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全解》灌頂開示(7)——帶著正見、正修、正行,時時刻刻修持佛法
如何接受加持?
我們必須知道很重要的一點。我們常說“加持”,以爲意思是見一位上師,讓他碰碰我們的頭,然後我們就說:“我從明天開始或一年後將能夠修持得很好。我今年很忙,一年後我將做得到。所以請加持我能轉化我的心識。”沒這回事。如果有這樣的可能,佛陀早就爲我們做了。佛陀對衆生非常仁慈,所以他應該早就做了,但爲什麼沒有呢?爲什麼他要我們累積功德、做大禮拜、供曼達,經曆如此困難?他是在處罰我們嗎?爲什麼?這是因爲解脫不能只單靠加持,而是得來自你圓滿的行動。如果你轉化你的身、語、意,加持將對你起作用。如果你仍然是老樣子,比如殺生、生起惡念等等,而你認爲加持能爲你起作用,不是這樣的。有時接受太多的加持反而害了你。你以爲沒有修持佛法的必要,你的上師會幫你。你看到他碰你的頭,你就認爲你沒事。這是錯誤的觀念。
上師、本尊、護法和諸佛的加持與你的正行並行。如果你將身、語、意的惡業轉化成正面的,那你將得到加持。
你可閱讀佛陀的生平故事,還有那些大師如帝洛巴、那洛巴、瑪爾巴及密勒日巴的故事。讀一讀他們的一生有多麼艱苦。他們爲我們做了那麼多。所以單只是接受加持是不夠的。我們肯定不比他們偉大。他們是偉大的上師,然而他們做非常艱辛的工作。讀一讀密勒日巴的故事,有很多的啓發。單是閱讀他們的生平故事也能給予我們加持。因爲每一個衆生本然地有這顆種子——真實本性、悲心和慈心。與你純淨的動機和修持佛法的努力結合,你將能夠得到加持。
加持的真正意義
加持並不是給你一些喝的和吃的。加持是平息你的心。“加持”在藏文是“津拉布”。“津”的意思是平靜、祥和。“拉布”的意思是接受或進行。通過精進、智慧,你將能夠覺醒。打開你的心是智慧;精進是持續。如龍樹菩薩所說,精進和智慧兩者都需要。
大手印傳承的加持
在大手印的傳承中,“津拉布”或“加持”通常是指禅修或保持在心的自然狀態,免于散亂。因爲“津拉布”,我能夠保持在心的自然狀態中。
每一次我們念誦“多傑蔣汪。。。”,我們念到“久帕金諾南母塔爾津記洛布”。意思是“我將持守傳承。請賜予您的加持”。“持守傳承”的意思是我們將依照諸大師所做,也就是修持,因此請加持我。因爲我們修持,我們有此助緣,所以我們能接受加持。要不然就沒有加持。如果我們持守傳承,我們將得到加持。所以因持守傳承,也就是說認真地修大手印,我們將得到加持。
時時刻刻修持佛法
你們有些可能從遠方來,而有些比較近。我們大家都是爲了修持佛法而來。雖然你稱之爲“接受灌頂”,但這也是修持佛法。修持並不是在你有空時才做,沒空時不做。修持是隨時去做:當你在睡覺時,你仍然在修持;當你在街上走、和朋友談話時,你也在修持。如果你說你沒時間,那是在撒謊。你有時間。修持不“需要時間”。修持是應用佛陀的指導。佛陀所說的,哪些該回避或采取,我們一一跟隨。這是修持。你時時刻刻帶著它,並不需要額外的時間。
你在睡前生起菩提心、悲心和慈心,然後你入睡。無論你是在走路、講話、吃東西或喝水,你可將一切帶入修持中。
所有本尊在究竟上無別
我再次提醒你,如果你能每天念誦這些咒語那很好。你今天已領受了五個灌頂。如果你念誦所有的咒語,那很好。萬一你不能做到,至少念一個,同時認知到諸本尊的不同外觀是無別的,沒有分隔,他們都是俱生存在的。建立起認知,他們都是相同的。這點非常重要。如果你沒有這樣的認知,你將會有錯誤的觀念,認爲這些本尊都有不同的顔色、特質和形狀。你將因此得不到加持。
他們所有在究竟上都是相同的。爲什麼呢?因爲他們都是法界和法身的顯現,從這一點來看他們沒有不同。但相對的,由于我們迷惑的心,我們捉不到要點,因此基于善巧法,他們以不同形象顯現。對金剛乘行者很重要的是,得知道念誦或觀想本尊和其余所有本尊是無別的。將來當你去參加其他課程時,也是關于這份認知。當你修持時,如果你缺乏這份認知,它將不會有效。所以我們有必要去發展這份認知。這是金剛成修持很重要的一點,尤其是觀想。
在修持中找到正確的鑰匙
有時身爲佛教行者,你把佛教當成是宗教,像是你尊敬佛陀爲上帝一般。你相信你和佛陀之間有一個很大的空間或距離。你覺得你老是一個平凡的人,而諸佛菩薩是高高在上的聖者。然後你的工作是什麼呢?你認爲你就只需要得到加持。你享受美食、到處遊蕩、惹是生非,然後你要求加持。這是很簡單的想法,是不正確的。在佛法修持中這是邪見。
有時你也許感到困惑,因爲有太多法門了。一般上有小乘,小乘之內又有分支和不同階段的修法。然後是大乘。大乘之內有不同的見地、背景和哲學,全都是不同的方式。你也許困惑了。爲了什麼?我們真的需要這一切嗎?它們是必定的嗎?不是的。如果你找到正確的鑰匙,所有其余的法門都是相關的,所有其余的見、修和行都包含在內。
下一個問題是:什麼是正確的鑰匙?正見、正修和正行。如果你能圓滿這叁樣-見地圓滿、禅修圓滿、行圓滿-那你將得到圓滿的結果。結果是自然任運生起或發生的。
正見
當我們提到“見”,有時你或許會以爲這和哲學有關,不是普通人所修持的。這是錯誤的觀念。要有正行,你必須有正修。要建立正修,你必須有正見。因此正見是:你所看到、聽到、聞到、嘗到、碰到的任何東西,一切都是看起來的顯現及生起。就是如此,沒有理由。有時東西就只是來了又去。如果我們缺乏這份認知,我們將會有問題。我們過于執著事物,把事物當成是俱生存在的。我們對一樣東西抱有傾向、習氣和極大的執著。我們對于東西看起來存在這點感到不足夠。我們認爲它們真的就是在那兒。
所以覺悟並理解到東西看起來在那兒,但並不真實在那兒-對于這點我們感到滿意,這是正見。沒有正見,我們就無法發展我們的修持。
如果你真的能建立起正見的認知,你的困難將相對減少。所有其余的問題如疾病、精神病和意外的負面情況來到我們身上,這是因爲邪見,因爲你沒有堅固的正見。如果你有正見,雖然問題和困難也許會來到你身上,但你能應付或處理。它們不能控製你,你可以控製及調整困難和問題。所以你不會被狀況累垮,因爲你有正見。
有時我們有邪見。我們就只是念一些咒語,做一些大禮拜。我們認爲“正見”是屬于哲學部門的,不是我的部門。那是邪見。正見在修持中非常重要。
金剛乘的許多活動如灌頂和法會,全都是根據正見。沒有正見,你的修持將不能發展。修持並不是關上門在房間裏。你說你沒有時間。當然你沒有時間去做,我可以理解。我也沒有時間。“時間”的意思是你沒在浪費。每分每秒,你都保持覺知,使它有意義。這是修持佛法。
正修
“禅修”一詞在今日非常普遍。到處都有人說:“我在禅修。”禅修並不只是在強迫你的心。禅修使你的心愈加清澈;它幫助你見到心的實相。沒有正見的輔助,你無法正確的禅修。有時當你在練習時,你在禅修中挑出缺點和錯誤,因爲你在之前沒有達到正見。所以不論你做的是哪種禅修法,不論是大手印或大圓滿,你需要正見。
比如在金剛乘的禅修有兩個階段: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在生起次第的過程中,你需要正見。沒有正見,你將觀想錯誤。還有,沒有正見,你將無法進行圓滿次第。禅修的每一個方面都是源自正見。
當你面對任何問題或無法忍受的傷痛和苦難時,憶念正見。這些問題並不真實存在,它們只是負面念頭的投影。由于無明、二元對立的觀念,我們覺得受苦。如龍樹菩薩所說:“究竟而言,每一件事物,就只是心的投影。”僅此而已。我們禅修以理解這點。我們無法實現它,所以我們嘗試保存在此認知中。我們禅修越多,將能實現越多。這就是禅修。它是固定的修持,不是一些哲學或非凡的禅修。身爲行者,我們就只是應用這個修法,它是快捷、迅速而安全的。
沒有這點,比方在西方國家,沒有正見的支柱,他們強迫自己禅修。有時他們說他們在飛。那是錯誤的,那是個幻象。太多妝飾了。虛假的禅修。你覺得你在飛,然後你一停下,就(掉下來)“再見”了。很危險。因此,爲了避免這種錯誤,還是安全點好。跟隨正見、正確的指示和正確的禅修,走在安全線上,那將能圓滿。
正行
行的意思是你以身、語、意所進行的活動。有正見和正修,你自然能將你的行轉化爲善德。你將自然地、毫不費勁地把它們(身、語、意)帶入善行。由于正見與正修,你將不會介入負面的事物。有正修,你是訓練得很好的。有正見,你的心是很清明、很有正念的。因爲有正念,你的行動將自然地轉化爲善德。所以這叁樣——-正見、正修、正行——是所有佛教行者的一般修持。不論你是在寺院裏、和家人在一起、獨自一人、走路或講話,無時無刻你都應該進行這些修持。這是很重要的。它將幫助持續你的修持,幫助你進一步發展。
平等對待所有經驗
每天你經曆不同的經驗。很多時候是不愉快的,愉快的時候很少。你也許在早晨的時候是快樂的,但下午時卻不快樂;或你也許在下午時快樂,但在晚上時哭泣。微笑的時刻很少,而哭泣或生氣的時刻很多。所以你爲了去除這些而成爲佛教徒,不單只是爲了加持。並不是好像上師給了你一些東西,你吃下後,明天你就有所感受。或是喝了什麼的,你馬上覺得反胃或冒汗。然後你就以爲本尊來了,而你也變得很有力量了。
根據印度大師龍樹菩薩的指示,他說好的修持是處理任何發生的狀況。無論好壞、快樂或不快樂,無論什麼樣的情況生起,你平等的接受它們。這是良好修行的證明。如果你在遇到好的情況時快樂,而在糟糕的事情發生時,你去見上師並請求他加持你,這是錯誤的修持。佛陀期待我們處理或解決我們的問題,因爲他要我們發展我們的心識。因此,正見和正修將能幫助你。沒有必要阻止無法預測的負面狀況。所以修行是時時與正見、正修、正行聯系。
《《一知全解》灌頂開示7——帶著正見、正修、正行,時時刻刻修持佛法》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