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寶門中好修福

   普利十方、四生六道、九幽十類的這些衆生,以及我們在座的曆代宗親、曆生父母、累劫的冤親債主,還有我們這片土地上的各姓宗親,所有的大地山川一切萬靈。尤其在我們這個出煤炭的地方,我們爲了錢而掏煤出事故,贏了煤卻喪了生,瓦斯爆炸,塌方死亡的。還有我們這個地方,每天爲了口欲之樂宰殺的動物。我們剛才上集,看了那麼多肉攤子,吃魚、吃肉。還有我們這個世界上被墮胎的、流産的,這些應生未生的胎兒嬰靈。還有我們這個叁身寺曆代的祖師,在裏面修行的這些修行者,以及我們這個寺院,曆朝曆代在寺院護法的善信,往生堂內所有的這些蓮位,都一起今天來做超度。

   要超度啊,我們要憶念觀音菩薩的大慈大悲,倒駕慈航來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度苦難衆生去西方極樂世界。

   我們平時都有在點燈,或是點油燈,現在我們點電燈,大殿裏很多都是點琉璃燈。我們每家都有供的佛堂,在點燈的時候,可以這樣觀想。這個燈碗燈具有多大呢?觀想這個燈具像叁千大千世界,很大很大。那個燈芯像大山一樣,大山王、須彌山王那麼粗。燈油像大海水那麼多。這樣的燈有多少數量?這個燈,燈的光明,每尊佛前我都供一盞,百千萬億佛,供百千萬億盞燈。這樣的光明有多大?從叁有頂以下,一直到無間地獄以上,所有的黑暗都把它照破,這樣子的觀想點燈。而且十方諸佛的淨土,都在我的燈的光明下顯現出來,願十方諸佛菩薩的淨土皆得顯明親見。

   慧忍法師出去,既是打工也是參學,把我們這個寺院建設得更好,也是讓我們在這裏學到的更多,是這樣子。所以大家要努力學習,多不容易啊,師父都出去參學,把好的知識帶回來,把我們這裏建設的更好,那我們更要護持,我們更要好好學習,對不對?

   好,我們大家心中的蓮花都開放,我們再來做普度衆生的事情,我們現在的這個法事,就是普度衆生的。

   我們叁身寺,現在還大有福田可做,總共就這麼一次,我哪年再來,不知道。你看慧忍、義淨兩位法師,在我那學了這麼多年了,還出師都出不了呢!你們光叫他不走,不走有什麼用呀?一盲引衆盲啊,有什麼用?佛教上如果不開智慧,不是說穿了出家衣服,就可以度衆生的,好好學習,要學圓滿。

   這次我們來,這麼不容易,大家配合一下,一是手機關掉,第二個不講話,大家都保持安靜。

   以前虛雲老和尚一百十幾歲了,去重新興建我們佛教界很大的一個祖師道場雲門寺,在廣東雲門寺。他去興建的時候,弟子們很多,也跟著一起建。

   期間搬磚的時候,很多的磚要拿過來,然後一百十幾歲的老和尚也去搬磚,跟大家一起挑磚。有的師父們參禅打坐的,就覺得那個磚一塊有四十斤重,有的人就挑兩塊磚。但是看看虛雲老和尚,一百十幾歲的人挑四塊,弟子們看到,哎呀,我們師父年紀這麼大了,還挑四塊,四塊磚一百六十斤啊!有的弟子們就說:“師父,我們挑,你回去休息。”甚至把師父的這個扁擔也把它藏起來,師父看他們把扁擔藏起來了,他就不吃飯,弟子們沒辦法了。老和尚說:“爲寺廟做活,今天爲寺廟搬的土磚、泥磚、石頭磚,明天我抱的就是金磚、銀磚呐!爲叁寶地做事、爲佛做事,福報是大得不得了。你們年輕人要資糧,要福報,我也是要福報的。修行就是修福慧兩種資糧,所以這個不能替代。”

   大家就覺得很慚愧,老和尚一百多歲了,建了那麼多祖師叢林,大徹大悟了,還尚且這樣子。本來那個活要一個星期幹完的,結果一天就幹完了,大家都搶著幹。有福的事情,大家要搶著做,沒福的事情,不好的事情,不要做,好事情要多做。

   你看,有很多方面的工作需要做。我們從後面過來,我看到我們大雄寶殿後面靠山蠻好,用這個石頭砌起來的靠山,爲什麼啊?這不是做靠山,這個牆有一點斜,有一點歪了,不把石頭給它抵起來,這個牆要倒,我們老佛爺的這個牆都要倒。

   我看,我們這個村莊,雖然大家都差不多,但是我看好像我們自己家住的,大概比寺院都還好,自己家住的這個牆肯定很結實的,都沒有這個要倒、要歪的樣子。所以我們這個寺院以後要修,還談不上其他什麼。要把它修的結實,修結實了,有些還要擴建。

   你們喊師父回來,師父回來住哪兒?像去年要開光一樣,派義淨師來開光。回去跟我說:幸虧師父您沒去,住的地方也沒有,就兩間房。

   這邊上要造廂房的,那我們村裏老百姓是支持還是反對?支持!就是啊,這個要支持的。到時候不要說,要建廟了,那占到我的地了,拿錢來。這個是你跟佛面前打劫,那可不行哦!所以要支持。住這周圍的想好了,首先來跟師父說:“師父,師父,我支持你修廟,我把我家地讓給你。”這個不得了的!

   唐朝的時候,一個老和尚在山上面打坐,下面一個員外聽他們家裏打柴的人說:“員外爺,我們家山上有個老和尚在打坐,要不要把他趕走啊?怎麼到我們家領地裏去打坐了?”員外爺想想,“這個好啊!有師父到我們家來修行,這個怎麼可以趕,不能趕哦!不但不能趕,你帶我上去。”

   老員外走不動,叫手下擡轎子擡到山頂,看到說:“這位師父啊,謝謝你哦,到我家來修。不過您辛苦了,這邊房子也沒有,我給你修兩間房,好不好?你能接受我供養嗎?”這個老和尚覺得不錯,覺得這個員外還是蠻有善根的,就答應下來。結果好了,這個老員外修了一座小廟,老師父就在那裏修行。從此之後他家裏就有了個寺院,在他的範圍裏面。

   這個老員外去世了之後,子子孫孫發達。家裏從唐朝那時起,考中狀元的好幾個,做一品官、二品官、叁品官的。那個村莊後來名字叫集賢村,做大官的一大票。你看,供養給師父一座廟,這個果報多大!功德多大!

   還有過去在印度,有個農民在地裏耕地。耕地的時候,耕到很硬的一塊石頭,牛耕不動了,農民翻下去一看,原來是塊大石頭。他正想把這塊大石頭移走的時候,地震動起來了,然後一個天人從天上下來說:“不能動,不能動。” “爲什麼?”“這個是我家的石頭。”農民說:“這個地是我的地,怎麼石頭是你的石頭呢?”天人說:“這個在多少多少年前,這個地方是個寺院,有個師父要來修寺院。修寺院的時候,我就到我家搬來一塊石頭,供養這個寺院,砌在牆裏邊。就是因爲這樣子的緣故,我死了之後馬上升天了,就因爲供養了這塊石頭的功德。”

   後來這個廟也倒了,殘垣斷壁慢慢也倒了,這塊石頭還在廟址的地方。只要這塊石頭還在這個廟址,哪怕廟址變成田了,他在天上還是享不完的榮華。但是當農民要把這塊石頭拿走的時候,天上就震動了。

   “我的宮殿怎麼震動了?”天人一看,原來他就是供養這塊石頭升天的,現在這塊石頭有人要動它了,那天人的天府就要沒了。所以才下來跟這位農民說:“你千萬不要動,這塊地我再買回來,我用黃金買回來,多大的石頭,我就給你多大的黃金。”農民一聽,那還了得!這個地也不用種了,有了這麼大的黃金,不用種地了。天人馬上就給了他一塊大黃金,說這塊石頭千萬不能動,是我以前供養給寺廟的。

   這我們佛經裏面講的,造寺院供養叁寶的功德是非常非常大。我是出家人,我們都是住持寺廟的,到處弘揚佛法的。但是我看到這個廟要建,這個廟要修,我還帶頭出錢呢,千裏萬裏的拿錢來。慧忍師在我的廟裏,我知道他家鄉建廟,就支持他,好好學,學好本事回來可以帶衆生解脫。

   我們講這麼遠,沒關系,也可以。但是都要來支持,我們大家在這個村莊的,要更加的支持,沒有理由不支持。而且這個是利益曆代宗親的好事情,是利益子子孫孫的好事情,所以我現在宣傳宣傳。

   我們以後大家做好思想准備,這個廟附近的,我們諸位的菩薩們,首先腦子裏要想,我准備貢獻什麼?以後建廟的時候,你們出力的出力,出錢的出錢,有根木頭扛根木頭,有塊瓦供養一塊瓦,磚頭、石頭,大家可以不遺余力的來幫助,這個叫衆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都添一塊磚、一塊瓦,這個廟就興建起來了。

   希望沒有幾年,我們這個廟就修起來,兩邊廂房都能住人。這邊出家師父,法師一個還不夠,多住幾個師父,我們也多來幾個居士,大家天天在這裏學習。甚至以後我們電視機也放上,雖然說暫時沒有法師講法,但是我們的光盤很方便,光盤你們有沒有看過?都看過了,可以放光盤。甚至裝上衛星接收器,還有衛星電視,也有法師在講法。這個時代聽法也很方便,我們要在這邊建設好我們的道場。

   即來道場已得解脫,但是習氣毛病,還是我知我見,這個習氣毛病還是會障礙自己,所以把這個習氣還是要解除,內心的千千萬萬結要解開。我們一邊念《解冤結咒》,一邊雙手在胸前交叉,然後拉開、彈指,這叫解冤結的手印。我們如果在家裏想要吵架了,或看到別人要吵架了,你念這個《解冤結咒》,打這個手印,一加持就不吵架了,就和諧了。

   我們早上開光的時候,天上的彩光有沒有看到啊?看到了。廟不分大小,佛菩薩都是靈的。就是我們塑像的手藝有點差,把佛菩薩塑的不是很莊嚴。雖然不夠莊嚴,佛菩薩也不怪我們,救苦救難還是要幫我們的,還是要救我們。所以以後好好學佛,佛菩薩天天在,我們想什麼都知道,所以不要想不好的,要想就想好的,戒惡修善,皈依叁寶,發菩提心。

   我們在這邊廣度衆生要發菩提心的,我們是菩薩才能度衆生啊!怎麼樣做菩薩?發菩提心就是菩薩,所有十方叁世一切佛,都是從發菩提心轉凡成聖的,邁出的第一步就是發菩提心。今天我們在座的也來發菩提心,如果發了菩提心,那就是人中之寶了,特別尊貴的。

   世間陰超陽泰,我們國家就能夠安定,我們家庭幸福,出入平安,這樣煩惱也會減少。陰間超掉了之後,自然心就會安,作爲子孫來說,祖先如果不再受苦,祖先不在叁惡道,我們子孫就會興旺發達。

   以超度的功德回向世界和平,國泰民安。我們這個叁身寺也是能夠越來越興旺,這裏的佛法正法久住,我們這裏護法的諸位居士身體健康,弘法的法師也是法體康泰。

   雖然我們是凡夫,我們所做的一切,學著佛菩薩做,這一渧一沙一塵的善,也回向到普賢菩薩行願的大海當中來,把它變得無窮無盡。所以我們今天的這個法會,也就和佛菩薩的法會聯網,歸入到一起去。

   好,慈悲要學的,沒有天生下來就會慈悲的,這是大智慧。然後對衆生要有慈悲心,要感悟人生之苦。人生的這個緣不容易的,好不容易大家認識在一起,愛每一個衆生要像愛自己的媽媽一樣。

  

《叁寶門中好修福》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