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06 因果不虛▪P4

  ..續本文上一頁犍連說:“他們可能沒有聽到,那麼我去說吧。”于是前去轉告飲光能圓的口信。外道們(聽後非常)憤怒:“這個人不但責難我們,而且還誹謗我們的本師。”因此,便喊來外道徒數數毆打目犍連,他的身體被摧殘得如葦草一般。如果是以前,哪怕是叁界(所有的衆生)聚集一處也是連他的一根汗毛尖也不能動搖,何況被這些遍行外道毆打。但是,當時由于往昔業力成熟,(甚至)連幻變都想不到,又何況說是能顯示神變呢?(當時的目犍連尊者好象)與凡夫人沒有差別。事後,舍利子用法衣將目犍連的法體包起背到祗陀園,舍利子說:“我的好友目犍連死去的消息聽也不願聽到,何況是親眼見到他死去呢?”于是舍利子與衆多阿羅漢一起先趨入了涅槃。緊接著目犍連也趨入涅槃了。

  又從前,克什米爾的一位RA瓦德比丘獲得了神通和神變,也攝受了衆多弟子。(一日)他在林中煮染法衣袈裟時,附近的一位主人家丟失了牛犢前去尋找。看見林中冒煙,于是去那裏,果真看到一位比丘正在生火,便問他:“你在做什麼?”RA瓦德回答:“我在煮染法衣。”主人打開染料的鍋看時,發現裏面煮的是肉,他自己也看到了(鍋裏的法衣變成了)肉。主人把他帶去交給國王,呈禀:“這位比丘偷了我的牛犢,請國王懲治。”國王(不問青紅皂白)便將其關入監牢。幾天後主人的母牛自己找到了牛犢,主人又到國王面前呈禀:“那位比丘沒有偷牛犢,請求國王您釋放他。”但因國王事務繁忙,在六個月期間沒有釋放他。後來他的許多獲得神變的弟子們從空中飛行而來,到國王的面前禀告:“這位比丘確實沒有犯罪,請求國王釋放他。”國王親自去釋放比丘時,看到他疲憊不堪的樣子,非常後悔地對他說:“我延誤了這麼久才釋放您,造了很大罪業。”比丘說:“您沒有錯,是我自己的業力所感。”國王問:“您曾造了什麼罪業?”他說:“我往昔轉生爲一盜賊,當時,因偷了一頭牛犢被主人追趕,到了林間我就將牛犢扔在一位正在入定的獨覺面前便逃跑了。因此獨覺被逮捕關進監獄六天,以此業的異熟果,(我于)許多世中感受惡趣的痛苦,今生也感受這樣的痛苦,不過這是最後的異熟果報。”

  此外,印度樂行國王的太子,他的母後送給他一件五彩錦緞的無縫衣81,太子說:“我現在還不穿,等繼承王位時再穿。”“你沒有得到王位的機會,本來國王駕崩後應由太子繼承王位,但是因爲你的父王和龍樹阿阇黎的生命是一體的,所以龍樹沒有圓寂,你的父王是不會去世的,而且龍樹已獲得壽命自在,沒有圓寂的時候,因此你的許多兄長都沒能繼承王位就已經死去了。”太子問:“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獲得王位呢?”“龍樹阿阇黎是菩薩,如果索要他的頭,他會布施的,此外別無他法。”于是太子到龍樹菩薩面前去索要他的頭。龍樹菩薩說:“你自己砍斷帶走吧。”太子用寶劍無論如何砍他的頸部,但都好象在虛空中揮舞一樣,無法砍斷。龍樹菩薩說:“我五百世前已完全清淨了兵器砍割的異熟果報,所以用兵器無法砍斷我的頭,但是我曾經在割吉祥草時殺害小蟲的異熟果報還未清淨,所以用吉祥草可以砍斷我的頭。”太子割了一根吉祥草,用它來砍龍樹菩薩的頸部時,頭便落到了地上。龍樹菩薩說:“我今往生極樂刹,將來亦入此身體82。”之後便趨入寂滅(涅槃)。意思是說:象龍樹菩薩那樣的聖者補特迦羅也需要感受這種業力的異熟果報,何況我們這些人從無始以來漂泊在此輪回中,造了不計其數的惡業,而且現在仍然在造惡業,不知何時才能從輪回中獲得解脫,即使是從惡趣中解脫也是很困難的。

  所以我們隨時隨地(都應謹慎取舍善惡業),哪怕是細微的罪業也要盡力禁忌,微小的善業也要盡力成辦。如果沒有這樣精進修持,僅僅是一刹那造惡業也要在惡趣中住許多劫。所以,哪怕是很微小的罪業也不應認爲此是輕罪無所謂而輕視。寂天菩薩說:“刹那造罪業,數劫住無間,況無始輪回,積罪失善趣。”《賢愚經》雲:“雖諸微小罪,莫想無害輕,火星雖微小,能焚如山草。”

  同樣微不足道的善業也能産生很大的果報,所以不要認爲只這麼一點點而輕視。我乳輪王往昔變成一貧人時,(一天)拿著一把豌豆去看一位新娘,途中遇見德護如來去城中,他生起了極大的信心,將一把豌豆撒向佛陀。其中四粒落入佛的缽中,兩粒接觸到佛的胸口,以此異熟果轉生爲南瞻部洲的轉輪王,以四粒豆落入佛缽中的果報,而統治四大洲的國政八萬年,兩粒豆接觸到佛的胸口,其中一粒的果報成爲四大天王的主尊八萬年,另一粒的果報在叁十叁天第叁十七代帝釋王朝與帝釋天平起平坐,執掌國政。

  如果我們以佛作爲所緣境,甚至向空中抛撒一朵花作供養的善果,獲得帝釋和轉輪王的果報也難以到達其邊際。如《賢愚經》雲:“諸善雖微小,莫想無益輕,水滴若積聚,漸次滿大器。”《功德藏》亦雲:“無憂樹種如芥子,每年果實成熟時,一枝亦增一由旬,善惡果增不可喻。”無憂樹的種子比芥子還小,樹木成長過程中,每年(果實成熟時)它的樹枝都增長到一由旬許,但是這也無法比喻善惡果報的增長。

  另外,雖然違犯細微的學處,也會産生很大罪果。從前,翳羅葉龍王以轉輪王的身相來到世尊面前。世尊說:“你不僅破壞了迦葉佛教法,難道還要破壞我之教法嗎?你當以自己本來身相來聽法。”翳羅葉龍王說:“有很多衆生損害我,所以我不能現出自己的身相來。”世尊便讓金剛手菩薩保護它。于是它就立即顯出一條遍布數由旬的巨蛇:頭上長著一棵翳羅大樹重重地壓著,並且樹根上彌漫了許多小蟲(啃食它),所以感受著巨大的痛苦。弟子們請問世尊:“這是什麼原因?”世尊回答:“往昔,在迦葉佛教法中他曾是一位比丘,有一次在途中,一棵翳羅大樹刮了他的法衣,他非常憤怒,輕毀學處,砍了那棵樹,(律藏中規定比丘不能砍樹),以此果報今生變成龍王。”

  如此一切善惡業中,辨別是黑業、是白業或是輕業、是重業等唯有看他的心善不善爲主。例如:如果一棵大樹的根是藥,那麼它的樹幹和葉子肯定是藥,如果樹根是毒,那麼葉子和樹幹也是毒,毒根不可能生出妙藥的枝葉等。同樣,以貪心、嗔心而引起的意樂不清淨,表面上行的是善業,實際上變成了不善業,如果意樂清淨,雖然表面上好象是造惡業,但實際上已是善業。《功德藏》雲:“樹根爲藥芽亦藥,根爲毒芽何用說,唯隨善惡意差別,不隨善惡像大小。”因此,如果根本沒有牽涉私欲,意樂清淨,那麼對于佛子菩薩身語七種不善業也有直接開許的時候。例如,大悲商主殺害短矛黑人、以及星宿婆羅門子對婆羅門女行不淨行等(有許多類似的公案)。

  從前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曾經轉生爲大悲商主時,和五百位商人一起去大海(取寶)的途中,一個名爲短矛黑人的凶殘強盜企圖殺害五百商人。大悲商主想:這五百商人全部是不退轉菩薩,如果這個人殺害了他們,他將會在地獄中住無量劫(感受痛苦),實在可憐,若我殺了這個人,他就不會墮入地獄,我自己墮地獄也是沒辦法的。這樣想了之後,大悲商主以非凡的勇氣殺了那個強盜,(以此業大悲商主不但未墮入惡趣中,而且)圓滿了七萬劫的資糧。此公案表面上看,大悲商主是造了惡業,因爲他是菩薩親自殺了一個人,實際上是善業,因爲他沒有牽涉私欲,暫時保護了五百商人的生命,並且究竟把短矛黑人從地獄的痛苦中解救出來,所以是極大的善業。

  同樣,星宿婆羅門的兒子,許多年中在林中持梵淨行。一次他到城中去化緣時,一位婆羅門女對他生起貪心,欲絕身亡。星宿婆羅門子對她生起大悲心,與她結成夫妻,(以此業而)圓滿了四萬劫的資糧。諸如此類的殺生及破梵淨行也是開許的。但是,唯以私欲的貪嗔癡所引起的行爲,對何人也沒有開許。

  不與取也是同樣,對于根本無私欲並具非凡勇氣的菩薩,爲了供養叁寶、布施乞丐等而盜竊富貴者、吝啬者的財産是開許的。

  妄語也是同樣,如果是爲了保護接近被宰殺的生命,或者爲保護叁寶財産等說妄語是開許的。但爲了私欲欺騙他人說妄語是不開許的。

  說離間語(也是同樣)。例如,一個行善法的人和一個喜歡造業的人相互爲友,造罪業的人力量很大,因擔心行善法者轉入罪惡邪道,而說離間語使他們分開是開許的,使志同道合的兩人分開,說離間語是不開許的。

  惡語(也是如此),對于以溫和的方式不能調伏的士夫,(必須)以粗暴的方便惡語使他們趨入正法。或者(上師等)宣講教言揭露他們的罪惡等,說這種惡語是開許的。阿底峽尊者說:“殊勝上師爲揭露罪惡,殊勝竅訣爲擊中要害。”而輕視對方說惡語是不開許的。

  說绮語(也是一樣),對于喜歡講話的一些人,以禁語的方式不能使他們趨入正法,(必須)以各種方便法才能令他們進入佛門,說這種绮語是開許的,而說令自己和他人散亂的绮語是不開許的。

  意罪業叁種(貪、嗔、邪見),不能轉成善法,因生起一個惡分別念,就成了不善業,所以任何時候對任何人也沒有開許。

  這樣的善不善業的作者唯一是自己的心,雖然身語沒有表露出來,但是心的分別念也有很多會導致嚴重的善不善業的果報。所以,我們應當經常觀察自己的心,如果爲善心應生歡喜並使善業增上,如果處于惡念中應立即忏悔,並且自己思維:我這個人如此惡劣,雖然聽聞了那麼多正法,現在還生起這樣的惡分別念,實在慚愧。從今以後應當努力使自相續中不生起這樣的分別念。凡是做一件善事之時,首先也要善加觀察自己的心,如果是善心就去做那件善事,如果是爲了與別人競爭或者裝模作樣、貪圖名譽等心態,應當認真改正惡心,以菩提心攝持,如果竭盡全力也無法轉成善心,那麼舍棄做那件善事爲好。

  從前,有一次許多施主去拜見奔貢嘉…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06 因果不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