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乡禅师《法语一百则》之九
1,文殊菩萨在佛教里代表“智慧”,文殊是“妙吉祥”的意思。有智慧的人一定会获得胜妙吉祥!那有智慧究竟是指什么呢?智慧的人做事在利己的同时还帮助他人——自利利他——双赢;无智慧的人为自己,甚至伤害他人——损人利己——最终竟然损人不利己!皈依大智文殊菩萨。
2,“感恩的心”——幸福的发端!修行——从感恩开始……
3,因为没有安全感,我们不断制造事物;因为不断制造,我们更加没有安全感!……六祖大师说:“汝若返观,密在汝边。”慧明于言下大悟。——你如返观自己,就会看见自己制造的迷惘,这是个大秘密,如果明白过来,解脱就在当下发生……
4,钞票诚可贵,名利价弥高,当下若快乐,二者皆暂抛;活着真美好,别忙太辛劳,睡个安稳觉,出门添欢笑,放松休息好,开心是正道。
5,有时候静静地坐着,几个深呼吸之后,“体会自己当下的存在”,说不定我们的生命马上就会有大大的不同!因为我们看见从来没有看见过的自己——我们此刻存在。返观的当下,我们早就存在,从没离开,也无法离开,只是自己迷失了。只需即刻返观,当下恒在……不来不去,不生不灭。
6,当我们与自己当下的存在不断联结,就会开始发现无限,再观自己,生生死死的肉身只不过一飘落的尘埃尔!
7,“全然的接受自己此刻的存在状态”,这需要非常的勇气!不断战斗的敌人正是自己……总想改变自己什么,总是对自己不满,对自己的业力命运,身心情绪……对当下的自己,从来没有全然的说过“是”,其实说“是”的时候此刻恰恰已经圆满,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就是传说中禅的“无修无证”啊!
8,食下三寸成何物?“米田共”!……吃(痴)
9,人生的富足和意义不存在我们之外,生命里也不只是“我有什么”或“我没有什么”,真正的富足就是此刻我们已经完整的存在,当下我们就是圆满!
10,不“了解”自己的人,也无法“理解”别人。所谓的理解,很多时候都是“猜测”和“推测”……
11,只有开始观察自己,认识自己,检讨自己,穿越自己,接纳自己,修行自己,生命从此以后将大大不同。这一切都离不开当下对自我状态的觉知……
12,让一切自然发生,自然结束!欣赏——享受——而不是以我为尊的掌控。
13,假如,此刻不幸福,还要等到何时?如果,幸福在未来,那只是个想法!我们拥有的只能在此时此地……当下即幸福。
14,地球,宇宙尘埃尔。我们,地球尘埃尔。明心,一切皆尘埃尔!
15,过去何必思量,现在莫要紧张,未来无需恐慌,念佛自然吉祥!
16,回头是岸——为什么“回头”才“是岸”?我们向前去追求不就是要快乐吗?可知道这个追求的想法和行动,恰恰是让自己不快乐的罪魁祸首。想想原因,追求预示着什么?预示着未来的快乐吗?不,预示着当下你正在受苦。回头看当下,想逃离去追,即预示当下的苦,越追就越苦!停下——回头是岸
17,苦,佛法一普遍真理!包括感受上的苦痛和物质物的衰败。总觉得可以有快乐,因此不断追求。本质是苦,所谓的快乐只是换个苦的方式,也就是缓解苦,由缓解得来的“快乐”持续一定时间,就会成为苦,于是再寻求缓解,忙忙碌碌。佛法说苦不是要去逃避,而是看清苦的本质,寻找苦因,及苦的灭除。
18,法无我。法,指一切存在。存在的一切都是由其他事物(条件,缘)的和合依存,单独存在的事物不存在,这就是“法无我”。这个理解可以带来偏执的消除,我们看事物不再会一根筋,会看见很多因素造成某种结果,所谓:如是因,如是果;有因有果,缘起缘灭!
19,人无我。指“我”绝不存在,存在的只身心的合,常说“我的身,我的心”,一切只是“我的…”。感觉里有“我”存在,这恰是意识衍生的错觉,凡人就为这错觉而活。有人远骂,话语不撞击到身,不撞击到心,为什么难受?因为刺激了那错觉的“我”。身心合的“现象我”佛法不否定,意识上的“想象我”无——无我之教!
20,无常,佛法重要的一个真理面向。存在都是不常恒的,时刻变化,不确定。任何事物,深观,没有不是无常的,这是一个普遍真理!法的思维,无论修行什么,都离不开这个正见为基础。无常观如果建立,执着就开始减少,当看见一切都在倾刻就谢灭,厌离自然就会生起。这就是真正的“出离心”——无欲
21,﹟禅修﹟,无论心里升起什么,都可以是禅修的所缘,锻炼正念及正知……但是,必须根据无常,无我及苦去思维!因为这是根本实相。思维必须依这三个真相为明灯,这就是向上一路,可以带来洞悉一切的智慧,和烦恼的究竟止息。
22,凡事多换几个角度去思维,也许还有很多意外风景在等待!拥有的人不一定有时间去欣赏,会欣赏的人也没必要一定拥有……拥有而没有欣赏,和没有拥有又有什么区别?
23,“慈悲”,不是想去为别人“负责”,发展成为“掌控”,不如自己“理想”,最后衍生出“嗔恨”。恨自己没能力改变别人,还是恨别人不够自己理想!一切都是“自我”在折腾啊…万物自有他的轨迹,我们的慈悲只是个助缘,不要让自我成为审判者。内因不化,外缘白费。我们可以满满悲悯,但得内心平静!
24,拥有许多佛教知识,面对烦恼,却常显得没法!?忘了“读心”!阅读心里的所有感受,看看这些是什么?如何产生?为什么会被感受左右?它如何消失?谁是这感受的人?感受永恒吗?修行不是不看不听不接触……而是当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外界色声香味触法的当下,就正是修行之时。
25,佛法的修行,不在于知识的多少,不在于方法的难易,而在于身体力行,在于实践,与生活联结!指导你认识当下的身心状态,看清问题的所在,做出调整,这就是修行!此刻不修行,更待何时?此刻的一切才是我们的真实,过去未来都只是个想法!我们却往往活在想法里,错过每一个当下的修行。改变只在当下!
26,一切皆在流逝!都只是生灭灭生,不断灭去…放过一切,事情过去很久还在生气,是自己过不去了。没有过不去的事物,只有放不下的执着…停!
27,无语,默观——当下你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没有什么可以污染你的,只要你离开此刻混乱的心绪。哪怕只是片刻……试试,让自己保持一分钟宁静——成为出水之莲。
28,没有比当下更重要的事情!此刻,你就在你脚所在的地方,你还能在哪里呢?回来吧!——看当下
29,内心不宁静,那才是大不幸!“安静”增添了美丽。因为我们已经动到静不下来了,试着让自己在一分钟之内保持身心的安静,无论什么姿势,都绝对不要动,注意看自己当下的状态,就一分钟!保持……保持……这将会是一个奇妙的旅行!
30,那个“我”不被红尘滚滚所锤炼,不被刺激,不被侮辱,不被刀砍剑伐......那个对于“我”的执着,就永远不会被消磨干净!静静的坐在那儿等待“无我”,你又怎么会等得到,恐怕永远都只是看见那个充满执着的“我”哦!因此,佛法很简单,但是要修炼却是一件精雕细琢的好大工程,需要耐心,坚韧,深刻……
31,业力,一种惯性,定性的思维认知模式,认同“某些事物注定无法改变”的命运泥沼!有人曾问佛陀:你是人吗?佛答:不是!你是天神吗?不是!你是宇主吗?不是!…那你是?佛说:我什么也不是,也不想成为什么!亲爱的朋友,你是什么?其实,你可以什么都不是…试试看吧!什么都不是这是一个奇妙的经验…
32,星期天,你完全可以修行活在当下!忘了昨天和明天的工作负担……昨天已去,明天未来,活在今天,好好享受,无论是和家人朋友一起做饭吃饭,还是出去走走,还是自己一个人静静地陪陪自己,都是幸福的事情吧!现代的人,真是太紧张和忙碌了,一颗心是需要适当放松的,适当放松身心也是一种修行!
33,有所依靠得来的快乐,不是兴奋就会沮丧。真正的快乐是这颗心不再去依靠,那这个快乐就成为一种平衡,不断滋养人生,到达终点。无依之乐!
34,很多时候别人简单的表情或动作,马上联想,越想越复杂,深陷预想的泥沼里……不理我?这表情?啥意思?……其实,一切很简单!即使有人有意如此,也看成简单,依然真诚慈悲的去对待。实在无善缘,那就放下!不受影响的心,平静快乐!
35,务实——吃饭求饱,不必上好;穿衣求暖,不是为眼。务虚——吃饭不饱,但求上好;穿衣不暖,就为惹眼!现在就是一个“玩虚”的时代,结果人人“剩虚”!
36,我们总是希望还没得到滴,渴望自己此刻没有滴,奢望别人正在享受滴,忘了用心体会当下拥有滴,结果错失许多美好滴……追追追……结果一直追不上。
37,存在就是庄严,庄严带来神圣!当我们愿意庄严自己的身心,必能增添这个世界的神圣。
38,人,小时简单,长大复杂;穷时简单,阔了复杂;落魄简单,得势复杂;看自己简单,看别人复杂……世界其实很简单,只是人心很复杂。人心其实也简单,只是利益分配很复杂。人,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不多,因为简单的人少!
39,我们是“观而不自在”!这个不是真观,真观毕竟自在。你的身体不自在吗?谁此刻绑着你?你的心不自在吗?谁此刻限制了你的心?此刻,其实没有任何限制,你感觉上以为你不自在,因此你必须不断“折腾”,想让自己自在。其实,此刻本身你早就自在了啊!这就是佛经说的“众生本来早就成佛了”!
40,今天,你有做“观”察“自”己当下的存“在”了吗?这就是“观自在”。
41,花儿静静地开!不在乎任何人的欣赏或不欣赏,尽情开放,展现出自己的一切,不带有任何望想。这…
《云乡禅师 法语一百则 之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