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恒河大手印》之開篇教授

  《恒河大手印》之開篇教授

  【譬如虛空無所依,大手印也無依境,住于任運境界中,定從束縛證解脫。】

  ~虛空無所依,自性不依境~

  猶如虛空無所依,虛空不需要依靠它自身,也不需要依賴于任何事物,可以完全離開對任何事物的依賴。如此一樣的,我們的心,大手印,它也不需要依止于任何的對境,無論是娑婆輪回的法相,還是涅槃的法相,無論是善的法相,還是惡的法相,它都完全的離于這些法相,它完全離于任何的特征,它不需要依賴于任何的事物。

  在月稱菩薩和龍樹菩薩的中觀論當中非常強調事物互爲緣起和依存的關系,它表明任何現象都缺乏實質性的存在,否則的話現象也不需要依他而起,而是可以獨立存在。在中觀的定義中,獨立意味著不生不滅的現象,它完全獨立,不因生起而緣起,也不因終止而息滅,它始終在那裏,它的自性從未改變過。所以它不需要依賴任何其他事物而完全獨立。如果你了解到,並發現了這樣的現象,那我們就可以說自性是非因緣的。

  因緣和合的意思是:一切現象都互爲依存,無法獨立存在,例如這個相對的世界,所有現象都基于互相之間的關聯性,像是我們人類,我們無法不互相依存而活在這個世界,這就說明一種缺乏獨立性。但是大手印是完全獨立的,它不由任何事物所産生,也不會因事物而止息。它就在那裏,所以我們說它不需要依賴任何事物。

  在月稱菩薩和龍樹菩薩的中觀論述當中,非常強調互爲緣起的關系,任何事物都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切的法相都沒有本來固有的存在,否則它們就不是互相依存的關系,它們互相依存,互爲緣起,所以它們無法真正獨立存在,也無法真正去止息這些現象。

  任何可以獨立存在的,它不會因爲依止生起而成爲生起的因,也不會因爲依止止息而成爲止息;它本性即是如此,不需要依賴任何的對境,不需要有任何的依賴和互相的依存。如果你能夠真正找到這樣的境地,那就是性空緣起本身。

  ~了悟心自性,安住自性中~

  接著談到安住放松在本性之中,沒有任何試圖想要去改變,這裏的放松並不是指身體的放松,坐在那裏不動,這裏的放松是指心安住在它的自心本性當中。

  有時候你感到快樂,有時候確實不開心,有些事情激怒了你感到很氣憤,所有這些情況發生時你都不依賴于其他,而是完全依賴于你自身。你觀察心的本性,你觀察自己種種感受的本性,你去反觀“樂”的本性,反觀“氣憤”的本性,任何所生起的情況都沒有關系,所有的這些妄念,煩惱,情緒,它都不會幹擾到你。幹擾的是本身你去執著它,你去貪執它,你去跟隨這些行動,這是造成問題的原因。現在你不去跟隨它,只是在這其中把它們帶回到它們的本性之中,就是這樣,這就沒有幹擾,這樣叫做安住。

  月稱菩薩在中觀論的第六品中非常清楚的解釋到,空性並不是指你去否定任何外在的事物,或種種煩惱情緒,空性是指如果你能把握住它們的本性也就是空性,那麼它們將不再能夠幹擾到你。我們會被幹擾的原因在于缺乏智慧,我們無法認識到它們的本性。所以我們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去發現它們的本性,也就是空性,從未與我們的自心分離過。

  ~煩惱從心顯,解脫超結縛~

  一旦你證悟到空性,那麼你就能夠從種種的煩惱和痛苦中解脫出來。爲什麼?因爲你領悟到這些痛苦、煩惱的本質是什麼,它們只不過是你心的顯現,並沒有實質性的、固有的特征。如果你可以高度的證悟到這點,你就能將這些煩惱和痛苦統一到你的自心本性之中,所以我們說,一切現象都是完美的。

  爲什麼我們無法解脫?因爲我們相信自己的念頭,然而這些念頭是我們對事物的誤解和錯認,因此我們的心被這些染汙所系縛。現在領悟到這點,就是解脫。當你領悟的同時,你也得到了解脫。

  在彌勒菩薩的經典中有提到,當我們了解到所有的對境和現象與我們自心無二無別時,這是第一階段的證悟,第二階段是更深層次的證悟,我們不僅認識到事物與我們自心不可分割,同時我們也了悟到自心亦是沒有真實存在的。那些具有敏銳心智的菩薩們,他們證悟到所有對境只不過是自心的顯現,同時自心亦是空性。這樣的菩薩們就永遠在法界之中,他們一切的行爲、語言和所有的活動都從法界之中自然生起。

  有時候我們會有一種錯誤的理解,認爲如果我證悟到空性的話,我每天的生活該怎麼過?我會不會失去我的事業,失去我的朋友們?我的美食、我的房子還有舒服的汽車難道都變成空的了嗎?這會讓你發瘋。其實,空性反而會使你的生活變得更舒適、更快樂。當你和家人爭吵時,爭吵的聲音就變成一種教誨,然後你會很真誠的感謝對方。所以,一切的音聲都變成教誨,一切的對境都變成諸佛,所有的行爲與活動都變成佛法。任何事物都具有了積極的意義,而不是負面的。

  ——摘錄自2011年11月新西蘭《恒河大手印》開示

✿ 继续阅读 ▪ 信心的正意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