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放生功德甘露妙雨

  放生功德甘露妙雨

  堪布索達吉 著

  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

  凡皈依佛門的出家人和在家居士,及未皈依的善男善女們,請你能認真學習此論,如是則對你的事業、修行等各方面皆有很大的利益。在學習時,一定要反複閱讀,認真揣摩,再叁思維;不然,對于在此論中引證的許多經論教典中的甚深金剛語,不可能一目了然。知道殺生的過失和放生的功德後,就應在日常生活中隨力取舍,斷殺放生,若能進而于此文精義廣爲宣說,或輾轉翻印,更能積累無邊功德。這樣,諸多衆生將得以離苦得樂,你也能藉此在將來速急成就,這是筆者著此文的唯一目的。

  放生功德甘露妙雨目錄

  1、 殺生報應

  2、 聖者亦受殺生之報

  3、 殺生毀戒不得成就

  4、 忏悔殺業

  5、 大悲爲要

  6、 肉食與素食

  7、 吉慶佳日宜戒殺放生

  8、 放生增福延壽命

  9、 放生得利無邊

  10、 放生能得解脫往生

  11、 結語

  12、 放生儀軌甘露妙藥

  

  放生功德甘露妙雨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頂禮一切大恩傳承上師!

  經論智理虛空中,降臨加持甘露雨,

  沈溺鬥殺火海衆,以此當獲清涼覺。

  吾等大師釋迦牟尼佛的佛教可歸納爲叁點:不造傷害衆生之惡業、奉行身口意善業、經常善于調伏自心煩惱,這就是真正的佛法。《華嚴經》雲:“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是故,皈依佛門的人,不應重視于是否擁有皈依證等這樣的假名,而應以利益有情的善心爲主。在時時刻刻之中,自己力所能及地饒益那些可憐的衆生,這才是大乘菩薩的殊勝行爲,已經發菩提心的人都不可缺少。因爲釋尊所說八萬四千法蘊的精華是菩提心,菩提心的本體也就是直接或間接利益衆生的心,是故僅發救護衆生的心也超越世間有爲法的一切功德,如寂天菩薩雲:“僅唯發起饒益心,猶勝供養諸如來。”

  而一切衆生最所珍護的也就是其生命,從死亡線上把它拯救出來,是對它最大的恩德,無情中斷其生命是對它最大的迫害,戒殺放生是大乘菩薩本份中的事,也是圓滿成佛資糧的最大方便。本文試圖根據佛經論典以及理證,對此作一較全面的闡述。

  殺 生 報 應

  在十種不善業中,殺生和邪見的罪過最大。如經雲:“殺生之上無余罪,十不善中邪見重。”《戒殺放生文》雲:“世間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慘者殺傷。”華智仁波切根據佛經而雲:“若殺一有情,需償五百生。”故無論殺龐大衆生或是渺小衆生,自己必須還償五百次生命,恭請殺業嚴重的人,想想你在來世需要償還多少個自己的寶貴生命,如是你還願意殺生嗎?在《正法念處經》中說:“設使殺害一有情,一中劫住于地獄。”如是則當思維,一中劫有多少萬年,此人何時方能解脫?!蓮池大師雲:“造此彌天惡業,結成萬世深仇。一旦無常,即墮地獄。镬湯爐炭,劍樹刀山,受罪畢時,仍作畜類。冤冤對報,命命填還,還畢爲人,多病短命,或死蛇虎,或死刀兵,或死官刑,或死毒藥,皆殺生所感也。”

  我們殺任何一個衆生,自己死後即變成這樣的衆生,而會遭受到同樣的厄難。《楞嚴經》雲:“以人食羊,人死爲羊,羊死爲人,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啖,惡業俱生,窮未來際……,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在《寶積經》中有一公案:從前有一個富翁,他想吃羊肉,但又怕兒子反對,就打妄語說他家的風水好,是由于田邊大樹上的樹神保佑,因此,必須殺羊供神。其兒子信以爲真,在樹旁建一座小廟,並殺羊供養樹神。不久那富翁死了,因說妄語和殺生報應,墮入惡趣成羊。第二年兒子又要殺羊祭神時,恰好選中了其父托生的那只羊。此羊咩咩叫著,死也不肯被牽出去,正伏在地上時,門外來一羅漢,說明前世因緣,並加持主人也能看見其父轉生爲羊的經過。此時,兒子十分懊悔,就摧毀神廟,從此斷惡行善,永不殺生,恒作放生,並禮敬叁寶,深信因果。

  又佛經中有一故事,曾經目犍連和德生比丘至海邊時,見一人全身熾燃火焰,口出大哭聲,周圍有無數餓鬼執持燃火之弓箭,向他射刺。目犍連以神通觀察因緣,此人前曾爲一獵人,殺生極多,故其生時多年受苦,死後即墮地獄,難以解脫。

  其余經中有另一故事,昔日舍衛國毗盧擇迦王率領軍隊,至釋迦族聚落,殺害八萬釋迦族人,彼時,佛觀其因緣,爲往昔釋迦族人當漁夫殺害衆魚類的果報,毗盧擇迦王和其大臣爲當時二大魚的轉世投生。

  所以,雖然我們的肉眼看不見前世和後世,但自己殺生的惡業恒時跟隨著,一旦因緣成熟時則會現前其果報,若得天眼神通,則定會注意取舍因果。《百業經》雲:“有情之諸業,百劫不壞滅,緣合應時際,其果定成熟。”諸契經和毗奈耶皆雲:“諸業縱百劫不亡”,智悲光的《功德藏論》雲:“空中金翅鳥高翔,雖不現見其身影,如同有情之諸業,緣會時臨定顯現。”如是所說的意義是:譬如金翅鳥飛翔高空時,我們雖不能現見其身影,但此時,並非無身影,只要我們一直跟隨,一旦鳥身下落時就能明見其黑影;同樣,我們殺生的惡業或放生的善業,現在雖然不能現見,但卻終不會失壞,何時因緣成熟時便會現前其果報。

  世界上的一切動物,實際上都是好生怕死,與人一樣。如《功德藏釋》雲:“往昔釋尊當國王時,其眷屬因田旱祈雨,而殺生供神,此時,國王生悲愍,設法遮止,而雲:瞻洲天旱地幹,余供無力,當從吾眷屬之中,宰殺千人,供神求雨。爾時,諸所有臣民,恐懼祈禱,免殺供神。時王曰:汝與余衆,本皆相同,悉愛自命。”有些愚笨的人,見到正待遭殺的牛等牲畜恐怖抵拒而怕死的情狀,不但不加以同情憐憫,反而大發憤怒,非去宰殺不可,此人死後定即墮地獄。

  一切小動物同樣具生命,都具苦樂的感受,貪生怕死,與人無有差別,不能輕易傷害,否則,同樣遭受果報。譬如,從前在江蘇揚州外城有位農民叫四六,他喜好整理園圃種植花木,有一天挖土時發現一個蟻穴,內有無數螞蟻,因他凶殘好殺,從家裏拿一盆沸水,直接灌入蟻穴,無數的螞蟻全被燙死了。那年八月的一天,他夢中忽然看見無數的螞蟻爬遍他的全身,醒來時,發現他全身肌肉有無數紅色斑點,次日後,小點都化爲紅泡,每一紅泡裏長出一只螞蟻,狠咬其肉,病苦難忍,他恐懼哀叫,數日之後便趨死亡。這僅是人世的一種果報,尚有叁惡趣的無量而難忍之苦。故敬請諸君,當思維殺生的不可思議業感!

  本來世上的一切衆生,都愛執自己的生命,除地獄衆生外,都不願死亡。比如某人將待遭槍殺,若有一人,以錢帛贖出或其它善巧方法救出,此人于彼無疑真正是一個救命恩人,被贖之人此時定會思潮如湧,熱淚盈眶,情深如海,恩重如山,刻骨銘心,萬分感激。同樣之理,若見遭殺有情而行放生時,也有如此之德,哪怕僅僅是買一條小魚。

  根據《俱舍論》所述,若有人委托或者隨喜他人殺生,則此業被稱爲積而未作之業,此人與親自宰殺者有同等罪過。如果在夢中殺生或誤踩足下蟲蟻而致死等,因無有殺害之心故,被稱爲作而無積之業,無有大罪。曲珠仁波切著的《極樂願釋》雲:“若爲叁寶殺生,其罪超過余罪十萬倍。”故以殺生所得之資財供僧、或修建寺廟、佛像等,非但無有功德,且有極大過失。又據佛經及《俱舍論》中說,凡買賣刀、槍、魚網等用作殺生的工具,買賣雙方皆當墮于地獄,並且在工具未毀滅之前,日日增上無量的罪業。

  另據教證,一家人中,如果有一人操持屠夫、獵人等殺生行業,則此家中人人均當墮地獄一次。若山谷中有一人殺生,則整個山谷不得吉祥。並且一刹那也不能與此類人接近和交談,他們到別人家裏,也會帶去諸多不吉祥事,他們的物品若帶在身上則會消減自己身上叁寶加持品的力量,即使僅接觸他的影子也會帶來許多不安與不吉祥。

  因此,應該守護不殺生戒,此有極大功德,縱不能永斷殺生者,也應發願一年或一月、甚至一天斷殺。不殺有很大利益,從前在聖迦多延所居的城市中有一屠夫,他受持夜間不殺的戒,次後,因在世殺業所感而生于孤獨地獄,白天在熾熱鐵室中受苦,但持戒之功德力卻使他在夜裏,住于天宮,四天女圍繞享受安樂。

  明了上述殺生過失後,我們應當在上師叁寶前,發堅固誓願,從今之後,縱遇命難亦不殺害任何衆生。

  聖 者 亦 受 殺 生 之 報

  曾經佛在世時,有阿羅漢邬陀夷,給一婆羅門女子說法,後此女子與一盜賊謀殺了這位阿羅漢,把砍下的頭埋在灰坑裏。國王發現此事後,捕捉並活燒了盜賊與女子,並將盜賊的五百眷屬處以砍斷手足的刑罰。當佛弟子向釋迦牟尼佛請問此事因緣時,佛陀告以從前鹿野苑有一梵施國王,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的腸子捆住了城市。國王問婆羅門大臣此夢吉凶,婆羅門本知是善夢,然爲自己與五百眷屬的利益,答以需大量殺牛供衆,當時有一母牛與公牛,國王本不想殺,而婆羅門兒子堅持應殺,這倆牛因無故遭此橫禍而在臨死時發了惡願,發誓將來報仇並斷婆羅門五百眷屬的手足。那時的梵施國王即現在的國王,當時的大臣即現在的阿羅漢邬陀夷,五百眷屬即五百盜賊,當時的母牛與公牛即現在的女子與盜賊。

  又有聖者龍猛菩薩布施其頭的故事。以前印度的樂行王作太子時,爲早日繼承王位,而求龍猛菩薩布施其頭,太子先用寶劍,但是如砍在虛空,無絲毫損傷。龍猛菩薩告以自己的兵器業障已消除,只有往昔割草時殺過一蟲,此果未報,因此只有以吉祥草才能砍下其頭,後來果然如是。

  大圓滿傳承祖師貝洛紮那,以前世作比丘時,曾殺過身上虱子,以此果報,在被遷往到蔣慕茶瓦容後,關在有許多虱子的…

《放生功德甘露妙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