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宗第十叁祖──印光聖量大師

  淨土宗第十叁祖──印光聖量大師

   印光(1861─1940),名聖量,又號常慚愧僧,俗姓趙,名紹伊,陝西郃陽(今合陽)人。幼時隨兄讀儒書,受韓、歐等人影響,以辟佛爲事。後漸覺其非,頓改先心,出世緣熟,遂于清光緒七年(1881)于終南山南五臺蓮花洞寺出家,禮道純和尚爲師。翌年,于陝西興安雙溪寺,依印海定律師座下受具足戒。受戒時,以師善書,凡戒期中所有寫法事宜,悉由師作。寫字過多,眼睛充血發紅,幸師于受戒前任湖北蓮花寺照客時,于曬經次,得讀《龍舒淨土文》殘本,即于暇時專念佛號,夜衆人入睡後,複起坐念佛,即寫字時亦心不離佛,故雖忙于書寫,亦能勉強支持,至事竟而目疾痊愈。由是深解念佛功德不可思議,確系即生了生脫死之要道,其後自行化他,一以淨土爲歸,即造端于此。

   旋聞北京紅螺山資福寺爲專修淨土道場,遂于光緒十二年前往,八月入堂念佛,自號繼廬行者。次年正月,朝禮五臺文殊道場,畢仍歸資福,曆任上客堂香燈寮元等職。其間除念佛而外,還深入研習大乘經典,妙契佛心,徑路修行,理事無礙。

   年30,至北京龍泉寺爲行堂,31歲至圓廣寺,繼續專修念佛法門。

   越二年,有本山法雨寺化聞和尚入京請藏,南歸前往訪于師,並邀師同護藏南下。大師即于光緒十九年(1893)至法雨寺,安單寺之藏經樓。旋閉關兩期六載。出關後曾與谛閑法師先後居蓮蓬。

   光緒叁十年,師年44,爲溫州頭陀寺請藏,事畢南旋,仍住法雨藏經樓。

   民國紀元(1912),高鶴年居士再至普陀,取大師文稿數篇至上海,刊登于狄楚青所辦之《佛學叢報》上,署名常慚。1917年,又有徐蔚如居士得其與友人的大師信稿叁通印行,題曰《印光法師信稿》。1918年春,徐又得大師文章二十余篇,印于北京,題名《印光法師文鈔》。是年,大師爲揚州刻經處刻印《安士全書》,由高鶴年居士陪同,途徑上海與狄楚青居士會晤,廣談淨土法門,此爲師弘揚淨土之始。次年再印《文鈔》讀編,其後二年,更有增益。1922─1926年間,又疊次增廣,題書名爲《增廣印光法師文鈔》,由中華書局印行。

   1919年,大師爲印經事,再次同高鶴年居士一起至滬,爲簡玉階兄弟並諸居士詳說淨土法門,簡氏兄弟由是信仰淨土,其後捐南園住宅創辦佛教淨業社。

   1922年,再因印經事到上海,真達和尚請其暫住太平寺,施省之、王一亭、黃涵之、關絅之等居士,經常前往問法,大師諄諄以淨土爲勸,各地聞名來函要求皈依或于信中問法的也很多,太平寺亦漸以淨土道場出名。世界佛教居士林之成立,請大師爲導師,據師之宗旨組織蓮社,倡導念佛法門;上海佛教淨業社之成立,師亦常加指導。居士林及淨業社隨後分別發行《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和《淨業月刊》,則經常發表大師弘揚淨土的書信和文章,不久淨土宗風就于上海大振。

   1923年,在大師倡導下,南京成立放生念佛道場,創立佛教慈幼院,推廣佛教慈善事業,弘揚淨業思想,接著念佛放生等活動遍大江南北。

   1924年夏,弘一大師從溫州廣福寺出關,至普陀山參禮印光大師,侍關七日,受益良多。兩大師普陀之會,爲後來的共弘淨土法門、互爲護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1930年2月,應真達法師請,移居蘇州報國寺閉關,于關中佛課余暇,以文字弘法。同時將前所印佛教經書數萬冊,交明道師在上海成立“弘化社”流通,1931年春,弘化社在上海正式成立。爲便于工作,後經大師建議,遷至蘇州報國寺。

   1936年,東北日軍挑起事端,滬上佛教同人,在上海覺園佛教淨業社啓建“護國息災”法會,大師應邀,破關前往說法,一時轟動全上海,皈依者千余人。大師時聞綏遠災情嚴重,即以所得香敬2900余元盡數捐去,再自撥原存印書款1000元爲倡,籌資再助。及回蘇,衆在車站迎接,請師上靈岩山一觏 (音ɡòu)近年複興景象,師猶急往報國,取折彙訖,而後伴衆登山,師辦事之認真于此可見。

   蘇州木讀靈岩山爲真達法師請示于大師,所立的十方專修淨業道場。寺之一切規約、章程,悉秉大師之志而定,叁四年來以舊堂狹隘,不能容衆,時正設法改建堂寮從事葺新,內外設施,請益多緣而仰承指導,靈岩訖此日就振興,故請大師往山指導。靈岩山寺爲今我國淨土宗之又一大道場,亦靠大師之力。

   1937年冬,蘇州淪陷,大師不得已順妙真法師等請,移錫靈岩,安居才滿叁載,不料智積菩薩顯聖之刹,競成大師示寂歸真之地。

   大師之示寂預知時至,早于1940年春于《複章緣淨居士書》中雲:“今已八十,朝不保夕。”又雲:“光將死之人,豈可留此規矩。”十月二十七日略示微疾,次日集衆雲:“靈岩住持未可久懸,即以妙真師任之。”衆表贊同,即擇于十一月初九日爲升座之期。師雲:“太遲”。改選初四,亦雲:“遲了”,後擇初一,始點頭說:“可!”大師即對衆開示靈岩山寺沿革,達二小時之久,猶共商各事,恬適如常,無諸病態。初叁日便後洗手念佛禮佛,晚仍進稀粥碗許,語真達和尚雲:“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言畢,即大聲念佛,2時15分索水洗手畢,起立雲:“阿彌陀佛接引,吾去也。大家要念佛,要發願,要生西方。”說後,即面西端坐椅上一心念佛。3時許妙真法師至,大師囑其“維持道場,弘揚淨土,不要學大派頭”。後不複語,惟唇動念佛。5時,在大衆念佛聲中含笑安詳西逝,如入禅定。

   大師生于清鹹豐十一年辛酉(1861)十二月十二日辰時,寂于民國二十九年庚辰(1940)十一月初四日卯時,世壽80歲,僧臘60夏。翌年二月十五日佛涅槃日,適大師西逝百日之期舉火茶毗,得五色舍利百余顆,大小舍利花及血舍利千余粒,齒全存,頂骨裂五瓣如蓮花。奉靈骨塔于靈岩山石鼓東南,印光大師塔院內。

  綜觀大師一生由儒入釋,提倡因果報應而挽頹風正人心,因人根器陋劣,非實行信願念佛,決不能了生死輪回。故凡請益者,不拘貴賤賢愚,男女老幼,皆以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及因果報應,生死輪回等實事實理諄諄啓迪,令生憬悟,以立爲人處世之根基,進一步以真爲生死、發菩提心,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之坦途爲要道,使切實奉行以作超凡入聖之捷徑。大師雖通宗通教而從不談玄說妙,務使聞者能知而奉行即得實益。生平不作寺院住持,不收出家剃度之徒,而皈依大師弟子甚衆,一生所收皈依弟子不下十萬人。依教奉行得遂生西者,亦難勝舉,且化及囹圄及異類。大師常持大悲水、米救諸病危。大師厚以待人,儉以自奉,凡善信供養香敬,悉代廣種福田,捐助急赈、救濟饑貧、贊助各慈幼院。大師所創辦之弘化社,印贈經書500萬部,佛像百余萬幀。維護法門,中興淨土宗功難思議,故寂後被尊爲我國淨土宗第十叁祖。著作均收入《印光法師文鈔》正編、續編、叁編之中。大師居本山曆叁十八年,爲本山各寺庵等所作碑記、序跋、疏、傳記等叁十余篇,亦大都收入《文鈔》之中。 (林克智:《普陀山曆代住持傳》〈附編一、近代住山高僧傳略〉)

✿ 继续阅读 ▪ 大師的淨土思想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