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部144經 教誡闡陀經

  漢譯經文中部144經/教誡闡陀經(六處品[15])(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栗鼠飼養處的竹林中。

  當時,尊者舍利弗與尊者摩诃純陀,以及尊者闡陀住在耆阇崛山。

  當時,尊者闡陀生病、痛苦、重病。

  那時,尊者舍利弗在傍晚時,從靜坐禅修中起來,去見尊者摩诃純陀。抵達後,對尊者摩诃純陀這麼說:

  「尊者摩诃純陀學友!我們去見尊者闡陀詢問病情。」

  那時,尊者舍利弗與尊者摩诃純陀去見尊者闡陀。抵達後,與尊者闡陀相互歡迎。歡迎與寒暄後,在一旁坐下。

  在一旁坐好後,尊者舍利弗對尊者闡陀這麼說:

  「闡陀學友!你是否能忍受?是否能維持?你是否苦的感受減退而沒增加,其減退而沒增加被了知?」

  「舍利弗學友!我不能忍受,不能維持,我強烈苦的感受增加而沒減退,其增加而沒減退被了知,舍利弗學友!猶如力士以銳利的刀刃劈開頭。同樣的,舍利弗學友!在我的頭裏有激烈的風切割。

  舍利弗學友!我不能忍受,不能維持,我強烈苦的感受增加而沒減退,其增加而沒減退被了知,舍利弗學友!猶如力士以堅固的皮繩綁在頭上的頭箍。同樣的,舍利弗學友!在我的頭裏有激烈的頭痛。

  舍利弗學友!我不能忍受,不能維持,我強烈苦的感受增加而沒減退,其增加而沒減退被了知,舍利弗學友!猶如熟練的屠牛夫或屠牛夫的徒弟,以銳利的牛刀切開腹部。同樣的,舍利弗學友!在我的腹部中有激烈的風切割。

  舍利弗學友!我不能忍受,不能維持,我強烈苦的感受增加而沒減退,其增加而沒減退被了知,舍利弗學友!猶如兩位有力氣的男子各捉住較弱男子一邊手臂後,在炭火坑上燒、烤。同樣的,舍利弗學友!在我的身體裏有激烈的熱病。

  舍利弗學友!我不能忍受,不能維持,我強烈苦的感受增加而沒減退,其增加而沒減退被了知,學友!我要拿刀[自殺],我不期待活命。」

  「闡陀學友!不要拿刀[自殺],讓闡陀學友維持生存,我們希求闡陀學友維持生存著,如果闡陀學友沒有適當的食物,我將爲闡陀學友遍求;如果闡陀學友沒有適當的醫藥,我將爲闡陀學友遍求;如果闡陀學友沒有適當的看護者,我將看護闡陀學友,闡陀學友!不要拿刀[自殺],讓闡陀學友維持生存,我們希求闡陀學友維持生存著。」

  「舍利弗學友!我非沒有適當的食物;我非沒有適當的醫藥;我非沒有適當的看護者,又,舍利弗學友!大師長久被我以合意、非不合意地侍奉;舍利弗學友!因爲對大師應該以合意、非不合意地侍奉,這對弟子來說是適當的,舍利弗學友!請你這麼憶持:『闡陀比丘將無應該被責備的而拿刀[自殺]。』」

  「大德!我們想問尊者闡陀一點[問題],如果尊者闡陀允許爲問題作解答的話。」

  「問吧!舍利弗學友!聽了後,我將知道。」

  「闡陀學友!你認爲眼、眼識、能被眼識所識知之法:『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我的真我。』闡陀學友!你認爲耳、耳識、……(中略)闡陀學友!你認爲鼻、鼻識、……闡陀學友!你認爲舌、舌識、……闡陀學友!你認爲身、身識……闡陀學友!你認爲意、意識、能被意識所識知之法:『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我的真我。』嗎?」

  「舍利弗學友!我認爲眼、眼識、能被眼識所識知之法:『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真我。』舍利弗學友!我認爲耳、……(中略)舍利弗學友!我認爲鼻、……舍利弗學友!我認爲舌、……舍利弗學友!我認爲身、……舍利弗學友!我認爲意、意識、能被意識所識知之法:『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真我。』」

  「闡陀學友!在眼、眼識、能被眼識所識知之法上看見什麼、證知什麼後,你認爲眼、眼識、能被眼識所識知之法:『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真我。』闡陀學友!在耳、耳識……闡陀學友!在鼻、鼻識……闡陀學友!在舌、舌識……闡陀學友!在身、身識……闡陀學友!在意、意識、能被意識所識知之法上看見什麼、證知什麼後,你認爲意、意識、能被意識所識知之法:『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真我。』呢?」

  「舍利弗學友!在眼、眼識、能被眼識所識知之法上看見滅、證知滅後,我認爲眼、眼識、能被眼識所識知之法:『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真我。』闡陀學友!在耳、耳識……闡陀學友!在鼻、鼻識……闡陀學友!在舌、舌識……闡陀學友!在身、身識……舍利弗學友!在意、意識、能被意識所識知之法上看見滅、證知滅後,我認爲意、意識、能被意識所識知之法:『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真我。』」

  當這麼說時,尊者摩诃純陀對尊者闡陀這麼說:

  「闡陀學友!因此,在這裏,那位世尊的教說應該被經常作意:『對依著者來說則有搖動;對無依著者來說則沒有搖動;當沒有搖動時,則有甯靜;當有甯靜時,則沒有傾向;當沒有傾向時,則沒有來去;當沒有來去時,則沒有死生;當沒有死生時,則既無此界、他界,也無兩者之中間,這就是苦的結束。』」

  那時,尊者舍利弗與尊者摩诃純陀以此勸誡來勸誡尊者闡陀後,起座離開。

  那時,尊者闡陀在那些(兩位)尊者離開不久時,拿刀[自殺]了。

  那時,尊者舍利弗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尊者舍利弗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尊者闡陀拿刀[自殺]了,他往生哪一趣呢?未來的命運怎樣呢?」

  「舍利弗!闡陀比丘不是就在你面前記說他無應該被責備的嗎?」

  「大德!有一個名叫晡玻居樂的跋耆村落,在那裏,尊者闡陀有諸朋友俗家、諸親友俗家、諸招待周到的俗家。」

  「舍利弗!闡陀比丘確實有這些諸朋友俗家、諸親友俗家、諸招待周到的俗家,但,舍利弗!我不說:『到那樣的程度他是有應該被責備的。』

  舍利弗!凡這個身體倒下而執取另一個身體者,我說:『他是有應該被責備的。』闡陀比丘沒有那樣。

  舍利弗!你要這麼憶持:『闡陀比丘無應該被責備的而拿刀[自殺]。』」

  這就是世尊所說,悅意的尊者舍利弗歡喜世尊所說。

  教誡闡陀經第二終了。

  漢巴經文比對(莊春江作):

  「無應該被責備的」(Anupavajjaṃ,另譯爲「無罪的」,與sa-upavajja「有應該被責備的」相對),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無可責難地;無罪地」(blamelessly),並引注釋書的解說,「無應該被責備的」指不再生。按:依下文尊者舍利弗與尊者摩诃純陀的質問,兩位尊者顯然認爲當時的尊者闡陀尚未是阿羅漢,所以注釋書解說,當尊者闡陀切斷了他的頸靜脈時,害怕死亡就侵襲他了,當他再生的趣處出現時(rebirth destiny appeared),他理解到自己還只是個凡夫,他的心攪動了(became agitated),他建立起「毘婆舍那」(insight),了知行(discerned the formations),然後證阿羅漢果般涅槃,成爲一位「齊頭者」(samasīsī, same-header;得解脫與入滅同時者)。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