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譯經文2.比丘品
中部61經/芒果樹苖圃教誡羅侯羅經(比丘品[7])(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栗鼠飼養處的竹林中。
當時,尊者羅侯羅住在芒果樹苖圃。
那時,世尊在傍晚時,從靜坐禅修中起來,去芒果樹苖圃見尊者羅侯羅。
尊者羅侯羅看見世尊遠遠地走來,看見後,設置好座位、洗腳水。
世尊在設置好的座位坐下,坐好後洗腳。
尊者羅侯羅向世尊問訊,接者在一旁坐下。
那時,世尊在水容器中留置少量殘留的水後,召喚尊者羅侯羅:
「羅侯羅!你看見留置在水容器中的這少量殘留水嗎?」
「是的,大德!」
「羅侯羅!凡無恥故意妄語者,他們的沙門性是這麼少量。」
那時,世尊倒掉少量殘留水後,召喚尊者羅侯羅:
「羅侯羅!你看見倒掉的少量殘留水嗎?」
「是的,大德!」
「羅侯羅!凡無恥故意妄語者,他們的沙門性這麼被倒掉。」
那時,世尊倒立水容器後,召喚尊者羅侯羅:
「羅侯羅!你看見這倒立的水容器嗎?」
「是的,大德!」
「羅侯羅!凡無恥故意妄語者,他們的沙門性這麼被倒立。」
那時,世尊正立水容器後,召喚尊者羅侯羅:
「羅侯羅!你看見這空無、空虛的水容器嗎?」
「是的,大德!」
「羅侯羅!凡無恥故意妄語者,他們的沙門性這麼空無、空虛。羅侯羅!猶如國王的象有像轅杆那樣的牙、龐大的[身軀]、生得高貴、經常出入戰場,到了戰場,它以前腳、後腳、前身、後身、頭、耳、象牙、尾巴執行任務,但守護象鼻。在那裏,騎象者這麼想:『這國王的象有像轅杆那樣的牙、龐大的[身軀]、生得高貴、經常出入戰場,到了戰場,它以前腳、後腳、……(中略)尾巴執行任務,但守護象鼻,國王的象未拼命。』羅侯羅!當國王的象有像轅杆那樣的牙、龐大的[身軀]、生得高貴、經常出入戰場,到了戰場,它以前腳、後腳、……(中略)尾巴、象鼻執行任務時,在那裏,騎象者這麼想:『這國王的象有像轅杆那樣的牙、龐大的[身軀]、生得高貴、經常出入戰場,到了戰場,它以前腳、後腳、前身、後身、頭、耳、尾巴、象鼻執行任務,國王的象拼命了,現在,國王的象沒什麼不能做的了。』
同樣的,羅侯羅!凡任何無恥故意妄語者,我說無任何惡他不能做的,羅侯羅!因此,在這裏,你要:『即使開玩笑我也將不說謊。』羅侯羅!你應該這麼學。
羅侯羅!你怎麼想,鏡子有什麼用處?」
「大德!觀察自己。」
「同樣的,羅侯羅!觀察再觀察後,身業[才]應該被做;觀察再觀察後,語業[才]應該被做;觀察再觀察後,意業[才]應該被做,羅侯羅!當你想要做身業時,那身業應該被觀察:『凡我想要做的這身業,這身業對我會導致自己的惱害,會導致他人的惱害,會導致兩者的惱害嗎?這不善身業有苦生起的與苦果報嗎?』羅侯羅!當觀察時,如果你這麼知道:『凡我想要做的這身業,這身業對我會導致自己的惱害,會導致他人的惱害,會導致兩者的惱害,這不善身業有生起苦的與苦果報。』羅侯羅!你應該竭盡所能不做像這樣的身業。但,羅侯羅!當觀察時,如果你這麼知道:『凡我想要做的這身業,這身業對我既不會導致自己的惱害,也不會導致他人的惱害,也不會導致兩者的惱害,這善身業有樂生起的與樂果報。』羅侯羅!你應該做像這樣的身業。
羅侯羅!當你作身業時,那身業應該被觀察:『凡我作的這身業,這身業對我導致自己的惱害,導致他人的惱害,導致兩者的惱害嗎?這不善身業有苦生起的與苦果報嗎?』羅侯羅!當觀察時,如果你這麼知道:『凡我作的這身業,這身業對我導致自己的惱害,導致他人的惱害,導致兩者的惱害,這不善身業有苦生起的與苦果報。』羅侯羅!你應該舍棄像這樣的身業。但,羅侯羅!當觀察時,如果你這麼知道:『凡我作的這身業,這身業對我既不導致自己的惱害,也不導致他人的惱害,也不導致兩者的惱害,這善身業有樂生起的與樂果報。』羅侯羅!你應該施與像這樣的身業。
羅侯羅!當你作了身業後,那身業應該被觀察:『凡我作了的這身業,這身業對我導致自己的惱害,導致他人的惱害,導致兩者的惱害嗎?這不善身業有苦生起的與苦果報嗎?』羅侯羅!當觀察時,如果你這麼知道:『凡我作了的這身業,這身業對我導致自己的惱害,導致他人的惱害,導致兩者的惱害,這不善身業有苦生起的與苦果報。』羅侯羅!你應該在大師、智者、同梵行者處忏悔、公開、說明像這樣的身業。忏悔、公開、說明後,在未來應該達到自製。但,羅侯羅!當觀察時,如果你這麼知道:『凡我作了的這身業,這身業對我既不導致自己的惱害,也不導致他人的惱害,也不導致兩者的惱害,這善身業有生起樂的與樂果報。』羅侯羅!你就因爲那樣能以喜悅住于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羅侯羅!當你想要做語業時,那語業應該被觀察:『凡我想要做的這語業,這語業對我會導致自己的惱害,會導致他人的惱害,會導致兩者的惱害嗎?這不善語業有苦生起的與苦果報嗎?』羅侯羅!當觀察時,如果你這麼知道:『凡我想要做的這語業,這語業對我會導致自己的惱害,會導致他人的惱害,會導致兩者的惱害,這不善語業有苦生起的與苦果報。』羅侯羅!你應該竭盡所能不做像這樣的語業。但,羅侯羅!當觀察時,如果你這麼知道:『凡我想要做的這語業,這語業對我既不會導致自己的惱害,也不會導致他人的惱害,也不會導致兩者的惱害,這善語業有生起樂的與樂果報。』羅侯羅!你應該做像這樣的語業。
羅侯羅!當你作語業時,那語業應該被觀察:『凡我作的這語業,這語業對我導致自己的惱害,導致他人的惱害,導致兩者的惱害嗎?這不善語業有苦生起的與苦果報嗎?』羅侯羅!當觀察時,如果你這麼知道:『凡我作的這語業,這語業對我導致自己的惱害,導致他人的惱害,導致兩者的惱害,這不善語業有苦生起的與苦果報。』羅侯羅!你應該舍棄像這樣的語業。但,羅侯羅!當觀察時,如果你這麼知道:『凡我作的這語業,這語業對我既不導致自己的惱害,也不導致他人的惱害,也不導致兩者的惱害,這善語業有樂生起的與樂果報。』羅侯羅!你應該施與像這樣的語業。
羅侯羅!當你作了語業後,那語業應該被觀察:『凡我作了的這語業,這語業對我導致自己的惱害,導致他人的惱害,導致兩者的惱害嗎?這不善語業有苦生起的與苦果報嗎?』羅侯羅!當觀察時,如果你這麼知道:『凡我作了的這語業,這語業對我導致自己的惱害,導致他人的惱害,導致兩者的惱害,這不善語業有苦生起的與苦果報。』羅侯羅!你應該在大師、智者、同梵行者處忏悔、公開、說明像這樣的語業。忏悔、公開、說明後,在未來應該達到自製。但,羅侯羅!當觀察時,如果你這麼知道:『凡我作了的這語業,這語業對我既不導致自己的惱害,也不導致他人的惱害,也不導致兩者的惱害,這善語業有樂生起的與樂果報。』羅侯羅!你就因爲那樣能以喜悅住于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羅侯羅!當你想要做意業時,那意業應該被觀察:『凡我想要做的這意業,這意業對我會導致自己的惱害,會導致他人的惱害,會導致兩者的惱害嗎?這不善意業有苦生起的與苦果報嗎?』羅侯羅!當觀察時,如果你這麼知道:『凡我想要做的這意業,這意業對我會導致自己的惱害,會導致他人的惱害,會導致兩者的惱害,這不善意業有苦生起的與苦果報。』羅侯羅!你應該竭盡所能不做像這樣的意業。但,羅侯羅!當觀察時,如果你這麼知道:『凡我想要做的這意業,這意業對我既不會導致自己的惱害,也不會導致他人的惱害,也不會導致兩者的惱害,這善意業有生起樂的與樂果報。』羅侯羅!你應該做像這樣的意業。
羅侯羅!當你作意業時,那意業應該被觀察:『凡我作的這意業,這意業對我導致自己的惱害,導致他人的惱害,導致兩者的惱害嗎?這不善意業有苦生起的與苦果報嗎?』羅侯羅!當觀察時,如果你這麼知道:『凡我作的這意業,這意業對我導致自己的惱害,導致他人的惱害,導致兩者的惱害,這不善意業有苦生起的與苦果報。』羅侯羅!你應該舍棄像這樣的意業。但,羅侯羅!當觀察時,如果你這麼知道:『凡我作的這意業,這意業對我既不導致自己的惱害,也不導致他人的惱害,也不導致兩者的惱害,這善意業有樂生起的與樂果報。』羅侯羅!你應該施與像這樣的意業。
羅侯羅!當你作了意業後,那意業應該被觀察:『凡我作了的這意業,這意業對我導致自己的惱害,導致他人的惱害,導致兩者的惱害嗎?這不善意業有苦生起的與苦果報嗎?』羅侯羅!當觀察時,如果你這麼知道:『凡我作了的這意業,這意業對我導致自己的惱害,導致他人的惱害,導致兩者的惱害,這不善意業有苦生起的與苦果報。』羅侯羅!像這樣的意業應該苦惱、慚愧、厭嫌。苦惱、慚愧、厭嫌後,在未來應該達到自製。但,羅侯羅!當觀察時,如果你這麼知道:『凡我作了的這意業,這意業對我既不導致自己的惱害,也不導致他人的惱害,也不導致兩者的惱害,這善意業有樂生起的與樂果報。』羅侯羅!你就因爲那樣能以喜悅住于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羅侯羅!凡過去世任何沙門、婆羅門淨化身業、淨化語業、淨化意業者,他們已全都像這樣觀察、再觀察後淨化身業,觀察、再觀察後淨化語業,觀察、再觀察後淨化意業;羅侯羅!凡未來世任何沙門、婆羅門淨化身業、淨化語業、淨化意業者,他們也將全都像這樣觀察、再觀察後淨化身業,觀察、再觀察後淨化語業,觀察、再觀察後淨化意業;羅侯羅!凡現在任何沙門、婆羅門淨化身業、淨化語業、淨化意業者,他們也正全都像這樣觀察、再觀察後淨化身業,觀察、再觀察後淨化語業,觀察、再觀察後淨化意業。
羅侯羅!因此,在這裏,『我將觀察、再觀察後淨化身業,觀察、再觀察後淨化語業,觀察、再觀察後淨化意業。』羅侯羅!你應該這麼學。」
這就是世尊所說,悅意的尊者羅侯羅歡喜世尊所說。
芒果樹苖圃教誡羅侯羅經第一終了。
漢巴經文比對(莊春江作):
「知已妄言(MA.14)」,南傳作「故意妄語」(sampajānamusāvāde,直譯爲「正知妄語」),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說故意的謊言;故意說謊」(tell a deliberate lie)。
「不得戲笑妄言(MA.14)」,南傳作「即使開玩笑我也將不說謊」(hassāpi na musā bhaṇissāmīt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即使開玩笑我將不說謊」(I will not utter a falsehood even as a joke)。
「更善持護(MA.14)」,南傳作「在未來應該達到自製」(āyatiṃ saṃvaraṃ āpajjitabb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你應該在將來著手自製」(you should undertake restraint for the future)。
「觀而觀(MA.14)」,南傳作「觀察再觀察後」(paccavekkhitvā paccavekkhitvā),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重複地深思」(repeatedly reflecting)。
「彼道少(MA.14)」,南傳作「他們的沙門性是這麼少量」(Evaṃ parittakaṃ…tesaṃ sāmaññ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他們的隱遁狀態只這麼少」(Even so little,…is the recluseship of those…)。「沙門性」(sāmaññaṃ),另譯爲「沙門位;沙門法」。
「有什麼用處」(kimatthiyo,直譯爲「有什麼意義」),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是什麼目的」(What is the purpose of)。
「你應該施與」(anupadajjeyyās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繼續」(may continue)。
《中部61經 芒果樹苖圃教誡羅侯羅經》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