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06 因果不虛▪P2

  ..續本文上一頁  上人法妄語:如沒有得地說得地了,沒有神通說有神通等,凡是自己沒有功德說有功德,這一切皆爲上人法妄語。所以如今騙子與聖者相比,是騙子更加得勢、受人尊崇的時代,所有人思想行爲很容易改變,有些人自稱上師或成就者,以欺诳手段盡力欺騙他人,如說:“我已見到本尊,並且酬謝供養了本尊。”或者說:“我已見了魔,並且消滅了邪魔。”大多數絕對是上人法妄語。因此不應隨隨便便相信騙子、欺哄者,而應當依止一位熟悉的、謙虛的、表裏如一的修行者(善知識),在其前求得今生後世解脫的正法,這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雖然具有世間道中的一點有漏神通但那只是暫時的,所以有時靈驗有時不靈驗。無漏的神通只有聖者才能獲得,其他人沒有,那樣的神通也很難以得到。

  離間語分二:公開離間語,暗中離間語。

  公開離間語:一般是具有權威的人在兩個人同時在的時候,當面以離間語使他們倆分開。如說:“這個人暗中說你如此如此下劣,當面也如此如此迫害你,今天你們倆好象不是那樣的。”類似這種當面挑撥離間的語言稱爲公開離間語。

  暗中離間語:在情投意合的兩人之間,到一個人面前說:“你雖然很關心他,但是他對你卻是如何如何。”以離間語使他們分開,(這種背後離間的話語)稱爲暗中離間語。其中罪業最嚴重的是破壞僧團和合,尤其是在密乘傳法的上師與弟子之間進行挑撥,或在金剛道友之間製造不和,罪業更爲嚴重。

  惡語

  如對相貌醜陋的人公開宣揚他們的缺點。例如,對那些有生理缺陷的盲人、聾人等當面稱呼瞎子、聾子。此外,說對方的罪惡或說一切低劣的語言(都稱爲惡語)。雖然不是惡語而是以溫和的方式使對方心不愉快,這種語言也包括在惡語中。另外在上師、善知識、高僧大德們面前說各種不悅耳的言語,也有極大的罪過。

  绮語

  婆羅門的咒語等,本來是非法的卻認爲是正法,或妓女的語言、使自他生貪心的歌曲、軍隊強盜的語言等,諸如此類等能引生貪心、嗔心的無關話語(都是绮語)。尤其是別人誦經念咒等時,說許多令他們心思散亂的無意義的話,將斷了別人行善法的資糧,因此罪業極重。

  本來言說各種绮語雖然表面上是隨隨便便中自然而然說的,但是如果善加觀察,(則可推知)多數都是由貪心與嗔心而引起的,自他相續中生起多少貪心、嗔心,罪業就有多大(說绮語者就會得到多少貪嗔的罪業)。此外,誦經念咒等時,如果摻雜一些無意義的話語,無論念誦多少咒語都無有結果。尤其是在僧衆行列中說各種無關語,則此一人將毀壞所有僧衆的善資糧,並且損失了施主所積的資糧。本來印度聖地除了具足功德、遠離過患的人以外,其他人沒有資格享用信財。世尊也未曾開許(這種人享用信財)。但是現在我們有些人學了一兩套密宗儀軌,剛剛會念誦便立即隨意享用黑財(信財)。通過密宗儀軌方式享用信財,如果是未獲得灌頂、不具足誓言、尚未精通生圓次第77、沒有圓滿念修的人而隨便念誦密咒儀軌,則成了笨教78的吟誦一樣。因此罪業極重。黑財就象燒鐵的丸子一樣,除非具足生圓次第雙運鑄鐵之牙齒(的瑜伽士)才能享用。如果平凡人享用將焚毀相續,如頌雲:“黑色信財乃是生命之利刃,過分享用斬斷解脫之命根。”僅僅認識詞句尚不能很好地讀誦,何況說具足生圓次第?尤其是儀軌最重要的是念咒,如果念誦咒語時打開了绮語的伏藏之門,即是以言說各種令生貪心、嗔心的無關語度日,將毀壞自己與他人。因此,上師和僧人們平時應該斷除绮語,以禁語精進念誦非常重要。

  意惡業分叁:貪心,害心,邪見。

  貪心

  對于他人的財物,心想:如果這財物是我的該多好。並且反複盤算:我如何才能得到使它歸爲自己所有呢?凡是對他人的財物生起欲求之心都是貪心。

  害心

  對他人以嗔恨心和憤怒心而想:我應當如此這般損害某某人。對他人擁有財富,心裏不高興,並且想:如果某某人不安樂、不幸福、沒有這樣的功德該多好啊!如果他人發生不樂意的事,(自己)興災樂禍等,凡是對他人生起損惱之心都是害心。

  邪見分二:無有因果之見,常斷見。

  無有因果之見:認爲修善法無有功德,造惡業無有罪過,稱爲無因果之見。

  常斷見:是指外道的見解。總的來說,可分爲叁百六十種邪見或六十二種邪見等(《如意藏論》中有詳述)。若歸納則可概括爲常見和斷見兩種。常見即認爲神我常有或者認爲世間的作者是大自在天或遍入天等見解。斷見即外道認爲一切諸法是自然而生(自性生),不承認有前後世、因果不虛及解脫等見解。如《黑自在書》雲:“猶如日出水下流,豆圓荊棘長而利,孔雀翎豔諸苦樂,誰亦未造自性生。”也就是說,他們認爲太陽從東方升起這不是誰帶領而來的;河水向下流淌這也不是誰引下去的;所有的豌豆都是圓形這也不是誰抟成的;一切荊棘刺又長又尖、非常鋒利這也不是誰削尖的;孔雀的羽毛五彩斑斓、絢麗多彩這也不是誰繪製的,而是因爲它們自己的本性就是如此。同樣,世間的各種苦樂、善惡雖然顯現,但是因本性即是那樣,因此,他們認爲往昔的業力、前後世等並不存在。(我們如果)認爲他們的論典是真實的並且隨之而行,或者雖未隨行,但認爲佛的經教、上師的教言、智者的論典等都不是真實的,這樣産生懷疑或者進行誹謗,這些也都是邪見。

  十種不善業中,殺生和邪見這兩種罪業極大,如雲:“殺生之上無他罪,十不善中邪見重。”除了地獄衆生以外沒有誰不畏懼死亡也沒有比自己的生命更珍愛的了,因此殺生罪業特別大。殺害一個衆生需要償還五百次生命。此外《念住經》中說:“殺害一個衆生需要在地獄中住一個中劫。”尤其是以作叁寶所依(佛經、佛塔、佛像等)等善法爲借口造殺生等惡業,罪業特別嚴重。帕單巴尊者說:“依惡建造叁寶像,將被後世風吹走。”同樣,有人自以爲把上師僧衆們迎請到家中、以所殺衆生的血肉供養他們是修善法。而實際上這種做法必將使一切施主、福田的相續都染上殺生的罪業,施主供養食物成了不清淨的供養,對于福田來說成了邪命,這種罪業大大的超過了所做的善業。除了(高僧大德)殺害衆生後立即能使他們複活以外,(一般人的)相續沒有不被殺生罪業染汙的,上師們(這樣做)也一定會危害他們自己的壽命或事業。因此,除非能將所殺衆生的神識超度到極樂世界,否則必須竭力斷除殺生這一惡業。

  即使在相續中生起一刹那的邪見,也將失毀一切戒律,不能列入佛教徒的群體中,也不算是閑暇的人身了。相續已被邪見染汙,從此以後,即使是行善也不能趨入解脫聖道,造罪也沒有忏悔的對境。

  十不善業的果報,即每一種不善業各有四種果報: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

  異熟果:無論是十不善業中的哪一種,如果是因嗔心而造則墮入地獄,如果是因貪心而造則轉生餓鬼,如果是因癡心而造則轉爲傍生。如果生于那些惡趣中,需要感受各自的痛苦。或者按煩惱的程度、動機分爲上中下叁品。所謂上品者是指貪嗔癡極其粗重,並且長期積累惡業,最終墮入地獄;中品者轉生餓鬼;下品者轉爲傍生。

  等流果:由于異熟果感召,從惡趣中解脫後獲得人身時所感受的痛苦名爲等流果。但是,在惡趣中也有許多與各自的業因相同的各種痛苦。等流果分爲同性等流果、感受等流果兩種。

  同性等流果:與前世所造業相同,(今世喜歡造前世所造之業)。如果前世是以殺業爲生的人現世也喜歡殺生,如果前世是以不與取爲業的人現世也喜歡偷盜等。所以,有些人在孩提時代總是見到蟲蠅等便殺害它們,喜歡殺生的這些人是前世造殺生惡業的等流果。同樣,從幼年時起,人們由于各自前世造業不同,所以(今世)有些人喜歡殺生,有些人喜歡偷盜,有些人不喜歡這些惡業而喜歡善業,這都是前世所造善惡業的串習或者是等流果所致。如經雲:“過去生何處,當視今此身,未來生何處,當視今此生。”(不但人是這樣),動物也是如此,(如)鹞鷹或惡狼等喜歡殺生,老鼠喜歡偷盜,這些都是各自前世所造惡業的等流果。

  感受等流果者:十不善中每一種不善業各有兩種,即是前世殺生果報爲今生短命多病。有些嬰兒剛出生便立即死亡,這是以前殺生的等流果,所以這些人大多數都是于許多世中剛剛出生便死亡了。還有些人從孩提時代起便遭受多種不同疾病的折磨,一直到年邁死亡之間,沒有不患病的(時候),這些也是往昔殺生或毆打別人的惡業所成熟的果報。所以,(當我們生病時)不應考慮擺脫這些疾病的多種醫療法,而應精進發露忏悔往昔所造的罪業,棄惡從善等勤修對治法。

  不與取的感受等流果:受用非常貧乏,假若有少許財産,也是被強奪或偷走等,被敵人共同享用,所以,現在財物受用貧乏的那些人,精勤勞作如山王,不如積累如火星般的福德好。如果自己沒有以往昔布施之果而獲得財物受用的福分,那麼今生(無論)如何精勤也沒有利益。(比如我們經常)看到大多數強盜、竊賊每次獲得許多財物,若經常獲得那麼多,恐怕大地也難以容納,但是那些以掠奪、偷盜度日的人最後卻因饑餓而死,同樣可以看到商人或享用信財的人等,無論獲得多少(財物)也無有利益。如果有往昔布施的果報,有些人雖然不經少分精勤勞作,但是他們一生中都是財源不斷。若想財富(滾滾而來),就必須精勤于供施。南瞻部洲是業力之地,前半生造業,大多數後半生就會成熟(果報),如果遇到殊勝的福田,瞬間也會成熟。所以,爲了發財便以谄诳手段經商,或者精勤偷盜等不與取者,即是所欲所行背道而馳,將導致數劫中無法從餓鬼之處得到解脫,今生也是同樣,最後以業力感召將變得越來越貧窮,越來越惡劣;或者雖然擁有少許財産,卻無權享用;…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06 因果不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