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雲鄉禅師 法語一百則 之叁

  雲鄉禅師 法語一百則 之叁

  1,禅的真精神——即時刻活在這當下的揚眉瞬目裏,舉手投足裏,充滿覺知,當下即在!

  2,隨時照顧好自心,即大修行!

  3,人生不可能完美,能在缺陷裡發現美就可以了!

  4,自覺覺他,無比沁涼;放下一切,自在悠遊!

  5,看見許多人是如此的不愛自己,將自己囚禁在自我折磨的牢籠,佛教的放生:即先"放"自己一條"生"路!即「大放生」。

  6,菩薩是慈悲的,而你對待自己卻是如此的殘忍,你所執著的竟將自己一直折磨,放生自己吧!從煩惱裏走出來,這即是慈悲修行的初步成就。

  7,我們必須淨化自己的身心,淨化的第一步就是簡化,我們的日常生活太複雜了,以至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忙忙碌碌的在幹些什麼!

  8,我的學生們"請每天用幾分鍾思考一下如果自己已經死亡",這樣做不是爲了讓我們害怕死亡,而是爲了讓我們更加珍惜現在的活著的美好!

  9,許多人天天拜師父,常常去聽說佛法,可是自己的身口意一點點都不檢查,從來不修改自己的行爲模式,自以爲是到了自己就是一活著的菩薩的程度,這些都是把佛法裝點門面的所謂修行者,其實是佛法裏的"可憐憫者",入寶地空手而回。修行即修正你的行爲,而不是要你去拿著自己所謂的佛法去修正別人!

  10,無量時間以來,我們都虛度年華,今天遇見佛陀、佛法、佛法的使者,我們怎麼能夠空過,猶如荒漠甘泉流進人心,佛法亦如此,這是真正的投資,將未來點亮……

  11,活過一秒少一秒,我們怎可煩煩惱惱!

  12,聚散皆緣,不過一念之間爾!

  13,修行如"牧牛",要時刻保持正念,心若有惡念紛雜,即將心重新攝回。古人說:"執仗視之,不令犯人苗稼""一回入草去,拽鼻牽將來",這些都是修心的語言,還有說"不怕念起,就怕覺遲",意思是修行人有妄想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正在妄想",這是因爲沒有正念正知的緣故,正念如牛鼻之繩。

  14,"緣生",世間一切無不是依緣(條件)而生起,故所有事情不能自己決定自己,必須看條件來決定!

  15,真正的敵人恰恰是我們內在的"貪婪"與"憤怒",其實這兩個也只是兵俑,那個始作俑者就是「我執」,而我執也只是意識流的錯覺,身體是我?還是心理是我?除了身心還有那個可以稱爲我?身體是"我的身體",心理是"我的思維",這些是"我的所有"而不是"我",我究竟在哪裏?我只存在于自己想象裏!

  16,無常並非佛陀的發明,他只是指出了一個總被忽視的真相。佛法不向你承諾安全感或確定性,事實上,它恰恰要打破你對安全的幻想!

  17,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謙卑與畏縮,而是傲慢,我就要堅持自我綻放,不爲別的,就爲這曾經存在過!

  18,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無論你貪著在那裡,那裡就成為你的牢籠!

  19,我們深愛的人其實就是"自己",這個無需多說,自己可以觀察,爲什麼要愛他(她)?因爲"我"喜歡;爲什麼恨?因爲"我"不喜歡,其實喜歡或不喜歡是同一「我執」的産物!我們只愛自己,這就是輪回的基礎,牢籠的製造者。

  20,愛與恨都是一種深深的執著,無論你喜歡或者不喜歡同是執著的産物!

  21,禅師說:我用盡所有的神力,也沒能夠逃離當下!孩子,你一直嗷嗷叫著"活在當下",還是先看看你能不能夠離開當下吧!#禅修#就是爲了看見我們本來就一直恒處當下這個真相,從而超越了過去與未來,這就是"刹那永恒"。

  22,因爲一切變化的太快了,我們就感覺到好像一切不變,其實一切都在刹那流變!佛說:無常是這個世界最快速的,比如請四力士一時朝向四方射箭,有一神速之人,頃刻間即取四箭而回,其速猶不及無常快速之百千萬億分。

  23,諒解,是屬于強者的品質!

  24,不爲過去而憂惱,不爲未來而恐慌,只爲此刻而綻放。

  25,所謂成熟的標志:不光是你開始理解身邊的小事,並且你還能夠把小事做好!

  26,放不下執著,迎不來新生!

  27,你必寬厚仁慈,你必空曠高遠,你必心無挂礙,你必隨處自在。

  28,一念執著,處處障礙;一念放下,萬般解脫!

  29,困惑我們的常常要麼就是自己最多的,要麼就是自己沒有的!沒有的時候想要,來了又爲這些事情而煩惱。

  30,中國禅宗修行方法比較特別,有"放下萬緣,單提一念"的方法,就是坐禅時候放下一切外在的牽挂,心裏單單提一句話頭參問自己,如問"拖死屍的是誰?"或者"念佛是誰?"如此一來就有不明白,就在這個不明白上面一直考問下去,最後得"渾然不知有我,只單有這個疑問(定的一種)"因緣成熟就可能開悟。

  31,其他事情你也許可以走些所謂的"捷徑",但是修行這件事絕對不能求速成,走捷徑,必須要有老師,有次第,有恒心,要不你這就是在欺騙你自己啊!

  32,我們自己製造了迷惘,卻想逃出迷惘!迷惘是逃不出的,唯一的辦法就是不再製造。

  33,高度決定眼界;態度決定人生!

  34,我們總是看的很遠,卻根本就去不到,自己正在擁有的不顧,卻總是渴望自己沒有的!這在佛法說是“貪看天邊月,失卻手中珠”。

  35,你要發大菩提之心,心懷衆生,心懷天下,每做一件事情都是先考慮衆生的福祉,佛法的利益,如此一來你的每一個行動都是注入菩提心的一一靜,則一念不生;動,則萬善相隨。

  36,舉凡世間,修學一藝一術,能愉悅自己,能愉悅他人,當下就是真功德!

  37,你要發大菩提之心,如太陽一般普照大地,凡見你者必得光明與溫暖,因爲你的存在而讓許多人望見佛陀的光明。一切事有願必成。

  38,佛說:衆生本來平等!正因爲我們自己的"行爲"將我們分成叁六九等,重要地不是人家怎麼分別看待自己,而是自己的行爲讓自己處在何種!

  39,偉大的人在一起討論思想;中等的人在一起討論事件;下等人在一起討論是非!

  40,時間才是真正的贏家,一切都會在這裏結束!急什麼?

  41,閱盡世事萬萬千,始信一切是因緣!

  42,一個人內心沒有愛恨,沒有情仇,沒有喧囂,沒有欲求,只是活著,淡淡的活著,這該是如何的一種心境吖!

  43,【背後言論叁注意】:1)背後贊美真君子;2)說事實之言;3)背後聽來不可信。

  44,你要發大菩提心,要像一條河流,凡你走過的地方必滋潤與灌溉,你的存在必讓許多人得益佛法,有願必成!

  45,心性和柔,行爲高潔,語言慈悲,平靜越世。

  46,有時候急急忙忙往前沖,卻恰恰回頭是岸!

  47,天地萬物都有一種"向生趨利"的本能品質,如果善加引導,誰不希望自己成爲一個好人呢!

  48,當生命有了他更爲遠大的目標,那些小事情越發是那樣的微不足道!

  49,"謊言"來了,穿著華美的外衣,有著讓人一聞就迷醉的氣息,他是如此的會喬裝打扮自己,並且還總是喜歡嘲弄孿生的兄弟"真誠"。真誠總是微微一笑,面對謊言的一切真誠總是不願多說什麼,因爲真誠永遠知道最後的結局。

  50,禅,讓我們重新發現一個真實的世界!

  51,默觀身心,發現想到許多很遠的事情,而真相恰恰是:我在這裏,就只在我們腳步所在的地方,不在這裏,你還能夠在哪裏呢!當下,我們只在這裏。

  52,人生有時候,有些路是彎的,但是卻必須經曆,如果貪圖快速而走捷徑,最終你必須回來重新經曆,這就是成長的奧秘!

  53,皈依佛陀,讓我知道這個世界有如此智慧的聖者;皈依佛法,讓我知道人生究竟的意義與方向;皈依僧衆,讓我知道這個世界還有那麼多開始覺醒的心。願生生世世不離叁寶!

  54,生路,是讓出來的,你讓他,他讓你;死路,是抗出來的,你抗他,他抗你!

  55,放下我執世界寬,退步原來是向前!

  56,當想到我們都有一死,都將一無所有,我就常常思考:趁現在還活著,能夠做些什麼?能夠爲這個世界,爲他人帶來些什麼?哪怕是一個微笑,一句贊美的語言……

  57,做事,就是一種修行!做事之間你會開許多智慧,同時也是消除修行路上業障的好方法。你可以試著去做事,起初你可能想到許多的是自己,慢慢試著去爲大家做事,你的福氣就會增加,智慧也會增長,做事是個好方法。

  58,【愛之叁思維】:1)切忌強加;2)尊重是起碼的;3)知道對方需要什麼。

  59,君子爲目標,小人爲目的!

  60,不怕事多,就怕多事!

  61,禅師說:我用盡所有的神通之力也無法阻止一朵花開,這就是"無常的力量!"一切事物都遵循這個力量,該開的開,該敗的敗,去去來來……

  62,修行就是不斷的調整自己的心態,從"貪嗔癡"轉成"戒定慧",許多事情明白取舍,知道是非,這就是智慧,面對一切你只是一心念佛了,這就是定力。

  63,在逆境中成長,在痛苦中堅強,在誘惑中忍耐,在孤獨中自賞!

  64,【與人溝通叁注意:】1)真誠至上(爲了解決誤會,不是爲了出氣);2)真實表達(不要扭扭捏捏,說出自己真實看法);3)語氣慈悲(語言要溫柔委婉,雙方有誤會時最忌諱言辭犀利)。

  65,【製造幸福的藝術】:幸福是一種當下的感覺,不在未來(未來只是個想法);看看你現在擁有什麼?比如健康的身體、清晰的思維、還可以好好的呼吸,等等;享受你擁有的,追求你沒有的。

  66,【爲道叁忌】:1)食古不化,想象猜測;2)盲修瞎練,不崇次第;3)好爲人師,急功近利。

  67,【遇事叁則:】1)不急下結論,等等看;2)事情都不是表面看起來如此簡單;3)再紛亂的事務都必須一件件處理,煩燥無益。

  68,【與人交往叁原則:】1)不期望;2)不渴望;3)不奢望。應該再加一條「不失望」。

  69,【爲友叁則】:1)不可太挑剔,人無完人;2)施恩不望圖報;3)能站別人角度看問題。

  70,【修行叁難】:1)偷心不死,渴望捷徑;2)所知太多,無所適從;3)要做減法,卻一直在增加!

  71,【人生叁絕】:1)輕易莫爲絕無把握之事;2)要有絕處逢生的信念;3)若逢絕境,試試"把絕境走成絕技"。

  72,【人生叁境界】:1)自我成長,不斷學習;2)自我實現,追求卓越;3)自我超脫,回歸平淡。(許多人看起來似乎在追求超越,覺得自己老高尚或優越,卻不能歸于平淡,這還是在自我實現中,事實上實不實現,我的存在就一直是我,只是我們誤以爲這"最初的存在感不是",結果一直折騰"想成爲自己"罷了。)

  73,【語言叁修:】1)無益之論當遠離;2)適當保持緘默;3)口吐蓮花,出語芬芳!

  74,【信仰叁件事】:1)信自己有能力改變自己;2)信這個世界有聖潔的人;3)信善惡終究有報。

  75,【人生叁件事】:1,擁有相對健康;2,保持簡單快樂;3,不爲形名所累!

  76,今生,唯一可以確定的事情就是:未來的一切都不確定!(變數太多,我們可以"預料",但事實上卻往往是出乎"意料"。)

  77,走出孤獨的唯一方法是接受一一"我們生來就是獨自一人!無論有多少人圍繞你。"還有一個緩解的方法,那就是給你身邊的人們"力所能及的愛"。

  78,我們總想去掌握別的,卻從來不曾在意時間的流逝!活在當下,保持覺知,這就是青春。

  79,有些事情只做不說,有些事情只說不做,有些事情邊做邊說。

  80,來寺院是爲了親近佛法,爲了修行,爲了解開迷惑,淨化人格,如果爲了休閑,可以去度假中心。

  81,願我如泉,清洌甘甜!

  82,當看不看是瞎子,當聽不聽是聾子,當講不講是啞巴,當想不想是傻瓜!

  83,不當看的看,則看出煩惱;不當聽的聽,則聽出痛苦;不當問的問,則問出是非;不當言的言,則言出麻煩;不當做的做,則做出問題!

  84,一心做人,專注做事;二分看物,不偏不倚;叁餐有節,清淡爲宜;四季不懶,勤動爲尚;五谷皆食,水果常備;六欲不張,益神良方;七分忍讓,靜坐安詳;八方交往,遇事商量;九(酒)薄煙斷,有茶乃良;剩下一條,十分健康。

  85,參禅訪道,不若守護心門!

  86,修行人苦苦追尋,盡其一生的努力——開悟之難,據說恰恰是因爲它唾手可得!

  87,當清晨醒來,你是否感謝自己還好好的活著,這就是你全部幸福的基石,單單活著就已經足夠幸福!活著,竟然可以呼吸,可以工作,可以學習,可以的太多太多,活著真好!少些抱怨,多些智慧,好好活著。

  88,修心觀照,守護六根。(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覺器官,修行人當這六種感覺器官接觸外境時,保持覺知,讓看只是看,聽只是聽……不引發愛取,即超越煩惱。)

  89,因爲寬闊,所以強大;因爲理解,所以慈悲;因爲無怨,所以歡喜!

  90,一生一死,乃見交情;一退一進,方顯智慧!

  91,有些人就是來磨練你的,考驗你的,這些人就是你的老師!

  92,即使全世界的人都不理解你,至少還有自己可以理解自己!

  93,煩惱這個老朋友來了,並且帶了情緒一家子。我問不滿:爲啥不高興?怨氣搶答:他(她)不夠重視"我"。牢騷說了種種不是,憤怒在一旁緊握拳頭,愚癡偷笑了:這些家夥又上當了!

  94,做人處事慈悲爲懷,學習修行實踐爲主。

  95,讓"身心和一",你就在"當下"!無需另外尋求。

  96,佛陀說過"慷慨贏得朋友"。也就是說許多時候常常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去了解人家需要什麼,其實人性是一樣的,我們想要的其實也正是他人想要的。

  97,煩惱由心而有,無心煩惱何拘,不勞分別取相,自然得道須臾。

  98,道,從來不曾離開我們,只是我們自己總是向外尋求,結果是"越求越遠",當下反觀我們缺失了什麼呢?能離開你的都不是你的,看看什麼東西不會離開,就是這個了(道)!這也就是洞山禅師悟道所寫"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道)疏;我(道)今正是渠,渠今不是我"的意思啊!

  99,一僧問趙州禅師:乞兒來時,我們拿什麼給他?禅師答:他並沒有缺少什麼!是啊,我們缺少了什麼呢?我們此刻的身心所在即本來就"具足圓滿",只是我們爲外物所惑,追逐欲望永無止境,以至于累死而後已吖!

  100,有僧問趙州禅師:如何是趙州家風

  答:我內也沒有,外也不求。這是何等幹淨,真正的"本來無一物啊!"佛陀也曾說過"我依靠「一無所有」到達彼岸"。可以說只要還有一物耿于心中,絕不能說已到彼岸,我們可以自己檢查看看,還有多少東西放在心上刺著自己!

  

《雲鄉禅師 法語一百則 之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