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給現代人的建議》系列開示2——修持的方法二:菩提心

  《給現代人的建議》系列開示(2)——修持的方法二:菩提心

  ◎修持方法二:菩提心

  當我們對于出離心有所了解之後,第二步我們將開發我們的菩提心。“菩提心”是佛學名相,白話來說,系指一種利他的善心,一種好的心。我們要關懷別人、利益他人,但首先應具備一項要件:平靜的心。擁有平靜的心才能自在、開心、正直。此時我們才能真正幫助到他人;相反的,如果我們都不具備這些能力時,我們是無法去幫助別人的。佛陀曾說:“一個人如真想斷除所有的煩惱、所有的苦,並且得到真正的快樂,只有一個方法可達成--具備菩提心、慈悲心。”但是這“慈悲心”也不是那麼容易升起的。有時我們很容易從口中說出:“啊,好可憐!”,但這並不見得是慈悲心。或者各位曾看到一些貧窮困苦的情境,見到時各位或許想幫助他們,這是一個好的心,但並不是一個究竟圓滿的善心。真正一個完全的善心、利他之心,系指我們已完全消除對自己的執著和貪著,完全不想到自己而是百分之百的照護別人。這樣的心,我們應當升起。

  當我們練習升起這一念善心去照顧他人時,我們同時也正進行一種心的訓練﹝training﹞,將自己的好給別人,將別人的苦領受過來。在曆史上的確有修行者獲致此項成就,真正的將他人的苦領受過來,把自己的快樂給予他人。這是一個很有力量的方法。“菩提心”是一種心的力量,不光是我們世間,而是一切衆生的苦,我們祈願自己能領受過來,並將自己的快樂完全奉獻給衆生,而不帶有任何期盼獲得回報之心。

  “菩提心”包含慈心與悲心二部份。慈心,慈愛之心,希望一切衆生都能得到快樂,且不光是得到快樂而已,更能得到快樂的“因”。悲心,指希望一切衆生的苦均能消除,且能遠離招致痛苦的“因”。慈悲心不應是偶爾升起的,而是永遠都存在才行。

  佛法中有一個教導我們升起慈悲心的方法:首先,我們思惟衆生都像是我們的父母一樣,要這樣子來升起慈悲心。但當我們更深入慈悲心的練習時,這時不是觀想衆生均爲自己的父母,而是觀想一切衆生均比自己還重要,完全的舍棄自己,這是另一種方法。所以我們常說要有菩提心、要有善心,而第一步我們該做的即是發願,祈願一切衆生均能離苦得樂,此即“願菩提心”。但光發願而不身體力行是不足的,因此發願之後,我們開始采取行動去幫助別人,此爲“行菩提心”。以上爲大乘菩薩道之修持方法,亦即練習我們的慈心與悲心。這是非常重要的!爲什麼呢?因爲在佛法中尚有其它更深入的見解,但我們如不具備最基本的善心、菩提心,我們將無法學習更殊勝而甚深的經教。如果我們能如法依次的修習,是有可能于短時間內看到成效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