信佛的心産生時,叁業才有善的功德,以這個功德就能夠成就佛道。阿阇世後來就發心供養佛法僧叁寶,因爲只有叁寶才是真正的皈依處。世間人大都皈依家庭,也就是想要有個依靠。但是阿阇世王被佛救度後,就說衆生是發狂顛倒,其實是沒有家的。現在我得到了皈依,佛…
《四十八願 第十九講:阿阇世王被救後信心歡喜贊頌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