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門開悟詩200首 第十六章 馬祖磨磚作鏡

  

第十六章 馬祖磨磚作鏡

   禅宗的迅速傳布,慧能大師以後,要算馬祖道一了。他容貌甚爲奇異,舌頭伸長了可以超過鼻頭,腳心有兩個輪形的花紋,“牛行虎視”,氣概非凡。

   師(懷讓)知(馬祖)道一是法器,往問曰:大德坐禅,圖什麼?一曰:圖作佛,師乃取一磚于彼庵前石上磨。一曰:磨磚作麼?師曰:磨作鏡!一曰:磨磚豈得成鏡耶?師曰:磨磚既不成鏡,坐禅豈得成佛耶?一曰:如何即是?師曰:如牛駕車,車不行,打車即是!打牛即是?一無對……

   禅師認爲打車不對,打牛也不對,因爲禦車駕車的是趕車人,悟道的根本是在求道者的心上。馬祖道一經過懷讓的傳授,悟出了“即心即佛”的道理——當下直指自心,見性成佛。

   于這公案,有表示不同見解的頌詩:

  

汾陽昭

  磨磚作鏡慕同音,來問分明示本心。

  才喚木人回面指,犁牛耕出古黃金。

  

佛印元

  磨磚作鏡不爲難,忽地生光照大千。

  堪笑坐禅求佛者,至今牛上更加鞭。

  

笑翁堪

  車牛腦後痛加鞭,棄卻黃金抱碌磚。

  逐惡隨邪至今日,即非心佛錯流傳。

   馬祖“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的公案:

   僧問雲:和尚(馬祖)爲什麼說即心即佛?祖曰:爲止小兒啼!僧曰:啼止後如何?祖曰:非心非佛!

   “即心即佛”——佛在已心,然執此以爲即是“究竟”,則此語如止小兒啼的黃葉——騙人的話:可是禅人如小兒般真正的信了,因而開悟,則知道“大道難名”,悟道以後,才知道“道”不是心,不是佛,不可說,不可說,這是詩中“即非心佛”所用的典故。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