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我的十五歲▪P3

  ..續本文上一頁錢所能買到的,更要替母親實現未竟的願望,那才是真正的報恩。雖然在母親病危的時候,我沒有機會服侍照顧她,也沒有辦法在物質上滿足她的需要,但是我從離開母親至今,從未違背過母親的教誨,也還在延續著母親的希望。在我的觀念裏,替母親完成心願就是對母親的報答,所以我心裏也沒有什麼後悔和遺憾。雖然我當時沒有多少錢,不過這幾年略有積蓄,于是全部拿去供養印度叁大寺的大法王們,這也是佛法裏超度的一種方式。我每天做功課的時候,把母親觀想在面前,觀想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加持母親遠離一切痛苦怖畏,得到一切安穩快樂。這是我每天做功課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

  從死亡的叁種原因來看,我覺得母親離開人世的原因是福報享盡。爲什麼呢?雖然母親健康不佳,但病情不是特別嚴重,只是拉肚子,一直瀉了一個多月。她只能在一個極其簡陋的診所裏看病,很多藥都是過了期的,可是家裏條件差,去大醫院看病只能是一種奢望,只好在鄉下的小診所裏將就,而這對于牧區來講已經很不錯了,就這樣因爲沒有足夠的醫療條件而離開人世。如果單算壽數,到現在肯定還在世,可是因爲福報沒有了,所以不得不離去。反之有些有錢人,各種醫療條件都齊備,但如果他們得了癌症等不治之症,自己再富有,醫生再高明,也沒有辦法挽回生命,這就是壽數終結而死的人。

  對于我哥哥來講,我覺得他是壽數和福報都到頭而離開人世的。我哥哥是個幽默開朗、潇灑帥氣、衣著整潔的人,不熟悉他的人根本猜不出他是牧區的。他漢語說得特別好,從十八歲開始,就開車去拉薩等地跑生意。我和弟弟在印度上佛學院的時候,就他一個人承擔家庭的負擔。這麼多年來,他背負著沈重的責任,連一句怨言都沒有。每天對爸爸那麼體貼,對姐姐妹妹那麼疼愛。母親的離開雖然對他的心理是巨大的打擊,但他爲了家人,總是面帶笑容,讓家人都覺得很開心。只要他在,家裏就覺得溫暖。他忍耐和堅毅讓我們更深體悟到人生的價值。正是因爲他承擔著家裏的責任,成了家裏的靠山,我和弟弟在印度學習的時候,心裏都非常踏實,我們的學業也圓滿完成。用語言實在難以表達我的感恩之情,只能時時刻刻爲他祈禱,直到現在,心裏還不時想起他。

  最終他還是因爲病情過重而去世了。他的病主要是腦癌。其他有些小病並不打緊,可以慢慢治療。因爲大家尚心存希望,想治好他的腦癌,所以盡力湊錢給他治病。家裏所有積蓄都花光了,連日常用品都變賣了,換錢來給他看病,還請寺院做佛事。我媽媽的上師聽到這個消息後,就給了我印度幣五萬元,我自己在朋友那裏借了印度幣五萬元,于是在家鄉給他做了手術。頭部手術做完後,他的疼痛漸漸有些好轉,可是短暫的一年過後,唉,他還是走了,離開了人間,離開了我們。

  因爲他得的病是不治之症,醫療條件再好也沒有辦法挽救他。當時我唯一的想法就是:他這麼年輕、這麼勤勞的人,未到中年就離開人世,真是一件令人遺憾、傷心的事情。在他前後四年多生病期間,我始終期望能夠回去有機會照顧他,在他被病魔折磨時用我的心去安慰他。我好希望他口渴的時候我能給他倒水,他疼痛難忍的時候能向我傾訴,也許這樣能讓他開心一點。甚至夢裏都見到我在病房照顧他,他在給我講他的心裏話。但是實際情況是,我如果從印度回來的話,既辦不到護照,更拿不到返回印度的簽證;更要命的是,從喜馬拉雅山上徒步過來是非常危險的。哥哥曾叮囑我,不論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千萬不要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我倆最後一次通話時,他說:“我病得很嚴重,家裏又沒條件。我要是走了,只有爸爸和兩個妹妹在家裏,所以心裏一直放心不下。我走以後,希望你和弟弟回家鄉,照顧好自己家裏的人,我自己也沒有希望再活多少年。”這就是哥哥的遺言。

   我哥哥在世時,長相英俊,人見人愛。也有很多朋友,認識、不認識的人都叫他哥哥,時常過來找他,人人都誇他是好人。可是自從生病以後,氣色變了,家裏窮了,每況愈下,周圍的人也不再來找他,更不用說照顧他。最後除了自己家人之外,連看望的人都沒有了。我們常說“千裏難尋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可事實上,一個人有錢有勢的時候,朋友的確很多;可是當他窮困潦倒的時候,朋友就像煙消雲散一樣不見了。從佛教的角度來講,一個人靠著外在的美麗和財富可以交很多朋友,但這都是轉瞬即逝,當他受苦受難的時候,往往只有孤身一人啊!一幕幕無常的悲歡離合天天都在上演,這就是人類的生存狀態,在輪回中無可避免。我們對此一清二楚,但在一帆風順的時候從來想不起來,也不願意想未來一定會失去這些,習慣于自我欺騙而已。

  總之,死亡就只有上述所講的叁種原因。無論是自己最愛的人,比如父母、親戚、朋友、愛人,還是熟人、陌生人、敵人,還有自己,歸根到底一句話,都是因爲這叁種原因而離開人世的。

  

《我的十五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