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部103經 如何經

  漢譯經文中部103經/如何經(天臂品[11])(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逼西那拉的玻裏哈勒那叢林

  在那裏,世尊召喚比丘們:「比丘們!」

  「尊師!」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這麼說:

  「你們對我如何想:沙門喬達摩爲了衣服而教導法,或,沙門喬達摩爲了施食而教導法,或,沙門喬達摩爲了住處而教導法,或,沙門喬達摩爲了如是有無而教導法嗎?」

  「大德!我們對世尊不這麼想:沙門喬達摩爲了衣服而教導法,或,沙門喬達摩爲了施食而教導法,或,沙門喬達摩爲了住處而教導法,或,沙門喬達摩爲了如是有無而教導法。」

  「比丘們!你們對我不這麼想:沙門喬達摩爲了衣服而教導法,……(中略)沙門喬達摩爲了如是有無而教導法,比丘們!你們對我如何想呢?」

  「大德!我們對世尊這麼想:世尊是憐愍者、恩人,世尊出自憐愍而教導法。」

  「比丘們!你們確實對我這麼想:世尊是憐愍者、恩人,世尊出自憐愍而教導法。

  比丘們!因此,在這裏,凡被我證知後教導你們的法,即: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支聖道,在那裏,你們應該全都和合、和好、無诤地學。比丘們!當和合、和好、無诤地學時,兩位比丘在增上法上可能有異說,在那裏,如果你們這麼想:『這些尊者的義理不同、辭句不同。』在那裏,你們應該去見你們認爲比較容易說服的那位比丘後,應該這麼說:『尊者們的義理不同、辭句不同,尊者們!請你們理解它:以這樣[的原因]而義理不同、辭句不同,尊者們!請你們不要來到诤論。』而屬于另一方在一起成一派的比丘們中,你們應該去見你們認爲比較容易說服的那位比丘後,應該這麼說:『尊者們的義理不同、辭句不同,尊者們!請你們理解它:以這樣[的原因]而義理不同、辭句不同,尊者們!請你們不要來到诤論。』像這樣,錯誤的把握應該被憶持爲錯誤的把握;正確的把握應該被憶持爲正確的把握,錯誤的把握應該被憶持爲錯誤的把握;正確的把握應該被憶持爲正確的把握後,凡法、凡律者,應該被說。

  在那裏,如果你們這麼想:『這些尊者的義理不同、辭句相合。』在那裏,你們應該去見你們認爲比較容易說服的那位比丘後,應該這麼說:『尊者們的義理不同、辭句相合,尊者們!請你們理解它:以這樣[的原因]而義理不同、辭句相合,尊者們!請你們不要來到诤論。』而屬于另一方在一起成一派的比丘們中,你們應該去見你們認爲比較容易說服的那位比丘後,應該這麼說:『尊者們的義理不同、辭句相合,尊者們!請你們理解它:以這樣[的原因]而義理不同、辭句相合,尊者們!請你們不要來到诤論。』像這樣,錯誤的把握應該被憶持爲錯誤的把握;正確的把握應該被憶持爲正確的把握,錯誤的把握應該被憶持爲錯誤的把握;正確的把握應該被憶持爲正確的把握後,凡法、凡律者,應該被說。

  在那裏,如果你們這麼想:『這些尊者的義理相合、辭句不同。』在那裏,你們應該去見你們認爲比較容易說服的那位比丘後,應該這麼說:『尊者們的義理相合、辭句不同,尊者們!請你們理解它:以這樣[的原因]而義理相合、辭句不同,但,這是小事,即:辭句,尊者們!請你們不要在小事上來到诤論。』而屬于另一方在一起成一派的比丘們中,你們應該去見你們認爲比較容易說服的那位比丘後,應該這麼說:『尊者們的義理相合、辭句不同,尊者們!請你們理解它:以這樣[的原因]而義理相合、辭句不同,但,這是小事,即:辭句,尊者們!請你們不要在小事上來到诤論。』像這樣,錯誤的把握應該被憶持爲錯誤的把握;正確的把握應該被憶持爲正確的把握,錯誤的把握應該被憶持爲錯誤的把握;正確的把握應該被憶持爲正確的把握後,凡法、凡律者,應該被說。

  在那裏,如果你們這麼想:『這些尊者的義理相合、辭句相合。』在那裏,你們應該去見你們認爲比較容易說服的那位比丘後,應該這麼說:『尊者們的義理相合、辭句相合,尊者們!請你們理解它:以這樣[的原因]而義理相合、辭句相合,尊者們!請你們不要來到诤論。』而屬于另一方在一起成一派的比丘們中,你們應該去見你們認爲比較容易說服的那位比丘後,應該這麼說:『尊者們的義理相合、辭句相合,尊者們!請你們理解它:以這樣[的原因]而義理相合、辭句相合,尊者們!請你們不要來到诤論。』像這樣,正確的把握應該被憶持爲正確的把握;正確的把握應該被憶持爲正確的把握後,凡法、凡律者,應該被說。

  比丘們!當你們和合、和好、無诤地學時,可能有某位比丘的犯戒、違犯,比丘們!在那裏,你們不應該急忙地舉罪,個人應該考察:『像這樣,將有我的無傷害,以及對方個人的無惱害,因爲對方個人是不易怒者、不怨恨者、不固執見者、易舍離者,而我能使這個人從不善中出罪,使他在善上建立。』比丘們!如果這麼想,那是說話的時機。

  又,比丘們!如果這麼想:『將有我的無傷害,以及對方個人的惱害,因爲對方個人是易怒者、怨恨者、不固執見者、易舍離者,而我能使這個人從不善中出罪,使他在善上建立,但,這是小事,即:對方個人的易怒、怨恨,而這較大:我能使這個人從不善中出罪,使他在善上建立。』比丘們!如果這麼想,那是說話的時機。

  又,比丘們!如果這麼想:『將有我的傷害,以及對方個人的無惱害,因爲對方個人是不易怒者、不怨恨者、固執見者、難舍離者,而我能使這個人從不善中出罪,使他在善上建立,但,這是小事,即:我的傷害,而這較大:我能使這個人從不善中出罪,使他在善上建立。』比丘們!如果這麼想,那是說話的時機。

  又,比丘們!如果這麼想:『將有我的傷害,以及對方個人的惱害,因爲對方個人是易怒者、怨恨者、固執見者、難舍離者,而我能使這個人從不善中出罪,使他在善上建立,但,這是小事,即:將有我的傷害,以及對方個人的惱害,而這較大:我能使這個人從不善中出罪,使他在善上建立。』比丘們!如果這麼想,那是說話的時機。

  又,比丘們!如果這麼想:『將有我的傷害,以及對方個人的惱害,因爲對方個人是易怒者、怨恨者、固執見者、難舍離者,而我不能使這個人從不善中出罪,使他在善上建立。』比丘們!對于像這樣的個人,不應該輕蔑平靜。

  比丘們!當你們和合、和好、無诤地學時,可能生起某位比丘的言語摩擦、見的固持、心的瞋害、不高興、不滿足,在那裏,屬于在一起成一派的比丘們中,你們應該去見你們認爲比較容易說服的那位比丘後,應該這麼說:『學友!當我們和合、和好、無诤地學時,已生起某位比丘的言語摩擦、見的固持、心的瞋害、不高興、不滿足,當沙門知道時,他會呵責這個嗎?』比丘們!當正確回答時,比丘會這麼回答:『學友!當我們和合、和好、無诤地學時,已生起某位比丘的言語摩擦、見的固持、心的瞋害、不高興、不滿足,當沙門知道時,他會呵責這個。』『學友!不舍斷此法,能作證涅槃[嗎]?』比丘們!當正確回答時,比丘會這麼回答:『學友!不舍斷此法,不能作證涅槃。』

  而屬于另一方在一起成一派的比丘們中,你們應該去見你們認爲比較容易說服的那位比丘後,應該這麼說:『學友!當我們和合、和好、無诤地學時,已生起某位比丘的言語摩擦、見的固持、心的瞋害、不高興、不滿足,當沙門知道時,他會呵責這個嗎?』比丘們!當正確回答時,比丘會這麼回答:『學友!當我們和合、和好、無诤地學時,已生起某位比丘的言語摩擦、見的固持、心的瞋害、不高興、不滿足,當沙門知道時,他會呵責這個。』『學友!不舍斷此法,能作證涅槃[嗎]?』比丘們!當正確回答時,比丘會這麼回答:『學友!不舍斷此法,不能作證涅槃。』

  比丘們!如果其他人這麼問那位比丘:『尊者使那些比丘從不善中出罪,使他在善上建立嗎?』比丘們!當正確回答時,比丘會這麼回答:『學友們!這裏,我去見世尊,世尊教導我那個法,我聽聞那個法後,對那些比丘說,那些比丘聽聞那個法後,從不善中出罪,在善上建立。』比丘們!當這麼回答時,比丘既沒贊揚自己,也沒輕蔑他人,他法、隨法地回答了,而任何如法的種種說不來到應該被呵責處。」

  這就是世尊所說,那些悅意的比丘歡喜世尊所說。

  如何經第叁終了。

  漢巴經文比對(莊春江作):

  「爲了」(hetu),原意爲「因;原因;理由;因爲」。

  「如是有無」(itibhavābhava,另譯爲「像這樣成爲與不成爲」),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成爲某種更好的狀態」(some better state of being),並引注釋書的解說,想藉由教導法而獲得福德,能成爲像這個或那個狀態經驗安樂。Sister Upalavanna英譯爲「片斷;少量」(morsels)。

  「增上法上」(abhidhamme),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關于更高的法」(about the higher Dhamma),並引注釋書的解說,這是指前面所說的37道品。

  「小事」(Appamattakaṃ,逐字直譯爲「小+量」),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僅僅小事」(a mere trifle),並解說,些微偏離正確的措辭並不一定障礙含義的正確認識,但在AN.2.20中說,文字的錯誤表示與意思的錯誤解釋,是真實法失真與消失的兩個因素。

  「此法」(Etaṃ…dhammaṃ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那件事」(that thing),並引注釋書的解說,這是指爭吵。而上一句的「沙門」(samaṇo),指的是「大師;世尊」。

  

《中部103經 如何經》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