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譯經文中部107經/會計師目犍連經(天臂品[11])(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東園鹿母講堂。
那時,會計師目犍連婆羅門去見世尊。抵達後,與世尊互相歡迎。歡迎與寒暄後,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會計師目犍連婆羅門對世尊這麼說:
「喬達摩先生!猶如對這東園鹿母講堂來說,次第的學習、次第的行動、次第的道迹被看見,即:直到最後階梯。喬達摩先生!對這婆羅門們來說,次第的學習、次第的行動、次第的道迹被看見,即:在學習上。喬達摩先生!對這弓箭手來說,次第的學習、次第的行動、次第的道迹被看見,即:在弓術上。喬達摩先生!對我們會計師來說,次第的學習、次第的行動、次第的道迹被看見,即:在計算上。喬達摩先生!因爲我們得到徒弟後,我們首先令他這麼計算:『一個的一、二個的二、叁個的叁、四個的四、五個的五、六個的六、七個的七、八個的八、九個的九、十個的十。』喬達摩先生!我們也令他計算百,也令他計算更多。喬達摩先生!在這法、律中也能安立這樣次第的學習、次第的行動、次第的道迹嗎?」
「婆羅門!在這法、律中也能安立這樣次第的學習、次第的行動、次第的道迹。婆羅門!猶如熟練的馴馬師得到賢駿馬後,首先令它作馬銜上的磨練,而後[再]令它作更進一步的磨練,同樣的,婆羅門!如來得到被調禦人後,首先這麼調伏:『來!比丘!你要成爲持戒者:你要住于被波羅提木叉的自製所防護,具足正行和行境,在微罪中看見可怕,在學處上受持後學習。』
婆羅門!當比丘成爲持戒者:他住于被波羅提木叉的自製所防護,具足正行與行境,在微罪中看見可怕,在學處上受持後學習時,如來更進一步調伏他:『來!比丘!你要成爲守護根門者:以眼見色後,不要成爲相的執取者、細相的執取者,因爲當住于眼根的不防護時,貪憂、惡不善法會流入,你要依其自製而行動,保護眼根,你要在眼根上達到自製;以耳聽聲音後,……以鼻聞氣味後,……以舌嘗味道後,……以身觸所觸後,……以意識知法後,不要成爲相的執取者、細相的執取者,因爲當住于意根的不防護時,貪憂、惡不善法會流入,你要依其自製而行動,保護意根,你要在意根上達到自製。』
婆羅門!當比丘成爲守護根門者時,如來更進一步調伏他:『來!比丘!你要成爲飲食上的知量者:你應該如理省察而吃食物:「不爲了享樂,不爲了陶醉,不爲了好身材,不爲了莊嚴,只爲了這個身體的存續、生存,爲了止息傷害,爲了資助梵行。這樣,我將擊退之前的感受,不激起新的感受,健康、無過失,樂住。」』
婆羅門!當比丘成爲飲食上的知量者時,如來更進一步調伏他:『來!比丘!你要住于專修清醒:比丘們!這裏,白天你要以經行、坐禅,心從障礙法淨化;在初夜時段,你要以經行、坐禅,心從障礙法淨化;在中夜時段,你要以右脅作獅子臥,將[左]腳放在[右]腳上,正念、正知,意念作起身想;在後夜時段,你要再以經行、坐禅,心從障礙法淨化。』
婆羅門!當比丘成爲專修清醒者時,如來更進一步調伏他:『來!比丘!你要具備正念、正知:在前進、後退時是正知于行爲者;在前視、後視時是正知于行爲者;在[肢體]曲伸時是正知于行爲者;在[穿]衣、持缽與大衣時是正知于行爲者;在飲、食、嚼、嘗時是正知于行爲者;在大小便動作時是正知于行爲者;在行、住、坐、臥、清醒、語、默時是正知于行爲者。』
婆羅門!當比丘成爲正念、正知時,如來更進一步調伏他:『來!比丘!你親近獨居的住處:林野、樹下、山嶽、洞窟、山洞、墓地、森林、露地、稻草堆。』他親近獨居的住處:林野、樹下、山嶽、洞窟、山洞、墓地、森林、露地、稻草堆。他食畢,從施食處返回,坐下,盤腿後,挺直身體,建立起面前的正念後,舍斷對世間的貪婪,以離貪婪心而住,使心從貪婪中清淨。舍斷惡意與瞋後,住于無瞋恚心、對一切活的生物憐愍,使心從惡意與瞋怒中清淨。舍斷惛沈睡眠後,住于離惛沈睡眠、有光明想、正念、正知,使心從惛沈睡眠中清淨。舍斷掉舉後悔後,住于不掉舉、自身內心寂靜,使心從掉舉後悔中清淨。舍斷疑惑後,住于脫離疑惑、在善法上無疑,使心從疑惑中清淨。
他舍斷這些心的小雜染、慧的減弱之五蓋後,從離欲、離不善法後,進入後住于有尋、有伺,離而生喜、樂的初禅;以尋與伺的平息,自信,一心,進入後住于無尋、無伺,定而生喜、樂的第二禅;以喜的褪去與住于平靜,正念、正知,以身體感受樂,進入後住于這聖弟子宣說:『他是平靜、專注、住于樂者』的第叁禅;以樂的舍斷與苦的舍斷,及以之前喜悅與憂的滅沒,進入後住于不苦不樂,由平靜而正念遍淨的第四禅。
婆羅門!凡那些心意未達成、住于無上離轭安穩希求中的有學比丘,這樣,這是我對他們的教誡。凡那些煩惱已盡、修行已成、應該作的已作、負擔已卸、自己的利益已達成、有之結已被滅盡、以究竟智解脫的阿羅漢比丘,對他們來說,這些法導向當生的樂住與正念、正知。」
當這麼說時,會計師目犍連婆羅門對世尊這麼說:
「當喬達摩尊師的弟子被喬達摩尊師這樣教誡、這樣訓誡時,他們全都到達畢竟究竟的涅槃,或者某一些不到達呢?」
「婆羅門!當我的弟子被我這樣教誡、這樣訓誡時,有一些到達畢竟究竟的涅槃,某一些不到達。」
「喬達摩先生!涅槃住立,導向涅槃之道住立,喬達摩尊師的勸導住立,然而,什麼因、什麼緣當喬達摩尊師的弟子被喬達摩尊師這樣教誡、這樣訓誡時,有一些到達畢竟究竟的涅槃,或者某一些不到達呢?」
「那樣的話,婆羅門!這情況我要反問你,就依你認爲妥當的來回答。婆羅門!你怎麼想:你熟悉往王舍城的路嗎?」
「是的,先生!我熟悉往王舍城的路。」
「婆羅門!你怎麼想:在這裏,如果有想要去王舍城的男子走來,他來見你後這麼說:『大德!我想要去王舍城,指示我[往]那王舍城的路。』你會對他這麼說:『喂!來!男子!這條路去王舍城:經由它走一下子;經由它走一下子後你將看得見像那樣的村落,經由它走一下子;經由它走一下子後你將看得見像那樣的城鎮,經由它走一下子;經由它走一下子後你將看得見王舍城的園林美景、森林美景、土地美景、蓮花池美景。』當被你這樣教誡、這樣訓誡時,他取旁道後,他會向西走。而,如果有想要去王舍城的第二位男子走來,他來見你後這麼說:『大德!我想要去王舍城,指示我[往]那王舍城的路。』你會對他這麼說:『喂!來!男子!這條路去王舍城:經由它走一下子;經由它走一下子後你將看得見像那樣的村落,經由它走一下子;經由它走一下子後你將看得見像那樣的城鎮,經由它走一下子;經由它走一下子後你將看得見王舍城的園林美景、森林美景、土地美景、蓮花池美景。』當被你這樣教誡、這樣訓誡時,他平安地走到王舍城。婆羅門!王舍城住立,導向王舍城之路住立,你的勸導住立,然而,什麼因、什麼緣當你樣教誡、這樣訓誡時,一位男子會取旁道後向西走,一位會平安地走到王舍城呢?」
「喬達摩先生!在這裏,我能作什麼呢?喬達摩先生!我是指路者。」
「同樣的,婆羅門!涅槃住立,導向涅槃之道住立,我的勸導住立,然而,當我的弟子被我這樣教誡、這樣訓誡時,有一些到達畢竟究竟的涅槃,某一些不到達,婆羅門!在這裏,我能作什麼呢?婆羅門!如來是指路者。」
當這麼說時,會計師目犍連婆羅門對世尊這麼說:
「喬達摩先生!凡這些無信、爲了生活而不是由于信,從在家出家,成爲非家生活、狡詐、僞善、毛躁、自大、輕浮、饒舌、言語散亂、不守護根門、飲食不知適量、不專修清醒、不珍惜沙門身分、不強烈地尊重所學、奢侈、散漫而率先墮落、輕忽獨居的責任、懈怠、缺乏活力、念已忘失、不正知、不得定、心散亂、劣慧、愚蠢的人,喬達摩尊師不與他們一起共住。
但,凡那些由于信,從在家出家,成爲非家生活、不狡詐、不僞善、不毛躁、不自大、不輕浮、不饒舌、言語不散亂、守護根門、飲食知適量、已專修清醒、珍惜沙門身分、強烈地尊重所學、不奢侈、不散漫而率先墮落、不輕忽獨居的責任、活力已被發動、自我努力、念已現前、正知、得定而心一境、有慧、不愚蠢的善男子,喬達摩尊師與他們一起共住。
喬達摩先生!猶如凡任何根香,黑鸢尾草被說爲其中之第一;凡任何木香,紫檀被說爲其中之第一;凡任何花香,茉莉花被說爲其中之第一,同樣的,喬達摩尊師的教誡在今日的教法中是最上的。
太偉大了,喬達摩先生!太偉大了,喬達摩先生!喬達摩先生!猶如能扶正顛倒的,能顯現被隱藏的,能告知迷途者的路,能在黑暗中持燈火:『有眼者看得見諸色』。同樣的,法被喬達摩尊師以種種法門說明。我歸依喬達摩尊師、法、比丘僧團,請喬達摩尊師記得我爲優婆塞,從今天起終生歸依。」
會計師目犍連經第七終了。
漢巴經文比對(莊春江作):
「惡道(MA.144)」,南傳作「旁道」(ummaggaṃ,另譯爲「邪道」),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錯的路」(a wrong road)。
「我都無事(MA.144)」,南傳作「我能作什麼呢」(kyāhaṃ…karom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關于那個,我能做什麼呢」(What can I do about that)。
「次第的道迹」(anupubbapaṭipadā),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漸次地進展」(gradual progress)。
「磨練」(kāraṇaṃ,原意爲「懲罰;懲治;刑罰」),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習慣,訓練」(used to, trains)。
《中部107經 會計師目犍連經》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