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法門特點

  

淨土法門特點

  淨土法門,谛理甚深。唯佛與佛,乃能究盡。由其大小不二,權實一如。以故上自等覺菩薩,下至逆惡凡夫,皆須修持,皆得成辦也。末世衆生,善根淺薄,匪仗佛力,將何所恃。倘能仰信佛言,生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加以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敦倫盡分,閑邪存誠。果能如是,萬無有一不往生者。淨土經論,文義顯明。淨土修持,隨機自立。既無幽深莫測之悶,亦無艱難困苦之煩。且又不費錢財氣力,不礙職業營生。若能隨分隨力,常時憶念。則神凝意淨,業消智朗。自然身心安樂,諸緣順適。其爲樂也,何能名焉。願見聞者悉皆修持。各懷自利利他之心,共發己立立人之願。恭敬受持,隨緣倡導。展轉流通,令遍國界。俾一切同倫,同沐佛恩,同生淨土,實爲大幸。(文鈔叁編卷四〈印光法師嘉言錄題辭二〉)

  竊維佛法有五乘。(一)人天乘。人乘持五戒,得生人道。天乘行十善,得生欲界天。加四禅四定,則生色無色界天。(二)聲聞乘。修四谛,得四沙門果。(叁)緣覺乘。觀十二因緣,得辟支佛果。(四)菩薩乘。修六度萬行,證菩薩果。(五)佛乘。行大慈大悲,成正等覺。人天乘,而兼菩薩乘佛乘者,其唯淨土法門乎。蓋人天乘,只修五戒十善,俱是有漏[1]功德。惟此淨土法門,乃能出叁界[2],了生死。修淨土者,必須敦笃倫常,恪盡己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加以四弘誓願[3],廣大其心,自行化他。普令內而父母妻子,外而鄰裏鄉黨,皆修五戒十善,並修淨土法門。以深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是人雖系凡夫,實即菩薩。何以故,以心廣大故。(文鈔叁編卷四〈南京素食同緣社開示法語〉)

  


  [1] 有漏,漏是煩惱的別名,有漏就是有煩惱。漏含有漏泄和漏落二義:貪嗔等煩惱,日夜由六根門頭漏泄流注而不止,叫做漏;又煩惱使人漏落于叁惡道,也叫做漏,所以有煩惱之法都叫做有漏法,而世間之一切有爲法,都是有煩惱的有漏法。

  

  [2] 叁界,有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衆生所住的世界,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皆屬之;色界是無淫食二欲但還有色相的衆生所住的世界,四禅十八天皆屬之;無色界是色相俱無但住心識于深妙禅定的衆生所住的世界,四空天屬之。此叁界都是凡夫生死往來的境界,所以佛教行者是以跳出叁界爲目的。

  

  [3] 四弘誓願: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此四弘誓願是菩薩所立,凡是大乘行者皆宜牢記和實踐。

  

✿ 继续阅读 ▪ 淨土法門的要點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