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部52經 八城人經

  漢譯經文中部52經/八城人經(屋主品[6])(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毗舍離橡樹村。

  當時,八城人屋主第十以某些必須作的事抵達華氏城。

  那時,八城人屋主第十到雞園去見某位比丘。抵達後,向那位比丘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八城人屋主第十對那位比丘這麼說:

  「大德!尊者阿難現在住在哪裏呢?因爲我想要見那位尊者阿難。」

  「屋主!這位尊者阿難住在毗舍離橡樹村。」

  那時,八城人屋主第十在華氏城完成必須作的事後,就往毗舍離橡樹村去見尊者阿難。抵達後,向尊者阿難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八城人屋主第十對尊者阿難這麼說:

  「阿難大德!有一法被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講說:當比丘住于不放逸、熱心、自我努力時,未解脫的心被解脫,未滅盡的煩惱來到遍盡,未達無上離轭安穩他到達嗎?」

  「屋主!有一法被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講說:當比丘住于不放逸、熱心、自我努力時,未解脫的心被解脫,未滅盡的煩惱來到遍盡,未達無上離轭安穩他到達。」

  「阿難大德!哪一法被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講說:當比丘住于不放逸、熱心、自我努力時,未解脫的心被解脫,未滅盡的煩惱來到遍盡,未達無上離轭安穩他到達呢?」

  「屋主!這裏,比丘從離欲、離不善法後,進入後住于有尋、有伺,離而生喜、樂的初禅,他像這樣深慮:『這初禅也是被造作的、被思惟的。』他了知:『凡任何被造作的、被思惟的都是無常的、滅法。』當他在那裏住立時,到達諸煩惱的滅盡。如果因爲那法貪、那法喜而沒達到諸煩惱的滅盡,則以五下分結的滅盡而爲化生者,在那裏入了究竟涅槃,爲不從彼世轉回者。這是一法被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講說:當比丘住于不放逸、熱心、自我努力時,未解脫的心被解脫,未滅盡的煩惱來到遍盡,未達無上離轭安穩他到達。

  再者,屋主!比丘以尋與伺的平息,自信,一心,進入後住于無尋、無伺,定而生喜、樂的第二禅,他像這樣深慮:『這第二禅也是被造作的、被思惟的。』……(中略)未達無上離轭安穩他到達。

  再者,屋主!比丘以喜的褪去與住于平靜,正念、正知,以身體感受樂,進入後住于這聖弟子宣說:『他是平靜、專注、住于樂者』的第叁禅,他像這樣深慮:『這第叁禅也是被造作的、被思惟的。』……(中略)未達無上離轭安穩他到達。

  再者,屋主!比丘以樂的舍斷與苦的舍斷,及以之前喜悅與憂的滅沒,進入後住于不苦不樂,由平靜而正念遍淨的第四禅,他像這樣深慮:『這第四禅也是被造作的、被思惟的。』……(中略)未達無上離轭安穩已到達。

  再者,屋主!比丘以與慈俱行之心遍滿一方後而住,像這樣第二方,像這樣第叁方,像這樣第四方,像這樣上下、橫向、到處,對一切如對自己,以與慈俱行之心,以廣大、以出衆、以無量、以無怨恨、以無惡意之心遍滿全部世間後而住,他像這樣深慮:『這慈心解脫也是被造作的、被思惟的。』他了知:『凡任何被造作的、被思惟的都是無常的、滅法。』當他在那裏住立時,……(中略)未達無上離轭安穩他到達。

  再者,屋主!比丘以與悲俱行之心……(中略)以與喜悅俱行之心……(中略)以與平靜俱行之心遍滿一方後而住,像這樣第二方,像這樣第叁方,像這樣第四方。像這樣,上下、橫向、到處,對一切如對自己,以與平靜俱行之心,以廣大、以出衆、以無量、以無怨恨、以無惡意之心遍滿全部世間後而住,他像這樣深慮:『這平靜心解脫也是被造作的、被思惟的。』他了知:『凡任何被造作的、被思惟的都是無常的、滅法。』當他在那裏住立時,……(中略)未達無上離轭安穩他到達。

  再者,屋主!比丘以一切色想的超越,以有對想的滅沒,以不作意種種想[而知]:『虛空是無邊的』,進入後住于虛空無邊處,他像這樣深慮:『這虛空無邊處也是被造作的、被思惟的。』他了知:『凡任何被造作的、被思惟的都是無常的、滅法。』當他在那裏住立時,……(中略)未達無上離轭安穩已到達。

  再者,屋主!比丘以一切虛空無邊處的超越[而知]:『識是無邊的』,進入後住于識無邊處,他像這樣深慮:『這識無邊處也是被造作的、被思惟的。』他了知:『凡任何被造作的、被思惟的都是無常的、滅法。』當他在那裏住立時,……(中略)未達無上離轭安穩他到達。

  再者,屋主!比丘以一切識無邊處的超越[而知]:『什麼都沒有』,進入後住于無所有處,他像這樣深慮:『這無所有處也是被造作的、被思惟的。』他了知:『凡任何被造作的、被思惟的都是無常的、滅法。』當他在那裏住立時,到達諸煩惱的滅盡。如果因爲那法貪、那法喜而沒達到諸煩惱的滅盡,則以五下分結的滅盡而爲化生者,在那裏入了究竟涅槃,爲不從彼世轉回者。這是一法被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講說:當比丘住于不放逸、熱心、自我努力時,未解脫的心被解脫,未滅盡的煩惱來到遍盡,未達無上離轭安穩他到達。」

  當這麼說時,八城人屋主第十對尊者阿難這麼說:

  「阿難大德!猶如男子如果探求著一個寶藏入口,[卻]一次獲得十一個寶藏入口。同樣的,大德!我探求著一個不死之門,[卻]一次獲得十一個不死之門。大德!猶如男子的房子有十一個入口,當那房子著火時,他能以任何一個門使自己平安。同樣的,大德!我將能以這十一個不死之門的任何一個不死之門使自己平安。大德!這些其他外道將遍求老師的敬師費,而我將怎能不供養尊者阿難呢?」

  那時,八城人屋主第十使華氏城與毗舍離的比丘僧團集合後,親手以勝妙的硬食與軟食款待與使之滿足,使每一位比丘穿一對衣服,以叁衣使尊者阿難穿上,並爲尊者阿難建造[值]五百[貨幣]的住處。

  八城人經第二終了。

  漢巴經文比對(莊春江作):

  「第十居士八城(MA.217)」,南傳作「八城人屋主第十」(dasamo gahapati aṭṭhakanāgaro),「第十」是那位屋主的名字。

  「一法」(ekadhammo),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任一件事」(any one thing)。

  「欲法、愛法、樂法、靖法(MA.217)」,南傳作「因爲那法貪、那法喜」(teneva dhammarāgena tāya dhammanandiyā),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因爲爲了法而想要,在法中歡樂」(because of that desire for the Dhamma, that delight in the Dhamma),並引注釋書的解說,這是指對「止、觀」的欲貪(chandarāga)。

  「非有想非無想處(MA.217)」,南傳無,菩提比丘長老解說:「非有想非無想處不被提及,因爲用爲毗婆舍那的隨觀所緣,它的構成因素在太精細的狀態。」

  「招提僧」,AN.9.20作「四方僧團」(cātuddisaṃ saṅgh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四方的僧團」(the Saṅgha of the four quarters)。

  「被造作的、被思惟的」(abhisaṅkhataṃ abhisañcetayit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被意志所建構與生産」(is constructed and produced by volition, AN.11.16)。

  「穿一對衣服」(dussayugena acchādes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贈一對衣服」(presented a pair of cloths)。

  「[值]五百[貨幣]的住處」(pañcasatavihār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一個值五百的住處」(a dwelling worth five hundred),並解說,這是指五百kahāpaṇa(貨幣),kahāpaṇa爲當時貨幣標准單位。

✿ 继续阅读 ▪ 中部53經 有學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