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P56

  ..續本文上一頁許多因果事理等,並非有定性,如果有定性,即永遠不會有改變等,如是有極大過失。所以,在抉擇未來法是否有實的問題時,不應承認未來法先有實體而後生起,否則將墮落在外道定性派的邪計之中。

  子四、(未來實有生已再生過):

  若法因緣生,即非先有體,

  先有而生者,生已複應生。

  若法由因緣而生,就不會在生起之前有實體,先有實體而後生起者,應成已生之法需複生等過失。

  一些有部行人及世間一些沒有學過宗派的人,還有一些外道宗派都認爲,諸法在生起之前,應先有實體,否則無中生有則極不合理。然而以內道正理觀察,這類想法無疑是荒謬顛倒的認識。世間萬事萬物的生起,其實都是依奇妙的因緣力而顯現,因緣力而顯現,因緣一旦其足,其果法必然會生起如同因緣聚合,鏡子裏定會顯現影像一樣。因與果之間,非一非異,並非如有部行人等所許的那樣,在果法生起之前的因位,果法的本體即有存在,如明天的瓶子,在今天必須要有瓶體的存在,不然明無的瓶子無法生起。如果這樣承認,明天的瓶子今天已有存在,已經有的法還需要再度生起,那樣即有生已複生的過失;已有的法,其生起即無有必要無有作用;而且這種生起,唯是因法生起因法,而永無從因法生起果法的機會。這叁種太過,是承認未來法有實體的宗派所無法避免的,因此不應承認未來時成實,在生起之前 即有實體。若能了知請法緣生如幻的實相,對此等謬論即可無誤了知其過失。

  子五:(破瑜伽師有願智故則現見未來法實有)分叁:一正破;二未來實有則無須防止親起不善;叁、無常與生之前而有相違。

  醜一、(正破)

  問曰:未來是實有的,因爲瑜伽師由願智力可以現見有未來法,如果未來法全然無有如同石女兒,那瑜伽師又如何現見授記未來事件呢?

  若見未來有,何不見無法,

  既現有未來,應不說爲遠。

  若能現見未來法實有存在,爲什麼不能見到婚實體的無法呢?既然現今在瑜伽師前有未來法,不應說這些是遠在未來的法,(而應說爲現在)。

  以瑜伽師通過禅定神通能見到未來的事物爲理由,而說未來法實有存在,這也是不能成立的推理,所謂的未來法,即是尚未生起顯現的法,其本體于現今如同虛空花,石女兒一樣,無有絲毫存在,瑜伽師若能現見無有本體的未來法實有,那又爲何見不到虛空花,石女兒的存在呢?二者同樣無有實體存在,若能見其中一個有,另者理應同樣見爲有。如果認爲瑜伽師以神通現見的未來法是實體存在的法,這種太過即無由避免。中觀自宗,不許一切法有自性實體存在,于聖者智慧前,雖能見到未來等叁世法的顯現,而這一切只是一種如夢如紀的緣起法,不是畢竟實有體性之法,如同夢中見諸事物一般,所見並非有實體存在。再說,瑜伽師所見的未來事物,並非第一刹那事實成立,第二刹那以智慧現見,實際上是一種如紀緣起力,而不是真正見到了未來的實體。堪布阿瓊雲:如來能了知未來,其原因是在盡所有智慧前,能顯現叁世萬法,而于如所有智前,能澈見彼等的空性本體。假如瑜伽師所見的真正是實體的未來法,那麼在他面前現在即有的這些法,不應說爲是長遠以後的未來法,而應該是現在法,因這些法已生未滅,完全具備了現在法的法相。本師釋迦佛在律藏當說過:現在的法是通法,未來和過去的遠法。因此現在于瑜伽師前即有之法,隨理不應是遠法,而應是近法,既是近法,那絕不應承認這些是實有的未來法。而且汝等承認未來有實體有實體之法則恒時應存,皆成已生未滅之現在法。所以無論以哪方面分析,未來實有的立論不可能成立。

  醜二(未來實有則無須防止新起不善)

  未來法若有,修戒等唐捐,

  若少有所爲,果則非先有。

  未來法若實有,修持淨戒等善法應成唐捐無義;若需要少分的作爲,那麼未來果法則不是先有實體。如果承認未來法先有實體,那麼一切持戒修行慶成無用。因爲未來法已經存在,有情在未來的善果惡果皆已決定,那麼修持淨戒積累善根資糧等一切止惡修善的行爲,只是徒勞無益之舉。若未來有善果實存,既已決定爲善,那又何必多費工夫去修善法呢?若未來已有惡果存在,已決定爲惡,你再去持戒修善,也應成空勞無果之舉。這種說法其實如同外道定性派所說那樣未來一切都已決定,一切勞作無有義利。如果不敢如是承認,而是說未來的果法需要現在有所作爲,比如說要生善趣淨士,需要持戒修法等那麼未來果法並非先有存在,而是需要聚合因緣才能使其生起的無常法。未來果法先非垂手可得,而需要造作才可享受,這個過程十分明顯是未來果從未生到有的生起過程,如是有變動生起之肖,若許爲先有實體存在之法,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爲智者所承認。

  醜叁(無常與未生之先而有相違)

  諸行既無常,果則非恒有;

  若有初有後,世共許非常。

  許有爲法既然無有常性,那麼果法不是恒有;如果某法有起端有後端世人共許它是無常。

  諸行是指諸有爲法,包括色法、心法心不相應行法。這些法皆觀待因緣而有生住異滅,或有或無,所以內道各守行人皆許諸法無常。但是有部等行人許未來法在沒有生起之先前,就應先有實體存在,不然會有無因生果的過失,這咱說法顯然與諸行無常相違。諸因緣生起的果法毀有爲,那麼它不可能恒常存在,在因緣未聚合而現前之先,它也不可能存在實體。若存實體,應成常恒實有之法,而非無常如果它不可能有起等變化,而應恒常保持原態不變,不能生起現前或永遠顯理不滅。對方分辯說;果法雖然初時無現,而後有現,但這這只是其外相的不同,其本體實際上是實有無變的常法,因此應承認果法未生之前即有。這種回答是違背世人共許無常規則的錯誤觀點如果某種法有初後,按世俗共許的名言規則,這些法都不是常法。因爲常法即是無爲無轉變,恒常如是無始無終之法,若有初有後,能現見其現前生起之初與變滅之後端,或能現見其有初後的不同狀態變化,這種法顯然不具常法的法相。它在生起之初的第一刹那,到成就果法之後即成爲第二刹那,並不恒時住于生起的第一刹那,有這種遷流不停的過程,若許爲常有實體存在,顯然與無常相違。

  癸二、(破經部師等所許)

  應非勤解脫,解脫無未來,

  是則無貪有,應亦起貪惑。

  應成不能由勤修善法而得解脫,因爲一切未來法無有,就象解脫者無有未來的煩惱一樣;若未來法完全無有,無貪者也應生起貪惑。經部論師們認爲,未來法是完全無有的,如同石女的兒子一樣。如果這樣承認,顯然也有過失,因爲未來法若全然無有,那麼爲了未來斷盡生死苦惱獲得聖者而精勤修道,也應成澡有任何必要。一切未來法若無有,未來的解脫也不存在,以此爲不存在的法而精勤,也就如同攀抓虛空海市蜃樓一般,完全是不應理的行爲。而且,未來法完全無有,應成無貪的阿羅漢也應起貪等煩惱。因爲若許未來無有,凡夫有情未來的補特伽羅我,身心五蘊相續全部都沒有,那貪心所依全然不存,如是貪心應成無因也有生;如果貪心無因也有生,離欲的阿羅漢等也應生起貪欲煩惱。對此推,經部行人當然不敢承認,以此也就可以完全推翻彼等“未來完全無者”的立論。

  經如上辯答分析,可知執有事者承認有未來法或無有未來法皆有近失,在中觀自宗,許一切法緣起無自性,名言中緣起幻相不滅,因果不虛,而于勝義中任何分別戲論皆不可得。以此觀待也俗一切名言因果法皆可無有錯亂地建立,而且無有任何過失妨礙也。

  辛二、(觀察有果無果而破)

  若執果先有,造宮舍嚴具,

  柱等則唐捐,果先無亦爾。

  如果執著未來果法先有存在,那麼建造宮室房舍,嚴飾柱子等一切作爲應成唐捐;執著未來果法先前無有,也是如此。數論師認爲:本來無有實體的法即沒有生的功能,因此在因位中應該存在果的功能體性,這樣承認沒有從一切生一切的過失。內道的有部行人也認爲:過去現在未來叁世實有,有因位時未來果法是存在的。然後勝論外道許未來法不存在,與彼等相似,內道經部行人也許未來法不存在;堪布阿瓊說“唯識宗也可包括在承認果先無”的宗派中,因爲他們許一切未來法先不存在,而後由阿賴耶識習氣現前而忽然有現象生起等。在中觀宗看來,這些宗派觀點都是不合理或不了義的,如果未來的果法在現今即有存在,那麼世人建造宮室房舍,裝飾柱子家具等,一切作爲應成毫無意義,唯有浪費時間財産而已。同樣,若未來的果法全然沒有,那一切作爲也有徒勞無益的過失,就象塗抹虛空,追逐乾達婆城一樣,任你如何勤作也不可能得到無有之法。大疏中雲:若許一切法緣起性空,現在過去未來皆無實體如幻而現,這樣既不墮有邊,也不墮無邊;于聖有入定根本慧前,遠離一切一切戲論言說之境,然于後得位中,世俗一切緣起顯現宛然而現;若不觀察,隨順世俗可以有所言說分別叁世諸法,然而如以觀察,無有一法自性成立,一切法皆無成實體性,唯是一咱夢幻般的緣起。自宗如是建立名言量,故無有任何過失,著能無誤地成立一切法義。

  辛叁、(破現在實有)

  問曰:雖然已破過去和未來,但現在應實有存在,若現在也無,即成斷滅一切存在顯現。可以觀察,任何一個法,可以轉變成現在法,比如說過去的牛奶,其未來法是酸奶;通過種種因緣,過去的牛奶可以轉變爲現在的酸奶,其未來法也得到現前,以此應知現在實有存在。

  諸法有轉變,意亦不能緣,

  雖爾無智人,妄計有現在。

  即使諸法實有轉變,意識也不能緣執;雖然如是,你等無智愚人,去妄計實有現在。

  數論外道認爲,由諸法皆可轉變爲當下存在的法,可以證明現在實有。然而這種所謂的轉變,也是無法成立的,比如汝等認爲過去的牛奶可以轉變爲現在…

《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