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漢傳佛教禅宗如何依止善知識

  

漢傳佛教禅宗如何依止善知識

  

在大慧妙喜禅師與竹庵士珪禅師共住雲居後山雲門寺期間,他們合力編纂了明代以來最富盛名的禅門師資教授名著《禅林寶訓》。《寶訓》中重點描述了漢傳佛教禅宗依止善知識核心要義,其中叁點至關重要,第一,強調依止阇黎,實爲入道捷徑;第二,強調師徒相契,無人能作離間;第叁,強調敬師重法則必成大器。這叁個重點,實爲佛門任何宗派都必須遵循的依止法要義,今特爲拈出,佛門弟子,幸共參研!

  

一、《禅林寶訓》特別強調“依止阇黎、入道捷徑”雲:“萬庵天性仁厚,處躬廉約,尋常出示語句,辭簡而義精,博學強記,窮诘道理,不爲苟止而妄隨;與人評論古今,若身履其間,聽者曉然如目睹。衲子嘗曰“終歲參學,不若一日聽師談論爲得也”!(《記聞》【原文】)”

  

   意思是說:“萬庵和尚所禀之天性,既仁慈,又忠厚,處己最爲廉約。尋常出言開示于人,言辭雖簡而義理至精,學最廣,記猶強,善能窮究詳诘其中旨趣,于理于事,決不苟且而止息,又不虛妄而隨人言說。凡與人評論古今事理,說得最清白,猶如自己親到其間,使聽者了然如目所見。衲子嘗曰:我輩終歲參學,不如一日聽師談論,深有所得也!”

  

二、《禅林寶訓》強調“師徒相契、誰能離間”雲:“水庵曰:“佛智先師言,東山演祖嘗謂耿龍學曰:山僧有圓悟,如魚之有水,鳥之有翼。故丞相紫岩居士贊曰:師資相可,希遇一時,始終之分,誰能間之?紫岩居士可謂知言矣!”“比見諸方尊宿,懷心術以禦衲子,衲子挾勢利以事尊宿,主賓交利,上下欺侮,安得法門之興,叢林之盛乎”?(《與梅山潤書》【原文】)”

  

   此節明師資道合,佛智先師言:“東山演祖嘗謂耿龍學曰:山僧有圓悟,如魚之有水,鳥之有翼。”此見其得人之相孚也,有水乳針芥之相合。如魚有水者,乃劉玄德得武侯時,雲長翼德皆不悅。玄德雲:“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君請無複言。”重孔明以曉二人也。丞相張浚,字德遠,號紫岩居士,紹興初,拜封爲和國公,問道于圓悟勤禅師。嘗爲贊曰:“凡師資之相可相得授受相應,可謂千載之奇逢,而不多遇,如雲龍風虎之一時也,始終相契,有一定之素分,是誰得而間隔之哉?”紫岩居士,可謂知人之言也。師資者,師乃人之模範,爲人之長,訓物之規;資者,助也,助發己身之行業。又師以道傳于弟子,弟子資學于師,非即謂師徒也。“及見諸方尊宿,巧用心術,以禦(使用)衲子,而衲子所挾者,唯勢與利以事尊宿,致使主賓所交者皆利也,上下所懷者皆欺也。如此,又安能得法門之興,叢林之盛乎?”

  

叁、《禅林寶訓》強調“敬師重法、必成大器”雲:“月堂曰:“黃龍居積翠,因病叁月不出。真淨宵夜懇禱,以至燃頂煉臂,仰祈陰相。黃龍聞之,責曰:生死固我分也,爾參禅,不達理若是。真淨從容對曰:叢林可無克文,不可無和尚。識者謂真淨敬師重法,其誠至此,他日必成大器”(《北山記聞》)。”

  

意思是說,月堂和尚講:“黃龍和尚,居積翠時,因病叁月不愈,未出方丈。真淨至午夜,誠懇禱祝于叁寶前,以至頂上燃香,臂間灼燈,以作供養,仰祈神力陰相致助,使師病愈,則法有所賴也。黃龍聞而責之曰:“生死固吾定分,苟可免乎?爾爲參禅衲子,不通曉道理亦至于此!”真淨從容對曰:“叢林可以無我克文,必不可無和尚!”禱祝之意,法源所系也。識者謂真淨敬師重法,其誠切至此,則他日之成大器,不待言也。”

   禅門的依止法,雖然不象《廣論》菩提道次第的邏輯那樣多而且密,但各個要點的深刻與人性化,有如珍珠在盤,粒粒皆精,由點及面,可以窺見整個漢傳禅宗的獨立個性。這,絕不是一個缺乏次第的宗派——它的次第,必須經由你本人融盡了各類形式期待以後,才能有望見聞;這,也絕不是一個缺乏道前基礎(念死、無常等正念)的宗派——它出離心的大道,完成在深厚認同世間不圓滿性、而和光同塵的平常心中!

   其實,以禅宗爲代表的漢傳佛教宗教信仰,早已達到了人類宗教文明認識範疇以外的又一個全新指標,這,是一天一天正在爲我們所處時代所印證的!禅宗,正在引導人類宗教文明,走進又一個嶄新的春季!

   共勉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