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雲鄉禅師 法語一百則 之九

  雲鄉禅師《法語一百則》之九

  1,文殊菩薩在佛教裏代表“智慧”,文殊是“妙吉祥”的意思。有智慧的人一定會獲得勝妙吉祥!那有智慧究竟是指什麼呢?智慧的人做事在利己的同時還幫助他人——自利利他——雙贏;無智慧的人爲自己,甚至傷害他人——損人利己——最終竟然損人不利己!皈依大智文殊菩薩。

  2,“感恩的心”——幸福的發端!修行——從感恩開始……

  3,因爲沒有安全感,我們不斷製造事物;因爲不斷製造,我們更加沒有安全感!……六祖大師說:“汝若返觀,密在汝邊。”慧明于言下大悟。——你如返觀自己,就會看見自己製造的迷惘,這是個大秘密,如果明白過來,解脫就在當下發生……

  4,鈔票誠可貴,名利價彌高,當下若快樂,二者皆暫抛;活著真美好,別忙太辛勞,睡個安穩覺,出門添歡笑,放松休息好,開心是正道。

  5,有時候靜靜地坐著,幾個深呼吸之後,“體會自己當下的存在”,說不定我們的生命馬上就會有大大的不同!因爲我們看見從來沒有看見過的自己——我們此刻存在。返觀的當下,我們早就存在,從沒離開,也無法離開,只是自己迷失了。只需即刻返觀,當下恒在……不來不去,不生不滅。

  6,當我們與自己當下的存在不斷聯結,就會開始發現無限,再觀自己,生生死死的肉身只不過一飄落的塵埃爾!

  7,“全然的接受自己此刻的存在狀態”,這需要非常的勇氣!不斷戰鬥的敵人正是自己……總想改變自己什麼,總是對自己不滿,對自己的業力命運,身心情緒……對當下的自己,從來沒有全然的說過“是”,其實說“是”的時候此刻恰恰已經圓滿,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就是傳說中禅的“無修無證”啊!

  8,食下叁寸成何物?“米田共”!……吃(癡)

  9,人生的富足和意義不存在我們之外,生命裏也不只是“我有什麼”或“我沒有什麼”,真正的富足就是此刻我們已經完整的存在,當下我們就是圓滿!

  10,不“了解”自己的人,也無法“理解”別人。所謂的理解,很多時候都是“猜測”和“推測”……

  11,只有開始觀察自己,認識自己,檢討自己,穿越自己,接納自己,修行自己,生命從此以後將大大不同。這一切都離不開當下對自我狀態的覺知……

  12,讓一切自然發生,自然結束!欣賞——享受——而不是以我爲尊的掌控。

  13,假如,此刻不幸福,還要等到何時?如果,幸福在未來,那只是個想法!我們擁有的只能在此時此地……當下即幸福。

  14,地球,宇宙塵埃爾。我們,地球塵埃爾。明心,一切皆塵埃爾!

  15,過去何必思量,現在莫要緊張,未來無需恐慌,念佛自然吉祥!

  16,回頭是岸——爲什麼“回頭”才“是岸”?我們向前去追求不就是要快樂嗎?可知道這個追求的想法和行動,恰恰是讓自己不快樂的罪魁禍首。想想原因,追求預示著什麼?預示著未來的快樂嗎?不,預示著當下你正在受苦。回頭看當下,想逃離去追,即預示當下的苦,越追就越苦!停下——回頭是岸

  17,苦,佛法一普遍真理!包括感受上的苦痛和物質物的衰敗。總覺得可以有快樂,因此不斷追求。本質是苦,所謂的快樂只是換個苦的方式,也就是緩解苦,由緩解得來的“快樂”持續一定時間,就會成爲苦,于是再尋求緩解,忙忙碌碌。佛法說苦不是要去逃避,而是看清苦的本質,尋找苦因,及苦的滅除。

  18,法無我。法,指一切存在。存在的一切都是由其他事物(條件,緣)的和合依存,單獨存在的事物不存在,這就是“法無我”。這個理解可以帶來偏執的消除,我們看事物不再會一根筋,會看見很多因素造成某種結果,所謂:如是因,如是果;有因有果,緣起緣滅!

  19,人無我。指“我”絕不存在,存在的只身心的合,常說“我的身,我的心”,一切只是“我的…”。感覺裏有“我”存在,這恰是意識衍生的錯覺,凡人就爲這錯覺而活。有人遠罵,話語不撞擊到身,不撞擊到心,爲什麼難受?因爲刺激了那錯覺的“我”。身心合的“現象我”佛法不否定,意識上的“想象我”無——無我之教!

  20,無常,佛法重要的一個真理面向。存在都是不常恒的,時刻變化,不確定。任何事物,深觀,沒有不是無常的,這是一個普遍真理!法的思維,無論修行什麼,都離不開這個正見爲基礎。無常觀如果建立,執著就開始減少,當看見一切都在傾刻就謝滅,厭離自然就會生起。這就是真正的“出離心”——無欲

  

  

  21,﹟禅修﹟,無論心裏升起什麼,都可以是禅修的所緣,鍛煉正念及正知……但是,必須根據無常,無我及苦去思維!因爲這是根本實相。思維必須依這叁個真相爲明燈,這就是向上一路,可以帶來洞悉一切的智慧,和煩惱的究竟止息。

  22,凡事多換幾個角度去思維,也許還有很多意外風景在等待!擁有的人不一定有時間去欣賞,會欣賞的人也沒必要一定擁有……擁有而沒有欣賞,和沒有擁有又有什麼區別?

  23,“慈悲”,不是想去爲別人“負責”,發展成爲“掌控”,不如自己“理想”,最後衍生出“嗔恨”。恨自己沒能力改變別人,還是恨別人不夠自己理想!一切都是“自我”在折騰啊…萬物自有他的軌迹,我們的慈悲只是個助緣,不要讓自我成爲審判者。內因不化,外緣白費。我們可以滿滿悲憫,但得內心平靜!

  24,擁有許多佛教知識,面對煩惱,卻常顯得沒法!?忘了“讀心”!閱讀心裏的所有感受,看看這些是什麼?如何産生?爲什麼會被感受左右?它如何消失?誰是這感受的人?感受永恒嗎?修行不是不看不聽不接觸……而是當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外界色聲香味觸法的當下,就正是修行之時。

  25,佛法的修行,不在于知識的多少,不在于方法的難易,而在于身體力行,在于實踐,與生活聯結!指導你認識當下的身心狀態,看清問題的所在,做出調整,這就是修行!此刻不修行,更待何時?此刻的一切才是我們的真實,過去未來都只是個想法!我們卻往往活在想法裏,錯過每一個當下的修行。改變只在當下!

  26,一切皆在流逝!都只是生滅滅生,不斷滅去…放過一切,事情過去很久還在生氣,是自己過不去了。沒有過不去的事物,只有放不下的執著…停!

  27,無語,默觀——當下你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沒有什麼可以汙染你的,只要你離開此刻混亂的心緒。哪怕只是片刻……試試,讓自己保持一分鍾甯靜——成爲出水之蓮。

  28,沒有比當下更重要的事情!此刻,你就在你腳所在的地方,你還能在哪裏呢?回來吧!——看當下

  29,內心不甯靜,那才是大不幸!“安靜”增添了美麗。因爲我們已經動到靜不下來了,試著讓自己在一分鍾之內保持身心的安靜,無論什麼姿勢,都絕對不要動,注意看自己當下的狀態,就一分鍾!保持……保持……這將會是一個奇妙的旅行!

  30,那個“我”不被紅塵滾滾所錘煉,不被刺激,不被侮辱,不被刀砍劍伐......那個對于“我”的執著,就永遠不會被消磨幹淨!靜靜的坐在那兒等待“無我”,你又怎麼會等得到,恐怕永遠都只是看見那個充滿執著的“我”哦!因此,佛法很簡單,但是要修煉卻是一件精雕細琢的好大工程,需要耐心,堅韌,深刻……

  31,業力,一種慣性,定性的思維認知模式,認同“某些事物注定無法改變”的命運泥沼!有人曾問佛陀:你是人嗎?佛答:不是!你是天神嗎?不是!你是宇主嗎?不是!…那你是?佛說:我什麼也不是,也不想成爲什麼!親愛的朋友,你是什麼?其實,你可以什麼都不是…試試看吧!什麼都不是這是一個奇妙的經驗…

  32,星期天,你完全可以修行活在當下!忘了昨天和明天的工作負擔……昨天已去,明天未來,活在今天,好好享受,無論是和家人朋友一起做飯吃飯,還是出去走走,還是自己一個人靜靜地陪陪自己,都是幸福的事情吧!現代的人,真是太緊張和忙碌了,一顆心是需要適當放松的,適當放松身心也是一種修行!

  33,有所依靠得來的快樂,不是興奮就會沮喪。真正的快樂是這顆心不再去依靠,那這個快樂就成爲一種平衡,不斷滋養人生,到達終點。無依之樂!

  34,很多時候別人簡單的表情或動作,馬上聯想,越想越複雜,深陷預想的泥沼裏……不理我?這表情?啥意思?……其實,一切很簡單!即使有人有意如此,也看成簡單,依然真誠慈悲的去對待。實在無善緣,那就放下!不受影響的心,平靜快樂!

  35,務實——吃飯求飽,不必上好;穿衣求暖,不是爲眼。務虛——吃飯不飽,但求上好;穿衣不暖,就爲惹眼!現在就是一個“玩虛”的時代,結果人人“剩虛”!

  36,我們總是希望還沒得到滴,渴望自己此刻沒有滴,奢望別人正在享受滴,忘了用心體會當下擁有滴,結果錯失許多美好滴……追追追……結果一直追不上。

  37,存在就是莊嚴,莊嚴帶來神聖!當我們願意莊嚴自己的身心,必能增添這個世界的神聖。

  38,人,小時簡單,長大複雜;窮時簡單,闊了複雜;落魄簡單,得勢複雜;看自己簡單,看別人複雜……世界其實很簡單,只是人心很複雜。人心其實也簡單,只是利益分配很複雜。人,一簡單就快樂,但快樂的人不多,因爲簡單的人少!

  39,我們是“觀而不自在”!這個不是真觀,真觀畢竟自在。你的身體不自在嗎?誰此刻綁著你?你的心不自在嗎?誰此刻限製了你的心?此刻,其實沒有任何限製,你感覺上以爲你不自在,因此你必須不斷“折騰”,想讓自己自在。其實,此刻本身你早就自在了啊!這就是佛經說的“衆生本來早就成佛了”!

  40,今天,你有做“觀”察“自”己當下的存“在”了嗎?這就是“觀自在”。

  41,花兒靜靜地開!不在乎任何人的欣賞或不欣賞,盡情開放,展現出自己的一切,不帶有任何望想。這…

《雲鄉禅師 法語一百則 之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