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商伽經(梁國雄居士、梅斯清居士譯)▪P2

  ..續本文上一頁者爲盲人、跟隨者爲盲人。如此,巴瓦娃伽!諸婆羅門之所說宛如盲人排隊,帶隊者爲盲人、中間者爲盲人、跟隨者爲盲人。巴瓦娃伽!你如何看待此事?如果是真的,婆羅門之信仰豈不是沒有根據的?」

   「喬達摩大師!婆羅門並不單憑信仰,我們也很尊重口授的傳統教法。」

   「巴瓦娃伽!你開始時強調對《吠陀經》的信心,現在又說口口相傳的傳統。巴瓦娃伽!有五法能帶來當下的兩種結果。何爲五法? 即:信仰、贊同、口授的傳統教導、理性上的認識、深思熟慮後的接受。巴瓦娃伽!這五法能帶來當下的兩種結果。」

   「巴瓦娃伽!基于信仰,你完全接受某些事物,但這些事物可能是空洞、虛僞及不真實的。對于某些事物,你雖然沒有信心去完全接受,但這些事物可能是事實、真實及正確的。巴瓦娃伽!對于某些事物,雖然你贊同,是口授的傳統教導、理性上的認識、深思熟慮後而接受,但這些事物可能是空洞、虛僞及不真實的;對于某些事物,你雖然不贊同,不是口授的傳統教導,沒有理性上的認識、沒有深思熟慮後而接受,但這些事物可能是事實、真實及正確的。巴瓦娃伽!所以,有智慧維護真理的賢者,是不會作:『只有這才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定論的。」

   「那麼,喬達摩大師!怎樣做才算是維護真理?一個人怎樣做才算是維護真理呢?我們問喬達摩大師維護真理之道。」

   「巴瓦娃伽!如人有信仰,但仍未確定:『只有這才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而他對人說:『我的信仰是這些東西。』那麼,他算是維護真理的。巴瓦娃伽!這樣做才算是維護真理,人能這樣做才算是維護真理,我們是這樣去描述維護真理之道的。盡管如此,他仍未能親自瞥見真理。」

   「如果一個人贊同一些東西… 如果他接受某一口授的傳統教導… 如果他通過思維而得到一個理性上的認識… 如果他經過深思熟慮後才接受某一觀念,但仍未確定:『只有這才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而他對人說:『我經過深思熟慮後才接受的觀念是這些東西。』那麼,他算是維護真理的。巴瓦娃伽!這樣做亦算是維護真理,人能這樣做才算是維護真理,我們是這樣去講述維護真理之道的。盡管如此,他仍未能親自瞥見真理。」

   「喬達摩大師!原來那樣做才算是維護真理,原來人要那樣做才算是維護真理,原來我們要那樣了解才算是認識維護真理之道。那麼,喬達摩大師!怎樣做才能親自瞥見真理?一個人要怎樣做才能親自瞥見真理呢?我們問喬達摩大師親自瞥見真理之道。」

   「巴瓦娃伽!有比丘可能在附近的村落居住,那裏的居士或居士之子可以到他的住處,審查他是否有叁種心態,即貪欲、瞋恚和愚癡等叁種心態。他們可以觀察和查問:『這比丘有貪欲嗎?他會被貪欲所控製,對不知言知,對不見言見嗎?他會勸人爲惡,令人受損和長期受苦嗎?』經審查後,如他發現:『這比丘心中並無貪欲,他的言行都不似有貪欲的人所作的,而且,他說的法甚爲深奧、難明難解、寂靜、殊勝、不可以思維得知、微妙,只有智者才能體會,被貪欲控製的人是不能善說此法的。』」

   「當他審查完畢後,知道比丘內心清淨,不染貪欲,接著就可以審查他是否有瞋恚:『這比丘有瞋恚嗎?他會被瞋恚所控製,對不知言知,對不見言見嗎?他會勸人爲惡,令人受損和長期受苦嗎?』經審查後,如他發現:『這比丘心中並無瞋恚,他的言行都不似有瞋恚的人所作的,而且,他說的法甚爲深奧、難明難解、寂靜、殊勝、不可以思維得知、微妙,只有智者才能體會,被瞋恚控製的人是不能善說此法的。』」

   「當他審查完畢後,知道比丘內心清淨,不染瞋恚,接著就可以審查他是否有愚癡:『這比丘有愚癡嗎?他會被愚癡所控製,對不知言知,對不見言見嗎?他會勸人爲惡,令人受損和長期受苦嗎?』經審查後,如他發現:『這比丘心中並無愚癡,他的言行都不似有愚癡的人所作的,而且,他說的法甚爲深奧、難明難解、寂靜、殊勝、不可以思維得知、微妙,只有智者才能體會,被愚癡控製的人是不能善說此法的。』」

   「當他審查完畢後,知道比丘內心清淨,不染愚癡,就會對比丘生起信仰。由于充滿信仰,他會去拜訪比丘和禮敬比丘。禮敬後,他會留心傾聽。由于留心傾聽,他會聽到完整的法。聽到完整的法後,他會記憶法義,並且反思記憶中的法義。經過反思法義和仔細考慮法義後,他會接受法。經過仔細考慮和接受法後,他會生起學習法的熱誠。接著他會下決心。下決心之後,他會詳細審察(scrutinize)。詳細審察之後,他會奮發精進。堅毅地奮發精進之後,由于智慧通達了真理,他便可親自瞥見那殊勝、無上的真理。巴瓦娃伽!這樣做才能親自瞥見真理,人這樣做才能親自瞥見真理,我們是這樣去描述親自瞥見真理之道的。盡管如此,他仍未能達致究竟真理。」

   「喬達摩大師!原來那樣做才能親自瞥見真理,原來人要那樣做才能親自瞥見真理,原來我們要那樣了解才能認識親自瞥見真理之道。那麼,喬達摩大師!怎樣做才能達致究竟真理?一個人要怎樣做才能達致究竟真理呢?我們問喬達摩大師有關達致究竟真理之道。」

   「巴瓦娃伽!達致究竟真理之道在于重複練習、培育與發展上述的教導。巴瓦娃伽!這樣做才能達致究竟真理,人這樣做才能達致究竟真理,我們是這樣去描述達致究竟真理之道的。」

   「喬達摩大師!原來那樣做才能達致究竟真理,原來人要那樣做才能達致究竟真理,原來我們要那樣了解才能認識達致究竟真理之道。那麼,喬達摩大師!什麼對達致究竟真理最有利?我們問喬達摩大師達致究竟真理之最有利之法(東西)。」

   「巴瓦娃伽!奮發精進是達致究竟真理之最有利之法。如果人不奮發精進,他是無法達致究竟真理的。但是,若他肯奮發精進,他終必會達致究竟真理的。奮發精進之所以是達致究竟真理之最有利之法,其原因在此。」

   「喬達摩大師!可是,什麼對奮發精進最有利?我們問喬達摩大師有關對奮發精進之最有利之法。」

   「巴瓦娃伽!詳細審察對奮發精進最有利。如果人不詳細審察,他是不會奮發精進的。但是,若他肯詳細審察,他終必會奮發精進的。詳細審察之所以是奮發精進之最有利之法,其原因在此。」

   「喬達摩大師!可是,什麼對詳細審察最有利?我們問喬達摩大師有關對詳細審察之最有利之法。」

   「巴瓦娃伽!決心及運用意志對詳細審察最有利。如果人沒有決心或缺乏意志力,他是不會詳細審察的。但是,若他肯下決心及運用意志,他終必會詳細審察的。決心及運用意志之所以是詳細審察之最有利之法,其原因在此。」

   「喬達摩大師!可是,什麼對決心及運用意志最有利?我們問喬達摩大師有關對決心及運用意志之最有利之法。」

   「巴瓦娃伽!學習法的熱誠對決心及運用意志最有利。如果人沒有學習法的熱誠,他是不會有決心及運用意志的。但是,若他有學習法的熱誠,他終必會有決心及運用意志的。學習法的熱誠之所以是運用意志之最有利之法,其原因在此。」

   「喬達摩大師!可是,什麼對生起學習法的熱誠最有利?我們問喬達摩大師有關對生起學習法的熱誠之最有利之法。」

   「巴瓦娃伽!仔細考慮和接受法對生起學習法的熱誠最有利。如果人沒有仔細考慮和接受法,他是不會生起學習法的熱誠的。但是,若他有仔細考慮和接受法,他終必會生起學習法的熱誠的。仔細考慮和接受法之所以是生起學習法的熱誠之最有利之法,其原因在此。」

   「喬達摩大師!可是,什麼對仔細考慮和接受法最有利?我們問喬達摩大師有關對仔細考慮和接受法之最有利之法。」

   「巴瓦娃伽!反思法義對仔細考慮和接受法最有利。如果人沒有反思法義,他是不會仔細考慮和接受法的。但是,若他有反思法義,他終必會仔細考慮和接受法的。反思之所以是仔細考慮和接受法之最有利之法,其原因在此。」

   「喬達摩大師!可是,什麼對反思法義最有利?我們問喬達摩大師有關對反思法義之最有利之法。」

   「巴瓦娃伽!記憶法義對反思法義最有利。如果人沒有記憶法義,他是不會反思法義的。但是,若他有記憶法義,他終必會反思法義的。記憶法義之所以是反思法義之最有利之法,其原因在此。」

   「喬達摩大師!可是,什麼對記憶法義最有利?我們問喬達摩大師有關對法的記憶之最有利之法。」

   「巴瓦娃伽!聽法(聽到完整的法)對記憶法義最有利。如果人沒有聽法,他是不會記憶法義的。但是,若他有聽法,他終必會記憶法義的。聽法之所以是記憶法義之最有利之法,其原因在此。」

   「喬達摩大師!可是,什麼對聽法最有利?我們問喬達摩大師有關對聽法之最有利之法。」

   「巴瓦娃伽!留心傾聽對聽法(聽到完整的法)最有利。如果人沒有留心傾聽,他是不會聽法的。但是,若他肯留心傾聽,他終必會聽法的。留心傾聽之所以是聽法之最有利之法,其原因在此。」

   「喬達摩大師!可是,什麼對留心傾聽最有利?我們問喬達摩大師有關對留心傾聽之最有利之法。」

   「巴瓦娃伽!禮敬比丘對留心傾聽最有利。如果不禮敬比丘,他是不會留心傾聽的。但是,若他肯恭敬禮拜比丘,他終必會留心傾聽的。禮敬比丘之所以是留心傾聽之最有利之法,其原因在此。」

   「喬達摩大師!可是,什麼對禮敬比丘最有利?我們問喬達摩大師有關對禮敬比丘之最有利之法。」

   「巴瓦娃伽!拜訪比丘對禮敬比丘最有利。如果人沒有拜訪比丘,他是不會禮敬比丘的。但是,若他肯拜訪比丘,他終必會禮敬比丘的。拜訪比丘之所以是禮敬比丘最有利之法,其原因在此。」

   「喬達摩大師!可是,什麼對拜訪比丘最有利?我們問喬達摩大師有關對拜訪比丘之最有利之法。」

   「巴瓦娃伽!信仰對拜訪比丘最有利。如果人沒有信仰,他是不會拜訪比丘的。但是,若他有信仰,他終必會拜訪比丘的。信仰之所以是拜訪比丘之最有利之法,其原因在此。」

   「我們問喬達摩大師有關維護真理之道,喬達摩大師已回答了,我們都很贊同、接受和滿意。我們問喬達摩大師有關達致究竟真理之道,喬達摩大師也回答了,我們都很贊同、接受和滿意。我們問喬達摩大師有關達致究竟真理之最有利之法,喬達摩大師也回答了,我們都很贊同、接受和滿意。我們無論問什麼問題,喬達摩大師都肯回答我們,我們對他的所有回答都很贊同、接受和滿意。喬達摩大師啊!以前我們曾經這麼地想:『這班禿頭的沙門,由梵天腳趾所生的賤種、黑奴,他們究竟是何東西,竟敢自稱了解真理?』可是,如今喬達摩大師令我們對比丘們生起了愛護、敬信、尊重之心。」

   「尊貴的喬達摩大師啊!… 從今以後,請喬達摩大師收我爲徒,我願意終生歸依大師!」 【完畢】

  

  英譯本參考:

  

  "The Middle Length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 A Translation of the Majjhima Nikaya" By Bhikkhu Nanamoli and Bhikkhu Bodhi.

  A rendering by Richard Blumberg based on above work is available in following link : http://www.olli-buddhism.com/suttas/canki/ or http://dharmastudy.net/suttas/canki/

  Translation by Bhikkhu Thanissaro in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mn/mn.095x.than.html

  Mettnet – Lanka – Tipitaka – Majjhima Nikaya

  http://www.metta.lk/tipitaka/2Sutta-Pitaka/2Majjhima-Nikaya/Majjhima2/095-canki-e1.html

  

  中譯本參考:

  

  人生佛教網之《商伽經》

  http://www.shijian.org/html/2006-09/7009.htm

  

《商伽經(梁國雄居士、梅斯清居士譯)》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