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六度精神(釋一睛)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六度精神

  文:釋一睛

  施度謂能舍,戒相無熱惱,忍相謂不恚,精進性無罪。

  靜慮相能攝,般若相無著,六波羅密多,經說相如是。 《月稱論師》

  每一分每一秒,帶走了我們生命的每個刹那,走在輪回的大道上。你、我的道友,無論你是居士還是出家人,是在繁華的都市還是鄉村,我們都是佛陀的追隨者,我們都被佛陀高尚至極的六度萬行精神深深地感動著。我相信,你和我一樣,不願空耗一生,讓我們共同爲了圓滿地承辦自他二利而追隨佛陀的足迹,把六度精神帶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僅自己,還要帶動更多的父母有情,從煩惱中走出來,讓我們在不同的地方,用共同的方式,度過生命的每一天,這樣我們一定會在解脫涅槃城中見面的。

  《般若攝頌》雲:“無量盲人無引導,不能見道入城廓,阙慧五度無眼導,無力能證菩提果。”智慧如目,行如足。尊貴圓滿的佛陀,悲智雙運的導師,徹證諸法實相的覺者,是您讓我們明白一切有爲法如空中之花,水中之月,如夢幻泡影,雖有顯現而無有自性,如果我們不能明了緣起無自性的真理,帶著堅固的實有執著,那麼布施就會很辛苦,持戒也會很刻板,忍辱變得不心甘,精進難以持續,靜慮不能成就。

  六度精神如甘露

  佛陀的教法使我們明白,般若空性智慧如眼目一般,它可以使布施、持戒、忍辱、精進和禅定溶入任何一種生活方式當中,使我們的心獲得安甯,生活變得輕松。

  燈紅酒綠的都市,緊張繁忙的工作,微妙的人際關系,使很多在家居士雖然向往解脫,但是難免矛盾壓抑,而六度精神正如甘露一般,能夠熄滅自心的熱惱,也帶給旁人清涼,而其綱領要點,在于通過佛的智慧,讓自己內心深刻的體認,五欲六塵和五蘊身心的本質:因緣聚合而産生的一切法都沒有真實的自性可言,它意味著無常遷變和不穩定,水中的月影最能說明這個道理,無雲的月夜,平靜的水面,這就是因緣,這些條件具備無缺時,我們就會看到清晰的月影,月亮沒有掉下來,水也沒有上到天上,而月影雖然不是真實的月亮,但這個景象卻如夢如幻般無欺地顯現出來。所以佛法中空性不是什麼都沒有的意思,雖有顯現但卻沒有真實性,就像水中月影,一旦烏雲遮住月亮,微風翻動水面,月影就消失了,不是月影真的有來有去,而是天空水面烏雲和微風讓我們看到了月影有生有滅的假象而已。其實同樣是一個道理,我們的血肉之軀讓我們認爲有個我的一切聲色境相,讓我們覺得他們真實,美好或醜陋,進而執取追逐,希望、失望、絕望。這所有的喜怒哀樂、榮辱興衰,只是被幻象欺騙了,像夢中的苦樂一樣,而我們本具的如來藏,本性沒有這些無常生老病死、叁苦八苦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無始以來,背覺和塵,隨逐外境,造業流轉的産物,所以,照見諸法實相就是世尊不共于所有外道希求解脫者們金剛般的智慧,沒有般若智慧的攝持,布施、持戒、忍辱、精進和禅定都無法使我們獲得解脫。當我們深刻地理解了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時,五度的基礎就堅固了。

  看破五欲六塵幻相

  我們的內財、外財即使不布施,亦不會永遠屬于自己。因果的規律告訴我們,財富、智慧和健康來自無畏布施,我們的生命、健康和財富不會無緣無故地增長、延長。而看破這五欲六塵的堅固幻相,使能舍布施之心發揮作用,以毫無索取回報的歡喜之心真誠地幫助他人(當然還包括所有有情衆生),這個行爲,發心的力量越強大,其反作用力亦必然不可思議,消災免難,增福增慧必然會呈現在我們的生命、生活和工作中。因此,我們會很開心地去布施:把升職、加薪的機會讓給別人,省下一塊錢可以讓一個生命遠離死亡的恐怖,讓別人明白和相信因果的道理,哪怕是講一個故事也好,我們不會因此而變得貧窮和愚笨,反而因爲這樣的清涼自在,隨遇而安,持戒就會變得容易,因爲這樣的心地是獲得叁寶加持的基礎,我們的心會變得能行持善法。慈心令我們不忍殺生,也不忍看到衆生被殺,少欲知足令我們生活自在從容,不會産生偷盜的惡念,內心寂靜的安樂令我們遠離邪欲的誘惑,放下了虛妄的執著就自然不妄語,不欺騙。這樣安詳的心地不需要任何迷魂湯來麻醉。在這個物欲橫流,爾虞我詐的紅塵中,這顆無有所著而尊重因果的心與大衆和光同塵在生活中,在各種工作中,在各種關系中,雖然沒有寂靜山中的晨鍾暮鼓,但是以自身的諸惡莫作而帶動他人衆善奉行,這不正是火中紅蓮的忍辱嗎?寫到這裏,我的心在贊歎隨喜,我的手在合掌致敬。

  《慈思彌勒上生經》雲:精謂純精,無惡雜故。進謂精進,不懈怠故。

  有漏善法成無漏資糧

  精進性無罪就是以強烈的歡喜心,希求無有自性罪與佛製罪的一切善法,由此可知,只要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沒有違背戒律,那麼即使當清潔工人,盡管薪水不高,那我們同樣可以生活得快樂自在,並且可以任勞任怨,真誠地奉獻。照顧老人病人和孤兒,幫助殘疾人、貧窮的人,安慰精神上遭受痛苦壓力,乃至絕望的人,在醫院、在慈善機構做個義工,每分每秒都在利益他人,這就是精進。只要運用佛陀的智慧,有漏的善法一樣可以變成無漏的出世間資糧,所以哪裏都是道場,哪裏都有諸佛菩薩的護念。

  《大智度論》亦雲:“雲何爲精進相?答曰:于事必能發起、無難,志意堅強,心無疲倦,所作究竟。以此五事爲精進相。”

  六度是大乘佛子必修的行門,前叁度側重于利他事業,後二度側重于自利事業。精進度則是圓滿自他二利必不可少之行徑。所以無論在家出家,念佛參禅,修顯宗還是密宗,以智慧攝持的精進都是極爲重要的。如果你的工作是清掃廁所,那正好,運用佛陀的智慧來轉變五毒煩惱,不斷地清掃內外的垃圾,就是精進就是修行。

  靜慮相能攝:即能攝取出世間無漏的一切善業功德,于善所緣,心一境性。“攝”有二義:一是攝持自心,令狂亂之心不外奔馳,止息甯靜,寂然安住,心寂不亂,則如明鏡,若獲得明淨定心,智慧力則油然增勝,于諸法法性了了分明,自然能獲得大陀羅尼,由此可知,我們的身可以做事,而心卻不能隨著外境,貪求五欲的有漏安樂,起貪嗔癡造殺盜淫。二是攝持一切善法,因爲靜慮有凝聚的利用,能使所造一切善法功德,毫不散失。如雲:禅爲守智藏,功德之福田。能夠放下萬緣出家修道固然好,而做爲一個在家居士,也同樣可以修持靜慮,所謂于心無事,于事無心,在任何對境面前,于自心中,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無有牽挂,遠離執著,于人于事,盡心盡力,盡職盡責。隨時可以面對各種遷變,所謂榮辱不驚,不計得失。如此即使工作繁忙勞累,而心始終都是寂靜安詳,勞累反而減少,或者不覺勞累,所謂做而無做,無做而做。

  願離苦得樂得大自在

  紛紛揚揚的雪花又飄落下來,遙望白色的雪山,一行熱淚滑落下來,在這樣清涼的寂地,耳邊傳來的是悠揚的誦經之聲,看不到車水馬龍的景象,聽不到嘈雜集市的叫賣聲,但我的心在憶念,無始以來所有的衆生都曾做過我的父母,而你們在都市裏,在鄉村中,在屠宰場裏,在地震的廢墟中,在醫院的病床上……我吃的用的穿的,是叁寶的加持護念,也是你們辛苦換來的,想到這裏淚水真的就止不住。

  我的心在呼喚,天涯海角所有的佛子們啊,我衷心隨喜你們所有的善法功德,在這五濁惡世之中,我深信我們這顆被煩惱業力不斷沖擊的心,始終沒有喪失對叁寶的信心,對解脫的向往和追求,對衆生的菩提之心,讓我們共同祈禱叁寶諸佛菩薩,願天下所有如父如母的衆生們,都能夠早日回歸,深寂離戲的無爲大光明中,就讓我們的每一天都能夠不間斷地自利利他,讓我們的生活工作乃至休息,都變成修行,讓我們周圍的人們,也能因我們的自在安詳而能走出煩惱,走出執著,踏進解脫的大道。

  全世界所有的佛子,我的導師、同伴們吉祥如意。全世界所有的衆生們,願你們早日離苦得樂,得大自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