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法門的宗旨

  

淨土法門的宗旨

  修持淨土念佛法門,當以信願行爲宗。信者,當笃信佛力。彌陀如來在因地中,發四十八願,願願度生,中有念我名號,不生我國,誓不成佛。今者因圓果滿,故我今念佛,必得往生。次信佛力慈悲,攝受衆生,如母憶子。子若憶母,如母憶時,定蒙接引。次信淨土法門,如永明[1]禅師四料簡所言。較諸余法,其間大小難易得失,迥然不同。雖有余師稱贊余法,不爲所動。乃至諸佛現前勸慰,令修余法,亦不退轉,此乃真所謂信也。願者,願以此生誓往西方。不取多生修習,于穢土中頭出頭沒,從迷入迷。複願既生西方,回至娑婆,度脫一切衆生。行者,真實依教起行。《大勢至念佛圓通章》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叁摩地[2],斯爲第一。則知念佛之法,當都攝六根。都攝六根之前,尤當先攝二叁根。二叁根者,何也。即耳、口、心是也。將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口中念得明明白白。心中念得明明白白。耳裏聽得明明白白。稍有不分明處,即是不真切而有妄想(只念不聽、易生妄想)。念佛固要字句分明,不加思索。其他看經亦然。切莫一路看一邊分別,則獲益少而情想多。(文鈔叁編卷四〈淨土法門說要〉)

  淨土法門,叁根普被,利鈍全收。乃如來普爲一切上聖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于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此法門,以信、願、行、叁法爲宗。信,則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極樂世界是樂。信我是業力凡夫,決定不能仗自力,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信阿彌陀佛,有大誓願。若有衆生,念佛名號,求生佛國,其人臨命終時,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願,則願速出離此苦世界,願速往生彼樂世界。行,則至誠懇切,常念南無(音納莫)阿彌陀佛,時時刻刻,無令暫忘。朝暮于佛前禮拜持誦,隨自身閑忙,立一課程。此外,則行、住、坐、臥、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時當默念,不宜出聲。宜只念阿彌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難念。若衣冠不整齊,或洗澡、抽解[3]、或至不潔淨處,均須默念。默念功德一樣,出聲于儀式不合。無論大聲念,小聲念,金剛念(有聲,而旁人不聞。)心中默念。均須心裏念得清清楚楚,口裏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聽得清清楚楚。如此,則心不外馳,妄想漸息,佛念漸純,功德最大。(文鈔續編卷上〈一函遍複〉)

  須知念佛根本道理,是要人生信發願,求生西方,了脫生死。不可只發求世間富樂,不求生西方。能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世間災難,亦可消滅。(文鈔叁編卷一〈複甯德晉居士書九〉)

  


  [1] 永明延壽(904-975),宋時高僧,傳爲彌陀化身,爲淨土宗第六代祖。本是禅門法眼宗第叁代師,但于淨土念佛,亦極精進,日課佛號數萬,作四料簡,倡禅淨雙修。因住杭州永明寺,故又稱爲永明大師。

  

  [2] 叁摩地,又作叁昧、叁摩提等,漢譯爲定,即住心于一境而不散亂的意思。

  

  [3] 抽解,大小便之時。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