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部108經 守護者目犍連經

  漢譯經文中部108經/守護者目犍連經(天臂品[11])(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在世尊般涅槃不久,尊者阿難住在王舍城栗鼠飼養處的竹林中。

  當時,摩揭陀國阿阇世王韋提希子對燈光王懷疑而修建王舍城。

  那時,尊者阿難在午前時穿好衣服後,取缽與僧衣,爲了托缽進入王舍城。那時,尊者阿難這麼想:

  「這時在王舍城爲了托缽而行還太早,讓我到守護者目犍連婆羅門工作的地方,去見守護者目犍連婆羅門。」

  那時,尊者阿難到守護者目犍連婆羅門工作的地方,去見守護者目犍連婆羅門。守護者目犍連婆羅門看見尊者阿難遠遠地走來。看見後,對尊這阿難這麼說:

  「請來!阿難尊師!歡迎!阿難尊師!阿難尊師距上回來到這裏已很久了,請坐!阿難尊師!這座位設置好了。」

  尊者阿難在設置好的座位坐下,守護者目犍連婆羅門也取某個低矮坐具後,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守護者目犍連婆羅門對尊者阿難這麼說:

  「阿難先生!有[任何]一位比丘具備那喬達摩尊師、阿羅漢、遍正覺者所具備那些所有全部、所有方法全部的法嗎?」

  「婆羅門!沒有[任何]一位比丘具備那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所具備那些所有全部、所有方法全部的法,婆羅門!因爲那世尊是未生起道的使生起者;未産生道的使産生者;未宣說道的宣說者;道的了知者;道的知者;道的熟知者。又,比丘們![其]弟子們現在住于道的隨行,以後爲具備者。」在這裏,尊者阿難與守護者目犍連婆羅門之間的這談論被中斷。

  那時,當摩揭陀國大臣作雨者婆羅門巡察王舍城工作的地方時,到守護者目犍連婆羅門工作的地方,去見尊者阿難。抵達後,與尊者阿難互相歡迎。歡迎與寒暄後,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摩揭陀國大臣作雨者婆羅門對尊者阿難這麼說:

  「阿難先生!現在,在這裏共坐談論的是什麼呢?談論中被中斷的是什麼呢?」

  「婆羅門!這裏,守護者目犍連婆羅門對我這麼說:『阿難先生!有[任何]一位比丘具備那喬達摩尊師、阿羅漢、遍正覺者所具備那些所有全部、所有方法全部的法嗎?』當這麼說時,我對守護者目犍連婆羅門這麼說:『婆羅門!沒有[任何]一位比丘具備那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所具備那些所有全部、所有方法全部的法,婆羅門!因爲那世尊是未生起道的使生起者;未産生道的使産生者;未宣說道的宣說者;道的了知者;道的知者;道的熟知者。又,比丘們![其]弟子們現在住于道的隨行,以後爲具備者。』婆羅門!這是我們與守護者目犍連婆羅門談論中被中斷的,這時你抵達。」

  「阿難先生!有單一位比丘被喬達摩尊師指定:『我死後這位將是你們的歸依處。』你們現在應該使之行使嗎?」

  「婆羅門!沒有單一位比丘被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指定:『我死後這位將是你們的歸依處。』我們現在應該使之行使。」

  「但,阿難先生!有單一位比丘被僧團選定;被衆多長老比丘指定:『世尊死後這位將是我們的歸依處。』你們現在應該使之行使嗎?」

  「婆羅門!沒有單一位比丘被僧團選定;被衆多長老比丘指定:『世尊死後這位將是我們的歸依處。』我們現在應該使之行使。」

  「但,阿難先生!這樣,在無歸依處下,什麼是和合的原因呢?」

  「婆羅門!我們非無歸依處,婆羅門!我們有歸依處:法的歸依處。」

  「阿難先生!當被像這樣問:『阿難先生!有單一位比丘被喬達摩尊師指定:「我死後這位將是你們的歸依處。」你們現在應該使之行使嗎?』你說:『婆羅門!沒有單一位比丘被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指定:「我死後這位將是你們的歸依處。」我們現在應該使之行使。』當被像這樣問:『阿難先生!有單一位比丘被僧團選定;被衆多長老比丘指定:「世尊死後這位將是我們的歸依處。」你們現在應該使之行使嗎?你說:『沒有單一位比丘被僧團選定;被衆多長老比丘指定:「世尊死後這位將是我們的歸依處。」我們現在應該使之行使。』當被像這樣問:『但,阿難先生!這樣,在無歸依處下,什麼是和合的原因呢?』你說:『婆羅門!我們非無歸依處,婆羅門!我們有歸依處:法的歸依處。』阿難先生!應該怎樣看見這所說的義理呢?』

  「婆羅門!有比丘的學處被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安立,波羅提木叉被誦說:在那布薩日,所有依止單一個村落土地而住的我們全部集合在一個地方,集合後,我們請求轉起它(波羅提木叉)者,當它被說時,如果比丘有犯戒,有違犯,我們依所教誡的如法處理。無[哪位]尊師令我們處理,法令我們處理。」

  「阿難先生!有單一位比丘你們現在恭敬、尊重、尊敬、崇敬;恭敬、尊重後依止而住呢?」

  「婆羅門!{沒}有單一位比丘我們現在恭敬、尊重、尊敬、崇敬;恭敬、尊重後依止而住。」

  「阿難先生!當被像這樣問:『阿難先生!有單一位比丘被喬達摩尊師指定:「我死後這位將是你們的歸依處。」你們現在應該使之行使嗎?』你說:『婆羅門!沒有單一位比丘被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指定:「我死後這位將是你們的歸依處。」我們現在應該使之行使。』當被像這樣問:『阿難先生!有單一位比丘被僧團選定;被衆多長老比丘指定:「世尊死後這位將是我們的歸依處。」你們現在應該使之行使嗎?你說:『沒有單一位比丘被僧團選定;被衆多長老比丘指定:「世尊死後這位將是我們的歸依處。」我們現在應該使之行使。』當被像這樣問:『阿難先生!有單一位比丘你們現在恭敬、尊重、尊敬、崇敬;恭敬、尊重後依止而住呢?』你說:『婆羅門!現在,{沒}有單一位比丘我們恭敬、尊重、尊敬、崇敬;恭敬、尊重後依止而住。』阿難先生!應該怎樣看見這所說的義理呢?』

  「婆羅門!有十個可起淨信的法被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宣說,當我們之中有這十法被發現時,我們現在恭敬、尊重、尊敬、崇敬;恭敬、尊重後依止而住,哪十個呢?

  婆羅門!這裏,比丘是持戒者,他住于被波羅提木叉的自製所防護,具足正行和行境,在微罪中看見可怕,在學處上受持後學習。

  他是多聞者、所聽聞的憶持者、所聽聞的蓄積者,凡那些開頭是善、中間是善、終結是善;意義正確、辭句正確,說明唯獨圓滿、遍清淨梵行的法,像這樣的法被他多聞、憶持、背誦、以意熟慮、以見善通達。

  他是衣服、施食、住處、病人的需要物、醫藥必需品的知足者。

  他是[構成]增上心與在當生中爲樂住處之四[種]禅的隨欲獲得者、不困難獲得者、無困難獲得者。

  他經驗各種神通:有了一個後變成多個,有了多個後變成一個;現身、隱身;無阻礙地穿牆、穿壘、穿山而行猶如在虛空中;在地中作潛入、潛出猶如在水中;在水上行走不沈沒猶如在地上;以盤腿而坐在空中前進猶如有翅膀的鳥;以手碰觸、撫摸日月這樣大神力、大威力;以身體自在行進直到梵天世界。

  他以清淨、超越人的天耳界聽見天與人二者不論是遠、是近的聲音。

  他以心熟知心後,能了知其他衆生、其他個人:有貪的心了知爲『有貪的心』,離貪的心了知爲『離貪的心』;有瞋的心了知爲『有瞋的心』,離瞋的心了知爲『離瞋的心』;有癡的心了知爲『有癡的心』,離癡的心了知爲『離癡的心』;簡約的心了知爲『簡約的心』,散亂的心了知爲『散亂的心』;廣大的心了知爲『廣大的心』,未廣大的心了知爲『未廣大的心』;更上的心了知爲『更上的心』,無更上的心了知爲『無更上的心』;得定的心了知爲『得定的心』,未得定的心了知爲『未得定的心』;已解脫的心了知爲『已解脫的心』,未解脫的心了知爲『未解脫的心』。

  他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即:一生、二生、叁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叁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十萬生、許多壞劫、許多成劫、許多壞成劫:『在那裏是這樣的名、這樣的姓氏、這樣的容貌、[吃]這樣的食物、這樣的苦樂感受、這樣的壽長,從那裏死後生于那裏,而在那裏又是這樣的名、這樣的姓氏、這樣的容貌、[吃]這樣的食物、這樣的苦樂感受、這樣的壽長,從那裏死後生于這裏。』像這樣,他回憶起許多前生住處有這樣的行相與境遇。

  他以清淨、超越人的天眼,看見當衆生死時、往生時,在下劣、勝妙,美、醜,幸、不幸中,了知衆生依業流轉。

  他以諸煩惱的滅盡,以證智自作證後,在當生中進入後住于無煩惱的心解脫、慧解脫。

  婆羅門!這是十個可起淨信的法被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宣說,當我們之中有這十法被發現時,我們現在恭敬、尊重、尊敬、崇敬;恭敬、尊重後依止而住。」

  當這麼說時,摩揭陀國大臣作雨者婆羅門召喚巫跋難陀將軍:

  「將軍尊師!你怎麼想:這些尊師恭敬應該被恭敬者;尊重應該被尊重者;尊敬應該被尊敬者;崇敬應該被崇敬者嗎?確實,這些尊師恭敬應該被恭敬者;尊重應該被尊重者;尊敬應該被尊敬者;崇敬應該被崇敬者,因爲,如果那些尊者不恭敬、不尊重、不尊敬、不崇敬這位,那些尊者能恭敬、尊重、尊敬、崇敬;恭敬、尊重、尊敬、崇敬誰後依止而住呢?」

  那時,摩揭陀國大臣作雨者婆羅門對尊者阿難這麼說:

  「阿難尊師現在住在哪裏呢?」

  「婆羅門!我現在住在竹林中。」

  「阿難先生!是否竹林是愉快的、少聲音的、安靜的、離人之氛圍的、人獨住的、適合靜坐禅修的嗎?」

  「婆羅門!竹林確實是愉快的、少聲音的、安靜的、離人之氛圍的、人獨住的、適合靜坐禅…

《中部108經 守護者目犍連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