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01 爾時世尊語尊者阿難說:「來,阿難,我等去柯提村。」「是,世尊。」尊者阿難回答說。于是佛與大比丘僧衆向柯提村進行。到已,佛陀即在村上住。
02 爾時佛告諸比丘說:「諸比丘,因未能了解四種聖谛,我等長期輪轉生死之途。何者爲四?諸比丘,是苦谛、苦因谛、苦滅谛、和引苦入于毀滅之途的道谛。諸比丘,若能了解此四聖谛,則取欲已盡,有因已滅,從此不再受生」。
03 薄伽梵說是語已,複以偈頌曰:因不了解四聖谛之真實性所以流傳于生死長途。既已了悟,則生因已絕,苦根已斷,從此不再受生。
04 薄伽梵在柯提村住時亦向諸比丘如是宣說關于戒定慧的法要。彼謂:「修戒則定有很大利益與果報;修定則慧有很大利益與果報;修慧則心從漏得解脫--欲漏、有漏、見漏及無明漏。」
05 爾時薄伽梵在柯提村隨宜住已,語尊者阿難說:「來,阿難,我等去那低卡。」「是,世尊。」尊者阿難回答說。于是佛與大比丘僧衆向那低卡進行。到已,佛陀住在磚屋。
06 爾時尊者阿難走向佛前向佛作禮,就座其側以後,白佛言:「世尊,有名沙爾哈比丘者死在那低卡,彼轉生何處?命運如何?世尊,有名難陀比丘尼者死在那低卡,伊轉生何處,命運如何?」同時並問及優婆塞蘇達塔,優婆夷蘇伽塔,優婆塞卡苦陀,羯□伽,尼卡達,卡提沙跋,兔他,山兔他,蘇跋陀等,彼等轉生何處及命運如何。
07 「阿難,沙爾哈比丘,彼于此世之身漏己盡,已證悟心解脫、慧解脫及獲得阿羅漢果。阿難,難陀比丘尼已斷除束縛人群于此欲界的五縛,已投生天界,于彼處寂滅後,即不複再來此世。阿難,優婆塞蘇達塔已斷除叁結,並減削淫、怒、癡,已證斯陀含果,只轉世一次,即得苦竟。阿難,優婆夷蘇伽塔已斷除叁結,已獲取不墮惡趣的須陀洹果,必證佛果。阿難,優婆塞卡苦陀已斷除束縛人群于此欲界的五縛,已投生天界,于彼寂滅後,即不再來此世。阿難,優婆塞羯□伽,尼卡達、卡提沙跋、兔他、山兔他、跋陀、蘇跋陀等已斷除束縛人群于此欲界的五縛,已投生天界,于彼寂滅後,即不再來此世。阿難,複有五十余位優婆塞死在那低卡者,亦複如是。阿難,更有九十余位優婆塞死在那低卡者,已斷除叁結,並減削淫怒癡,已證得斯陀含果,只轉世一次,即得苦竟。阿難,複有五百余位優婆塞死在那低卡者,已斷除叁結,已獲取不墮惡趣的須陀洹果,必證佛果。
08 「阿難,人生有死,何足爲奇。若每死一人,皆來問我,使我疲乏之至。因此,阿難,我將爲汝宣說法鏡。若聖弟子有此,即能預知其未來:地獄已毀,我不墮于畜生、餓鬼及其他苦趣。我已獲取不墮惡趣的須陀洹果,必證佛果。
09 「阿難,何名法鏡?若聖弟子有此,即能預知其未來:地獄已毀,我不墮于畜生、餓鬼及其他苦趣?阿難,謂聖弟子于世信佛--相信佛陀是:如來、應供、正□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信法--相信佛所說法利益世間、永恒、歡迎群衆、示解脫道、使智者各自證悟。信僧--相信僧是佛之弟子,修持八正道之四階段、正直、奉法、具足淨戒。彼等是值得敬禮,爲世間無上福田,爲善人所喜;其戒行是不犯不缺,不染不沾,使人解脫,爲智者所稱贊,不爲有欲,或相信外在作爲之效力所玷汙,及助長禅定。「阿難,此是法鏡。若聖弟子有此,即能預知其未來:地獄已毀,我不墮于畜生、餓鬼及其他苦趣。我已獲取不墮惡趣的須陀洹果,必證佛果。」
10 佛陀在那低卡磚屋住時亦與諸比丘如是宣說關于戒定慧的法要。彼謂:「修戒則定有很大利益與果報;修定則慧有很大利益與果報;修慧則心從漏解脫----欲漏、有漏、見漏及無明漏。」
11 爾時薄伽梵在那低卡隨宜住已,語尊者阿難說:「來,阿難,我等去□舍離。」「是,世尊,」尊者阿難回答說。于是佛與大比丘僧衆向□舍離進行。到已,佛住于□婆婆梨園。
12 佛告諸比丘說:「諸比丘,比丘當攝心住念。此爲我等之教言。」
13 「諸比丘,雲何名比丘攝心住念?比丘因有身當觀身,精勤不懈,攝心住念,舍棄世間渴望與失意。其觀感覺、觀意與觀法亦複如是:精勤不懈,攝心住念,舍棄世間渴望與失意。」「諸比丘,雲何名比丘自攝?當比丘履進履退、前瞻後顧、屈臂伸臂、著衣持缽、飲食吞嚼、行大小便、行立坐、睡眠、醒悟、言談及靜默、皆攝心住念。諸比丘當攝心住念,此爲我等之教言。」
14 爾時歌女□婆婆梨聞佛已到□舍離,住于伊之□果林。伊下令准備好許多輛精美車乘,自己坐上一輛車,與其侍從離開□舍離進向伊之園林。凡可通車的地方皆以車行,後乃下車步行去到佛之住處。到已,向佛作禮,就座其側以後,薄伽梵向伊宣示法要,使伊歡喜愉快。歌女□婆婆梨對佛所示法要甚爲喜悅,伊白佛言:「唯願世尊慈允于明日與大比丘僧衆赴舍間午餐。」佛陀默然受請。伊知佛已許可,即從座起,向佛作禮,右□而去。
15 爾時□舍離的隸車聞佛已到□舍離住于□婆婆梨園,彼等下令准備好許多輛精美車乘,各坐上一輛車,與其侍從離開□舍離。彼等或現黯色,著青色,青衣及青色飾品;或現黃色,□黃色,黃衣及黃色飾品;或現紅色,□紅色,紅衣及紅色飾品;或現白色,□白色,白衣及白色飾品。
16 爾時歌女□婆婆梨與諸隸車少年車軸相接,車輪相撞及車轭相觸。諸隸車告伊說:「□婆婆梨,爲何你與諸隸車少年車軸相接,車輪相撞及車轭相觸?」「因我已請佛及比丘僧衆明天到舍下午餐。」「□婆婆梨給你十萬,讓此齋與我們。」「你若給我全□舍離及所屬土地,我猶不舍此盛供。」于是諸隸車振手說:「此□果女獲勝,我等被此□果女占優勝。」彼等遂進行到□婆婆利園。
17 薄伽梵見諸隸車自遠而至,告諸比丘說:「諸比丘,凡未曾見過忉利天天神的比丘,且觀看此群隸車,注視此群隸車及比較此群隸車,因其與忉利天天神無異。」
18 諸隸車凡可通車的地方皆以車行,後乃下車步行去到佛陀的住處。到已,向佛作禮,就座其側以後,薄伽梵向彼等宣示法要,使其發心喜悅。諸隸車對佛陀所示法要殊爲欣悅,遂白佛言:「誰願世尊慈允于明日與大比丘僧衆赴舍間午餐。」「諸隸車,我已首肯明日赴歌女□婆婆梨處午餐。」于是諸隸車振手說:「此□果女獲勝。我等被此□果女占優勝。」諸隸車對佛陀的教言表示感謝與同意,即從座起,向佛作禮,右□而去。
19 爾時歌女□婆婆梨于其夜清旦在自己家裹備辦甜粥糕餅,即白佛言:「世尊,諸事已備,唯聖知時。」爾時薄伽梵于清晨著衣持缽,與大比丘僧衆走向歌女□婆婆梨的宅第。到已,坐于敷座。歌女□婆婆梨即親手奉獻甜粥糕餅,以佛爲首下至諸比丘僧。佛食既竟,浣手洗缽已,歌女□婆婆梨取一小凳,就座其側以後,伊白佛言:「世尊,我以此園奉獻以佛爲首的比丘僧衆。」薄伽梵既接受此禮品,向伊宣示法要,使之發心喜悅後即從座起而去。
20 薄伽梵在□舍離□婆婆梨園住時亦向諸比丘如是宣說關于戒定慧的法要。彼謂:「修戒則定有很大利益與果報;修慧則定有很大利益與果報;修慧則心從漏得解脫--欲漏、有漏、見漏及無明漏。」
21 爾時薄伽梵在□婆婆梨園隨宜住已,語尊者阿難說:「來,阿難,我等去白鹿瓦村。」「是,世尊。」尊者阿難回答說。于是佛與大比丘僧衆向白鹿瓦村進行。到已,佛陀住于白鹿瓦村。
22 爾時薄伽梵告諸比丘說:「諸比丘,汝等各于□舍離附近的朋友、相識或知己處過雨季,我則在白鹿瓦村過雨季。」「是,世尊。」諸比丘回答說。彼等遂在□舍離附近的朋友、相識或知已處過雨季,而佛陀則在白鹿瓦村過雨季。
23 爾時世尊在雨季中匆罹劇痛痢疾,幾乎殒命。但彼攝心住念忍受之,無怨言。薄伽梵自念:若我不告誡弟子及向比丘僧衆告辭而取涅槃,實非所宜,今且以堅強意志屈伏此疾,留住應享壽命。于是佛陀以堅強意志屈伏疾病,並留住應享壽命。其後病亦漸瘥。
24 薄伽梵不久即告痊愈。病愈後彼從住室出坐于蔭處敷座上,爾時尊者阿難走向佛前向佛作禮,就座其側以後,白佛言:「世尊,我曾見薄伽梵于康健時,及見其如何受苦。世尊,當我見佛陀病時,雖然我身羸弱如蔓藤,及神志昏迷不辨方向,便一念及:『若薄伽梵未將遺教與比丘僧衆,彼將不證取涅槃。』我聯以自慰。」
25 「阿難,是否比丘僧衆盼望我之遺教?阿難,我所說法或顯或隱,是無分別,如來于法是無秘密,吝而不傳。阿難,若人作如是念:「我將引導僧伽」,或「僧伽以我爲依怙」,則此人應對僧伽設立教言,但如來不作此想。阿難,爲何如來應留關于僧伽之遺教?阿難,我今年已老矣,衰耄矣,旅程將盡,壽命將滿。我行年八十,譬如舊車方便修理,尚勉強可行。阿難,我想如來之身體亦複如是,應方便攝養,阿難當如來停止顧念外事,及任何感覺皆已停止而入于滅想定時,如來之身,始爲安隱。」
26 「因此,阿難,以自己爲明燈、爲歸依,勿以他人爲歸依;以法爲明燈、爲歸依,勿以他人爲歸依。阿難,雲何爲比丘以自己爲明燈、爲歸依,勿以他人爲歸依;以法爲明燈、爲歸依,勿以他人爲歸依?「阿難,比丘當觀身,精勤不懈,攝心住念,舍棄世間渴望及失意。其觀感覺、觀意與觀法亦複如是。阿難,此是比丘以自己爲明燈、爲歸依,勿以他人歸依;以法爲明燈、爲歸依,勿以他人爲歸依。「阿難,無論現在或我去世後,若有人以自己爲明燈、爲歸依,勿以他人爲歸依;以法爲明燈、爲歸依,勿以他人爲歸依。阿難,彼等在我之比丘中將詣最高境界--但必須樂于修學。」
第二章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