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複金振卿書示正確對待燒紙錢

  

複金振卿書示正確對待燒紙錢

  人之入道,各有時節因緣。既因文鈔而知佛法,從事修持,即是皈依。不必又複行皈依禮,方爲皈依。不行皈依禮,不名皈依也。但願汝能依到底不中變,即真皈依,又何須每日頂禮于不慧也。果以禮不慧之禮以禮佛,則彼此均得巨益矣。

  

  錫箔一事,雖非出佛經,其來源甚遠。古農雖不知來源,所說本于天理人情。何得又自作聰明,不以爲是。光昔看《法苑珠林》[1],忘其在某卷,有二叁頁說錫箔(此即金銀)及焚化衣物(此即布帛)等事。其文乃唐中書令岑文本,記其師與一鬼官相問答等事。其人仿佛是睦仁茜,初不信佛及與鬼神。後由與此鬼官相契,遂相信。並令岑文本爲之設食,遍供彼及諸隨從。睦問冥間與陽間,何物可相通,彼雲金銀布帛可通。然真者不如假者,即令以錫箔貼于紙上,及以紙作綢緞等,便可作金及衣服用。此十余年前看者,今不記其在何卷何篇。汝倘詳看,當可見之。其時在隋之初,以此時岑文本尚在讀書,至唐則爲中書令矣。

  

  汝之性情,過于自是。古農所說,雖未知其出處,然于天理人情,頗相符合。汝尚不以爲然,便欲全國之人廢除此事。倘真提倡,或受鬼擊。世有愚人,不知以物表心,專以多燒爲事,亦不可。當以法力心力加持,令其變少成多,以遍施自己宗親與一切孤魂則可。若供佛菩薩,則非所宜。佛菩薩豈無所受用,尚需世人之供養乎。但世人若不以飲食香華等表其誠心,則將無以作感佛菩薩之誠。愚人無知,縱用此以供佛,于一念誠心上論,亦有功德。喻如小兒供佛以沙,(阿育王前身事)尚得鐵輪王報。

  

  若愚人不知求生西方,用許多金錢,買錫箔燒之寄庫,實則癡心妄想。俗人以自私自利之心,欲作永遠做鬼之計,恰逢不問是非,只期有佛事得經資之俗僧,便隨彼意行之。故破地獄,破血湖,還壽生者,實繁有徒。

  

  然君子思不出其位,但可以此理自守,及爲明理之人陳說。若執固不化之人,亦不得攻擊。以致招人怨恨,則于己于人于法,皆無利益也。汝果真欲皈依,當以吾言爲准。否則縱親來皈依,亦是有名無實。有何師弟之誼,與皈依之益乎。祈慧察。(法師文鈔叁編卷二〈複金振卿居士書〉)

  


  [1] 《法苑珠林》卷第六·舍宅部第十一,感應緣(略引六驗)唐眭仁茜:“初文本將設食。仁茜請有金帛以贈之。文本問。是何等物。茜雲。鬼所用物。皆與人異。唯黃金及絹爲得通用。然亦不如假者。以黃色塗大錫作金。以紙爲絹帛。最爲貴上。文本如言作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