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法門是特別法門

  

淨土法門是特別法門

  修持法門有二種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者,名爲通途法門。若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以期仗佛慈力[1]往生西方者,名爲特別法門。通途全仗自力,特別則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增廣文鈔卷叁序〈近代往生傳序〉)

  以一代時教,皆仗自力以出生死。淨土法門,未斷惑者,仗佛慈力,即可帶業往生。已斷惑者,仗佛慈力,遂得速登上地。乃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不可以常途教道,相爲並論也。(增廣卷二書二〈青蓮寺念佛宣言書〉)

  淨土法門爲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門。若非宿具善根,實難深生正信。勿道儒者不易生信,即通宗通教之知識,亦每每以宗教之義論判之。致于此令博地凡夫,未斷煩惑,即于現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之不思議法,不但不肯自修,而且不肯教人修。以不知此法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彼以宗教之義爲准,故致有此過咎也。使彼最初即知此義,則其利大矣。(續編卷上〈致銘光居士書〉 編者按:文鈔叁編卷叁複秦銘光居士書與此篇相同)

  淨土法門,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其利益與普通法門,大不相同。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門,論淨土法門,由茲自誤誤人,而又自謂宏法利生者,不勝其多。其最初錯點,在不察佛力與自力之大小難易。以仗佛力之法門,硬引仗自力之法門,而欲平論,致有此失。使知佛力不可思議,不能以具縛凡夫修持之力,相爲平論,則凡一切疑惑不信之心,化爲烏有。(文鈔續編卷上〈複善覺大師書(附來書)〉)

  唯念佛法門全仗阿彌陀佛大慈悲願力,若具真信切願,至誠懇切念佛名號,求生西方者,無論根之利鈍、惑之厚薄,皆可于現生臨命終時,蒙佛慈力,親垂接引,往生西方。即往生已,見思煩惱[2]不斷而斷。以西方極樂世界境緣殊勝,一一皆能增長人之功德智慧,絕無令人起貪癡者。此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不得以通途教理而論。世有深通宗教,不信淨土法門者,蓋以通途教理,論特別法門也。(叁編卷四〈一切念佛人往生及不往生之證據〉)

  又須知念佛一法,乃佛一代所說一切諸法中之特別法門。其道理超出一切禅、教、律、密之上。一切法門欲了生死,必須斷盡煩惑,方有了生死分。若煩惱惑業未斷,任憑你見地高,工夫深,智慧大,皆不濟事。此各法門,皆仗自力故難。淨土法門,全仗佛力故易。若有真信切願志誠念佛者,臨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則煩惱不期斷而自斷。以西方所有境界,皆令人增長功德智慧,了無令人起貪癡者。故龍樹菩薩[3]稱爲易行道。馬鳴菩薩[4]稱爲最勝方便。然此不但普度凡夫,實則普度一切凡聖。(文鈔叁編卷叁〈複王雨雪夕居士書〉)

  


  [1] 仗佛慈力,佛力亦稱他力,爲“自力”之對稱。指自力之外,特依佛之力而得度解脫者。如昙鸾曾就龍樹之“難易二道”而判立難行道與易行道之說,易行道即指乘佛之願力,或佛力加持之他力以往生成佛之修行方法。

  

  [2] 見思煩惱,見惑是凡夫在見解上的迷惑錯誤,思惑是凡夫們在思想上的迷惑錯誤,此二惑是衆生流落叁界枉受生死的根源,斷之即能了生死、出叁界。

  

  [3] 龍樹菩薩,又譯作龍猛,南天竺人,生于佛滅後八百年間,提倡中觀性空之學,著作很多,且有大乘佛教“八宗之祖”的美譽。

  

  [4] 馬鳴菩薩,天竺人,是佛滅後六百年間出世的大乘論師,有馬鳴比丘、馬鳴大士、馬鳴菩薩等等尊稱。

  

✿ 继续阅读 ▪ 淨土法門之妙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