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部88經 鬥蓬經

  漢譯經文中部88經/鬥蓬經(王品[9])(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那時,尊者阿難在午前時穿好衣服後,取缽與僧衣,爲了托缽進入舍衛城。在舍衛城爲了托缽而行後,食畢,從施食處返回,前往城東園鹿母講堂作中午的休息。

  當時,憍薩羅國波斯匿王中午登上[名叫]一白蓮的象後,離開舍衛城。憍薩羅國波斯匿王看見尊者阿難遠遠地走來。看見後,召喚大臣西哩哇大:

  「親愛的西哩哇大!那是尊者阿難嗎?」

  「是的,大王!那是尊者阿難。」

  那時,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召喚某位男子:

  「喂!男子!來!你去見尊者阿難。抵達後,以我的名義以頭禮拜尊者阿難的足,說:『大德!憍薩羅國波斯匿王以頭禮拜尊者阿難的足。』而且請你這麼說:『大德!如果尊者阿難沒任何緊急應該作的事,請尊者阿難出自憐愍等一下。』」

  「是的,陛下!」那位男子回答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後,去見尊者阿難。抵達後,向尊者阿難問訊,接著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後,那位男子對尊者阿難這麼說:

  「大德!憍薩羅國波斯匿王以頭禮拜尊者阿難的足,而且他說:『大德!如果尊者阿難沒任何緊急應該作的事,請尊者阿難出自憐愍等一下。』」

  尊者阿難以沈默同意了。

  那時,憍薩羅國波斯匿王以象一直到象能通行之處,然後下象步行,去見尊者阿難。抵達後,向尊者阿難問訊,接著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後,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對尊者阿難這麼說:

  「大德!如果尊者阿難沒任何緊急應該作的事,大德!請尊者阿難出自憐愍去阿致羅筏底河畔,那就好了!」

  尊者阿難以沈默同意了。

  那時,尊者阿難去阿致羅筏底河畔。抵達後,在某棵樹下設置好的座位坐下。

  那時,憍薩羅國波斯匿王以象一直到象能通行之處,然後下象步行,去見尊者阿難。抵達後,向尊者阿難問訊,接著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後,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對尊者阿難這麼說:

  「大德!這裏,請尊者阿難坐在象毯上。」

  「夠了!大王!你請坐,我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坐在設置的座位上。坐好後,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對尊者阿難這麼說:

  「阿難大德!那位世尊會行像那樣的身行儀而被沙門、婆羅門攻擊嗎?」

  「不,大王!那位世尊不會行像那樣的身行儀而被有智的沙門、婆羅門攻擊。」

  「阿難大德!那位世尊會行像那樣的語行儀……(中略)意行儀而被沙門、婆羅門攻擊嗎?」

  「不,大王!那位世尊不會行像那樣的意行儀而被有智的沙門、婆羅門攻擊。」

  「大德!不可思議啊,大德!未曾有啊,大德!因爲,凡我們不能完成的問題,大德!尊者阿難以問題的解說完成了,大德!凡那些無知、不聰明者不了知、不深解後稱贊或不稱贊他人者,我們不認定那有價值,而,大德!凡那些賢智、聰明、有智慧者了知、深解後稱贊或不稱贊他人者,我們認定那有價值。

  「阿難大德!但,哪種身行儀被有智的沙門、婆羅門攻擊呢?」

  「大王!凡不善身行儀者。」

  「阿難大德!但,哪種身行儀是不善的呢?」

  「大王!凡有罪過的身行儀者。」

  「阿難大德!但,哪種身行儀是有罪過的呢?」

  「大王!凡有瞋恚的身行儀者。」

  「阿難大德!但,哪種身行儀是有瞋恚呢?」

  「大王!凡有苦果報的身行儀者。」

  「阿難大德!但,哪種身行儀有苦果報呢?」

  「大王!凡導向自己的惱害、導向他人的惱害、導向兩者的惱害、其不善法增長、善法衰退之身行儀,大王!像這樣的身行儀被有智的沙門、婆羅門攻擊。」

  「阿難大德!但,哪種語行儀……(中略)意行儀被有智的沙門、婆羅門攻擊呢?」

  「大王!凡不善意行儀者。」

  「阿難大德!但,哪種意行儀是不善的呢?」

  「大王!凡有罪過的意行儀者。」

  「阿難大德!但,哪種意行儀是有罪過的呢?」

  「大王!凡有瞋恚的意行儀者。」

  「阿難大德!但,哪種意行儀是有瞋恚呢?」

  「大王!凡有苦果報的意行儀者。」

  「阿難大德!但,哪種意行儀有苦果報呢?」

  「大王!凡導向自己的惱害、導向他人的惱害、導向兩者的惱害、其不善法增長、善法衰退之意行儀,大王!像這樣的意行儀被有智的沙門、婆羅門攻擊。」

  「阿難大德!那位世尊只稱贊一切不善法的舍斷嗎?」

  「大王!如來是一切不善法的舍斷者;一切善法的具備者。」

  「阿難大德!但,哪種身行儀不被有智的沙門、婆羅門攻擊呢?」

  「大王!凡善身行儀者。」

  「阿難大德!但,哪種身行儀是善的呢?」

  「大王!凡無罪過的身行儀者。」

  「阿難大德!但,哪種身行儀是無罪過的呢?」

  「大王!凡無瞋恚的身行儀者。」

  「阿難大德!但,哪種身行儀是無瞋恚呢?」

  「大王!凡有樂果報的身行儀者。」

  「阿難大德!但,哪種身行儀有樂果報呢?」

  「大王!凡不導向自己的惱害、不導向他人的惱害、不導向兩者的惱害、其善法增長、不善法衰退之身行儀,大王!像這樣的身行儀不被有智的沙門、婆羅門攻擊。」

  「阿難大德!但,哪種語行儀……(中略)意行儀不被有智的沙門、婆羅門攻擊呢?」

  「大王!凡善意行儀者。」

  「阿難大德!但,哪種意行儀是善的呢?」

  「大王!凡無罪過的意行儀者。」

  「阿難大德!但,哪種意行儀是無罪過的呢?」

  「大王!凡無瞋恚的意行儀者。」

  「阿難大德!但,哪種意行儀是無瞋恚呢?」

  「大王!凡有樂果報的意行儀者。」

  「阿難大德!但,哪種意行儀有樂果報呢?」

  「大王!凡不導向自己的惱害、不導向他人的惱害、不導向兩者的惱害、其善法增長、不善法衰退之意行儀,大王!像這樣的意行儀不被有智的沙門、婆羅門攻擊。」

  「阿難大德!那位世尊只稱贊一切善法的具足嗎?」

  「大王!如來是一切不善法的舍斷者;一切善法的具備者。」

  「大德!不可思議啊,大德!未曾有啊,大德!這被尊者阿難多麼善說啊!大德!我們滿意、悅意這些尊者阿難的善說。大德!我們這麼滿意、悅意尊者阿難的善說,大德!如果象寶適合尊者阿難,我們會施與尊者阿難象寶;大德!如果馬寶適合尊者阿難,我們會施與尊者阿難馬寶;大德!如果村落的賜與適合尊者阿難,我們會施與尊者阿難村落的賜與,但,大德!我們知道此:『這對尊者阿難不適合。』大德!這是我的鬥蓬,摩揭陀國阿阇世王韋提希子封入衣箱後遣使[送來的],相當于十六[肘]長、八[肘]寬,大德!請尊者阿難出自憐愍接受它。」

  「夠了,大王!我的叁衣已完全。」

  「大德!這阿致羅筏底河畔被尊者阿難與我們所見,當大雨雲下在山上,則溢出這阿致羅筏底河畔兩岸堤防而去,同樣的,大德!尊者阿難能將以這鬥蓬作爲自己的叁衣,而尊者阿難的舊叁衣將能分給同梵行者,這樣,我想,我們的這供養將溢出而去。大德!請尊者阿難接受鬥蓬。」

  尊者阿難接受了鬥蓬。

  那時,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對尊者阿難這麼說:

  「好了,阿難大德!現在我們要走了,我們很忙,有很多該做的事。」

  「大王!現在,你考量適當的時間吧。」

  那時,憍薩羅國波斯匿王歡喜、隨喜尊者阿難所說後,起座向尊者阿難問訊,然後作右繞,接著離開。

  那時,當憍薩羅國波斯匿王離去不久時,尊者阿難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尊者阿難將與憍薩羅國波斯匿王間的交談全部告訴世尊,並且將那件鬥蓬給了世尊。

  那時,世尊召喚比丘們:

  「比丘們!這是憍薩羅國波斯匿王的獲得,比丘們!這是憍薩羅國波斯匿王的好獲得,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得到看見、尊敬阿難[的機會]。」

  這就是世尊所說,悅意的那些比丘歡喜世尊所說。

  鬥蓬經第八終了。

  漢巴經文比對(莊春江作):

  「一奔陀利(MA.214)」,南傳作「一白蓮」(ekapuṇḍarīk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照錄原文。按:這是那頭象的名字。

  「象毯上」(hatthatthare),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象毯」(an elephant rug)。按:此爲鋪在象背上供人乘坐的大毯子。

  「見彼真實(MA.214)」,南傳作「認定那有價值」(sārato paccāgacchāma,直譯爲「返回-核心狀態」),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認定有什麼價值」(recognise anything of value)。

  「村輸租(MA.214)」,南傳作「村落的賜與」(gāmavar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村落的恩賜」(the boon of a village)。

  「鞞诃提(MA.214)」,南傳作「鬥蓬」(bāhitikaṃ,另譯爲「外套;外衣」),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鬥蓬」(the cloak)。

  「{傘枓}[傘柄]孔(MA.214)」,南傳作「衣箱」(vatthanāḷiyā),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皇家傘盒」(a royal umbrella case),並來信解說,此爲Bhikkhu Nyanamoli所譯,PTS版本作chatthanāḷiyā,chattha的意思是「傘」(umbrella),但在僧伽羅語中字母v和ch非常相似,很容易被混淆,他認爲vatthanāḷiyā是比較好的解讀。

  「十六肘(MA.214)」,南傳作「相當于十六[肘]」(soḷasasamā),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十六個手長」(sixteen hands long)。

  「攻擊」(opārambho,疑爲upārambha之訛),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被責備」(be censured)。

  

《中部88經 鬥蓬經》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