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所有的人百年之後也將無余死亡。所以內外器情所攝的諸法都無有恒常堅固的,即是所謂的生際必死、積際必盡、合久必分、堆際必倒、高際必墮。
生際必死:凡是親怨、苦樂、賢劣及一切分別念也都是無常的,無論何人,即便是高如天空、厲如霹雳、富如龍王、美如天仙、豔如彩虹,死亡突然到來之時,也無有刹那的自在,只能裸體空手離開人間。雖對財産、親友、眷屬、部屬、弟子、仆從、飲食等一切受用依依不舍,此時也只能舍棄,猶如從酥油中抽出毛發一般獨自而去。縱然是數千僧人的上師也不能帶走一個弟子,即便是數萬部落的首領也不能帶走一個仆人,哪怕是執有南瞻部洲一切財産的主人也無法帶走一針一線,甚至自己所珍愛保護的身體也要舍棄。有些人雖然活著的時候身著綢緞、口飲茶酒、身居高位、美如天人,但他們的身體死後也只是一具屍體,東倒西歪地放在那裏,令人見而生畏。如米拉日巴尊者言:“見而生畏之屍體,本爲現在之身體。”死後,用繩子捆綁,用布幔遮蓋,以土石墊靠,將其碗扣于枕邊(藏族民俗,即將死者生前使用之碗扣于其屍體枕邊),無論活著時如何可愛端嚴的人,此時都將成爲悲慘至極、令人發嘔之處。以前在世時在層疊舒適的床上身穿溫暖羔皮,頭枕柔軟皮毛,甚至睡覺醒後稍有不適,就要左右翻轉。但死後,只是在身下墊上一塊石頭或者草坯,頭上布滿灰塵。現在有些一家之主認爲:如果我不在了,我的家人將挨餓受凍而死,或者被怨敵所毀,或爲大水溺死,因現在他們所擁有的一切財富和幸福都是唯有依靠我才得到的,所以他們不能沒有我。但這些人死後,他們的屍體僅是被親友火化或投到水中,或者丟到屍陀林,爾後他的親人便心安理得了。死亡時無有任何伴侶,只有自己一人獨自漂泊于中陰界,所能依靠的只有正法。所以從現在起應當再叁思維盡力精進修持正法。
積際必盡:同樣一切積聚終將散盡,即使統治南贍部洲的國王也有淪落爲乞丐的時候。許多人上半生受用圓滿,下半生一切財産受用耗盡饑餓而死;雖然有的去年擁有數百頭牦牛,但遭到大雪或其它災難,今年淪爲乞丐;昨日地位顯赫、財富圓滿的富豪,被仇敵摧毀,今天成爲乞丐等等有許多我們親眼目睹的實例。受用財物不可能常有,所以應當反複觀想思維而廣施財物。
合久必分:一切聚合終將分離,某地的大市場或大法會雖然集聚了來自四面八方、成千上萬的人,最終他們也將各奔東西。雖然現在師徒、主仆、施主福田、道友、兄弟、夫妻等和睦相處,但最終無論如何也無法不分離。若突然出現死亡或暫時的惡緣,則立即會分離。這些都是無法確定的。現在朝夕相處的道友、家人等這些人不久必將分離,所以互相不應嗔怒、爭吵、鬥爭、發生矛盾等,應當思維不一定長期相處,很快就會分離,因此在極爲短暫的歲月中應互敬互愛,和睦相處。如帕單巴尊者言:“夫妻無常猶如集市客,切莫惡語爭吵當熱瓦31。”
堆際必倒:一切修砌成的建築都將倒塌,昔日,興旺發達的城市和寺廟都有賢德之士管理和主持,但如今僅留存下遺址,並已成爲鳥窩雀巢。如天子赤松德贊時期,由幻化工人32修建、邬金第二佛(蓮華生大士)開光的桑耶33叁層寶頂宮殿也遭受火災,毀于一旦。法王松贊幹布時,如尊勝宮34般的紅山35宮殿,如今連基石也不存在了。我們對現在如同蟲穴般的城市、住宅、寺廟等如何珍愛耽著又有何用呢?所以應象噶舉派諸前輩高僧的傳記中所說的那樣:“背井離鄉,奔赴異地,居住岩洞,與野獸爲友,完全舍棄衣食名譽。”爾後徹底依止噶當四依處,即:心依于法,法依于貧,貧依于死,死依于幹涸之壑。我們應誠心觀修此圓滿四法。
高際必墮:英勇無比、極具權威,如我乳輪王是統治四洲的金輪王,並主宰叁十叁天,與帝釋天王同坐一座(處于同等地位),能戰勝阿修羅,但最終也墮落于地上,于一切欲望未滿足中死去。如今我們所見到的國王、教主、尊者身邊的眷屬、地方的官員等,所有具有權勢、地位的人也無一是恒常不變的。可以見到去年給他人判刑的官員今年卻成了階下囚的現象,因此,無有恒常地位有何用呢?所以我們應當誠心修持能獲得無有衰敗、人天應供、圓滿正等覺果位之正法。
同樣親怨也是無常的。從前,嘎達亞那尊者去化緣,看到一施主懷抱著兒子,津津有味地吃著魚肉,並且用石頭打了正在啃食骨頭的母狗。尊者以神通觀察,發現那條魚是施主父親的轉世,那條母狗是他母親的轉世,前世殺害自己的仇人轉生爲他的兒子來償還宿債。觀察後尊者說了這樣的偈頌:“口食父肉打其母,懷抱殺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輪回之法誠希有。”可見此生許多人雖然成了自己的主要仇人,後來也會變成朋友,互相交親,關系異常親密。雖然是父母兄弟,有些卻爲了微薄的財産受用而心生嗔恨以致互相殘害。雖然是家人或親戚,但也有因暫時的瑣事之故而成爲仇敵甚至互相殘殺。所以一切親怨都是無常的,應當反複思維以大慈大悲心愛護所有的人。
苦樂也是無常的。許多人上半生富裕快樂下半生窮苦潦倒;也有上半生痛苦下半生幸福;又有許多上半生爲乞丐而下半生變成國王等。譬如:米拉日巴尊者的伯父,上午(爲兒子)迎娶新娘大擺喜宴,下午房屋倒塌而痛苦哀嚎的悲慘情形也是無法想象的。然而爲求正法所作的苦行,雖然暫時感受了許多痛苦,最終將獲得無上的安樂,就象往昔出世的諸佛以及米拉日巴尊者等前輩們那樣。有些雖然以造惡業而積累受用、獲得了暫時的快樂,最終也將會感受無邊的痛苦。例如,從前尼洪國家,最初降了七天的糧食雨,接著降了七天的衣服雨,之後又降了七天的珍寶雨,最後降下了土雨,所有的人被埋于土下,死後轉生到惡趣。因此說苦樂是無常的,不要患得患失,對于此生世間的一切幸福受用應如丟唾液般的舍棄,應當至誠觀修,追循諸佛前輩們求法苦行、策勵精進、備受痛苦的足迹。
賢劣也是無常的。雖然許多人從世間方面而言能言善辯、知識淵博、機智勇敢,但也有衰敗之時。此時往昔積累的福德已經耗盡,思維顛倒,做事不順,常受他人挖苦,自己遭受痛苦、備受衆人欺侮,以前僅有的少分功德耗盡後,已是一無所有。許多人以前無有智慧,見識淺薄,又被他人稱爲狡猾、虛诳者,後來獲得財富,受用圓滿,別人也很信任,將他看成是賢善和見多識廣之人。正如有謂:“狡者年老成主人。”從出世間法方面而言,有這樣的俗話:“具證年老求學問,舍士年老積財物,法師年老成家長。”許多人雖然上半生是抛棄一切世間瑣事的舍事者,下半生卻努力積聚財物;也有上半生是爲人傳法的阿阇梨,下半生卻成了獵人、竊賊或強盜;還有些上半生是持戒清淨的戒師,下半生卻子嗣成群。反之,也有些上半生唯造惡業,下半生唯一修持正法而獲得成就,或者雖未獲成就但已入佛門,死後往生清淨刹土。所以現在的賢劣只是刹那的顯現,無有任何是恒常、穩固的。有些人自己偶爾生起一點點出離心和厭世心,只是表面上修行相似之法,世間人也因此認爲他是賢善的,後來又有了施主和弟子在足下恭敬頂禮,這時他們自己沒有詳細觀察自相續,反而真的認爲“我已如何如何了……”生起傲慢心,一切行爲一反常態,認爲“我什麼事都可以做了”,這真正是著魔了。
在未斷除我執、未生起無我之智慧、未得到聖者果位之前,賢劣的顯現都是無常的。所以我們應當恒時修習死亡無常,觀察自之過失,恒常處于低劣位,生起出離厭世心,叁門調柔不放逸,一切有爲觀無常,思維輪回之痛苦,恒時處于強烈的信心和深深的厭離心之中。如米拉日巴尊者言:“無人山谷岩洞中,恒具出離厭世心,上師乃爲叁世佛,強烈堅信永不離。”應當如此修行。否則,這些暫時的分別念是無常的,無法確定將來變成怎樣。從前有一人,親友都變成了仇敵,後來他入了佛門並修行成爲一位了不起的唐巴比丘,風心獲得自在,可以在虛空中飛行。一天,他供施食子時集來了許多鴿子,他想:如果我有這樣龐大的軍隊,就能夠消滅那些敵人。因當時的惡念沒有轉爲道用,後來他還俗成了軍隊首領。
同樣,暫時以上師和善友之助緣,雖獲得修法的良機,但凡夫的想法是無有恒常可信的,所以應當日日不斷專注修法,活到老,修到老。如是思維各種喻義,應深信上至叁有之頂下至無間地獄之間,無有絲毫恒常穩固的,都是遷變增減的本性。
思維死緣無定而修無常
我們南瞻部洲的人有出生就必定會有死亡,但死的方式、死緣和死的時間是不定的。即于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以何因緣死亡誰也不能確定。于此世間,生緣很少,而死緣衆多,如阿阇黎聖天(聖提婆)說:“死緣極衆多,生緣極稀少,彼亦成死緣。”如火、水、毒、險地、野人、猛獸等等死緣很多,生緣卻微乎其微,而且生緣中自足所需的衣食等也都將成爲死緣,食用有毒的食物或者雖然無毒暫時爲有利于身體而食用卻變成毒物,或者不適應中毒36而成爲死緣的也有許多。尤其當今時代,有許多人過分喜愛肉食,肆意食用血肉,因此似乎沒有不染上“瑪敦”病或“夏珍”病的37。此外由于飲食不當,患腫瘤、涎分、水腫病而成爲死緣的也不計其數。爲追求財富和名譽等而奔赴殺場,或遭遇凶猛野獸而被吞食、隨意渡水而被溺死等成爲死緣的不可勝數。
此外,因死緣多種多樣所以死期不定。有些在母胎中便已死亡,也有些剛剛出生就死了,還有些剛剛學會爬行就夭折,也有些在壯年時死亡的,有些是衰老而死的,有些是因未及時治療而死的;有些因長期患病臥床不起于瘦骨嶙峋中死去並且死不瞑目,也有很多患了“洞特”病38的人在食物還未吃完、話還未說完、事情還未做完中死去,還有些自殺而死。在以上無數死緣之中,生緣卻如風中殘燭,極其…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04 壽命無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