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門開悟詩200首 第二章 蘇東坡與黃山谷的寓禅詞

  

第二章 蘇東坡與黃山谷的寓禅詞

   東坡作南歌子,在嘲弄大通禅師,冷齋夜話雲:

   東坡守錢塘,無日不在西湖,嘗攜妓谒大通禅師,大通愠形于色,東坡作長短句,令妓歌之。

   這一惡作劇的詞,完全是以禅理爲內容:

  

師唱誰家曲?

  宗風嗣阿誰?

  借君拍板與門槌,

  我也逢場作戲,

  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

  山僧莫眨眉。

  卻悉彌勒下生遲,

  不見老婆叁五,

  少年時。

   解說:

   昔有嫂子,供養一庵主,經二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飯給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憑麼時如何?”主曰:“枯木倚寒嚴,叁冬無暖氣。”女子舉示婆,婆曰:“我二十年,只供養得這個俗漢!”遂遣出,燒卻庵。

   東坡似用這一老婆公案,隱喻大通禅師這一嗔怒,當爲禅門的老婆子所非。

   東坡這首南歌子,雖然辯才無礙,但未免予人以胡鬧的不良觀感,至于下面兩阕如夢令,則確實系以詞寓禅:

  

其一

  水垢何曾相愛,

  細看兩俱無有。

  寄語揩背人,

  盡日勞君揮肘。

  輕手、輕手!

  居士本來無垢。

   其二

  自淨方能淨彼,

  我自汗流呀氣。

  寄語澡浴人,

  且共肉身遊戲。

  但洗、但洗!

  俯爲人間一切。

   解說:

   這是借入浴的俗谛,寓超俗的禅境,水代表潔靜,垢代表汙濁,在禅的最高境界言,是不分動靜和潔垢的。到了這種境界之後,當然是不受汙染的“道人”,自然用不著擦背人用力去垢了。

   東坡在第二首詞中,力勉求道的人,要如入浴的人一樣,努力去垢,洗去汙垢,而臻聖潔的地步,以便度人悟人。

   黃山谷有和東坡贈大通禅師之作,惟所贈之對象不同,其南歌子第二阕雲:

  

萬裏滄江月,

  波清說向誰?

  頂門須更下金槌。

  只恐風驚草動,

  又生疑。

  金雁斜汝頰,

  青螺淺畫眉。

  庖丁有底下刀遲。

  直要人牛無際,

  是休時。

   解說:

   如果做到了牧牛公案裏所說的境界——人牛無迹,那便是大休大歇的時候,便是功位齊泯,入涅般的最後關頭了。

   下面一阕,是山谷點竄禅人的頌古詩而成,這阕訴衰情雲:

  

一波才動萬波隨,

  蓑衣一鈎(釣)絲,

  錦鱗正在深處,

  千尺也須垂。

  吞又吐,

  信還疑,

  上鈎遲。

  水寒江靜,

  滿目青山,

  載月明歸。

   解說:

   有段公案:……師又問“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鈎叁寸,子何不道?”山擬開口,被師一桡打落水中,山才上船,師又曰:“道!道!”山擬開口,師又打,山豁然大悟,乃點頭叁下。……

   仍以鈎魚比喻求道,“離鈎叁寸”,是魚上不上釣的緊要關頭,比擬求道的悟與不悟的嚴重時刻,船子有歌“頌明”此一“魚”雲:

  

有一魚佤偉莫哉,

  混融包納信奇哉。

  能變化,

  吐風雷,

  下線何曾釣得來?

   審觀其歌,魚乃至道的代表,故可證明;釣魚即求道也,後人詠這一“釣魚人”雲: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

  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合坡谷的詞觀之,足證前人不僅以詩寓禅,更以詞寓禅,如果不明禅事禅理,坡谷這類詞,便不知其命意之所在,更不能欣賞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