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部149經 六處大經

  漢譯經文中部149經/六處大經(六處品[15])(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召喚比丘們:「比丘們!」

  「尊師!」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這麼說:

  「比丘們!我將教導你們大六處,你們要聽!你們要好好作意!我要說了。」

  「是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這麼說:

  「比丘們!不如實知見眼,不如實知見色,不如實知見眼識,不如實知見眼觸,凡以這眼觸爲緣生起的或樂、或苦、或不苦不樂受,也都不如實知見,則在眼上貪著,在色上貪著,在眼識上貪著,在眼觸上貪著,凡以這眼觸爲緣生起的或樂、或苦、或不苦不樂受,在那上面也都貪著。

  如果對它住于執著、被束縛、沈迷、隨觀樂味者,則進入未來五取蘊的積聚,且增長那導致再生、伴隨歡喜與貪、到處歡喜的渴愛,增長身的不安,也增長心的不安;增長身的苦惱,也增長心的苦惱;增長身的熱惱,也增長心的熱惱,同時感受著身苦與心苦。

  比丘們!不如實知見耳……(中略)比丘們!不如實知見鼻……(中略)比丘們!不如實知見舌……(中略)比丘們!不如實知見身……(中略)比丘們!不如實知見意,不如實知見法,不如實知見意識,不如實知見意觸,凡以這意觸爲緣生起的或樂、或苦、或不苦不樂受,也都不如實知見,則在意上貪著,在法上貪著,在意識上貪著,在意觸上貪著,凡以這意觸爲緣生起的或樂、或苦、或不苦不樂受,在那上面也都貪著。如果對它住于執著、被束縛、沈迷、隨觀樂味者,則進入未來五取蘊的積聚,且增長那導致再生、伴隨歡喜與貪、到處歡喜的渴愛,增長身的不安,也增長心的不安;增長身的苦惱,也增長心的苦惱;增長身的熱惱,也增長心的熱惱,同時感受著身苦與心苦。

  比丘們!如實知見眼,如實知見色,如實知見眼識,如實知見眼觸,凡以這眼觸爲緣生起的或樂、或苦、或不苦不樂受,也都如實知見,則在眼上不貪著,在色上不貪著,在眼識上不貪著,在眼觸上不貪著,凡以這眼觸爲緣生起的或樂、或苦、或不苦不樂受,在那上面也都不貪著。

  如果對它住不貪著、不被束縛、不沈迷、隨觀過患者,則進入未來五取蘊的減損,且舍斷那導致再生、伴隨歡喜與貪、到處歡喜的渴愛,舍斷身的不安,也舍斷心的不安;舍斷身的苦惱,也舍斷心的苦惱;舍斷身的熱惱,也舍斷心的熱惱,同時感受著身樂與心樂。

  凡像這樣真實見解者爲正見,凡像這樣真實意向者爲正志,凡像這樣真實精進者爲正精進,凡像這樣真實念者爲正念,凡像這樣真實定者爲正定,而先前身業、語業、生計已是善遍清淨了,像這樣,這八支聖道到達圓滿的修習。當他這麼修習這八支聖道時,四念住也到達圓滿的修習,四正勤也到達圓滿的修習,四神足也到達圓滿的修習,五根也到達圓滿的修習,五力也到達圓滿的修習,七覺支也到達圓滿的修習。

  他的這二法雙連轉起了:止與觀,他以證智遍知那些應該以證智遍知的法,以證智舍斷那些應該以證智舍斷的法,以證智修那些應該以證智修的法,以證智證那些應該以證智證的法。

  比丘們!什麼是應該以證智遍知的法?應該回答『五取蘊。』即: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這些是應該以證智遍知的法。

  比丘們!什麼是應該以證智舍斷的法?無明與有的渴愛,這些是應以證智舍斷的法。

  比丘們!什麼是應該以證智修習的法?止與觀,這些是應該以證智修習的法。

  比丘們!什麼是應該以證智作證的法?明與解脫,這些是應該以證智作證的法。

  比丘們!如實知見耳……(中略)比丘們!如實知見鼻……(中略)比丘們!如實知見舌……比丘們!如實知見身……比丘們!如實知見意,如實知見法,如實知見意識,如實知見意觸,凡以這意觸爲緣生起的或樂、或苦、或不苦不樂受,也都如實知見,則在意上不貪著,在法上不貪著,在意識上不貪著,在意觸上不貪著,凡以這意觸爲緣生起的或樂、或苦、或不苦不樂受,在那上面也都不貪著。如果對它住不貪著、不被束縛、不沈迷、隨觀過患者,則進入未來五取蘊的減損,且舍斷那導致再生、伴隨歡喜與貪、到處歡喜的渴愛,舍斷身的不安,也舍斷心的不安;舍斷身的苦惱,也舍斷心的苦惱;舍斷身的熱惱,也舍斷心的熱惱,同時感受著身樂與心樂。凡像這樣真實見解者爲正見,凡像這樣真實意向者爲正志,凡像這樣真實精進者爲正精進,凡像這樣真實念者爲正念,凡像這樣真實定者爲正定,而先前身業、語業、生計已是善遍清淨了,像這樣,這八支聖道到達圓滿的修習。當他這麼修習這八支聖道時,四念住也到達圓滿的修習,四正勤也到達圓滿的修習,四神足也到達圓滿的修習,五根也到達圓滿的修習,五力也到達圓滿的修習,七覺支也到達圓滿的修習。他的這二法雙連轉起了:止與觀,他以證智遍知那些應該以證智遍知的法,以證智舍斷那些應該以證智舍斷的法,以證智修那些應該以證智修的法,以證智證那些應該以證智證的法。比丘們!什麼是應該以證智遍知的法?應該回答『五取蘊。』即: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這些是應該以證智遍知的法。比丘們!什麼是應該以證智舍斷的法?無明與有的渴愛,這些是應該以證智舍斷的法。比丘們!什麼是應該以證智修的法?止與觀,這些是應該以證智修的法。比丘們!什麼是應該以證智證的法?明與解脫,這些是應該以證智證的法。」

  這就是世尊所說,那些悅意的比丘歡喜世尊所說。

  六處大經第七終了。

  「世尊;衆佑」(bhagavā,音譯爲「婆伽婆;婆伽梵;薄伽梵」,義譯爲「有幸者」,古譯爲「尊佑」),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幸福者」(the Blessed One)。漢巴經文比對(莊春江作):

  「二法雙連轉起了」(dve dhammā yuganandhā vattant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這兩件事……平衡地結合在一起發生在他身上」(these two things……occur in him yoked evenly together)。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