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瑪經 Kalama Sutta
《卡拉瑪經 Kalama Sutta 》取自南傳巴利經藏《增支部 Avguttara nikaya 叁集 65經》
《卡拉瑪經》,此經記述了佛陀對卡拉瑪人的一番教誨。
當時,卡拉瑪人因不知如何抉擇各位宗教師所言,不辨是非,不分真假,故請示于佛。事實上,這不僅是卡拉瑪人所困惑的,也是人們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區都會面臨的問題。即使在資訊發達的今天,我們有了衆多的查詢工具,有了一生難以讀盡的典籍資料,仍無法保證,在面臨抉擇時,作出百分百的正確判斷。
那麼,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當卡拉瑪人彷徨著,無法決定接受什麼教義時,佛陀針對這一問題宣說了《卡拉瑪經》,告訴迷茫的他們,也告訴同樣迷茫的我們:不要立即接受或相信任何事,以免成爲他人(包括佛陀本人)的知識奴隸。
爲此,佛陀總結了十項准則:
一、不因爲他人的口傳、傳說,就信以爲真。
二、不因爲奉行傳統,就信以爲真。
叁、不因爲是正在流傳的消息,就信以爲真。
四、不因爲是宗教經典書本,就信以爲真。
五、不因爲根據邏輯,就信以爲真。
六、不因爲根據哲理,就信以爲真。
七、不因爲符合常識外在推理,就信以爲真。
八、不因爲符合自己的預測、見解、觀念,就信以爲真。
九、不因爲演說者的威信,就信以爲真。
十、不因爲他是導師、大師,就信以爲真。
《卡拉瑪經》突顯了佛教求真、求實、求證的根本精神,有別于其它很多宗教單純的以信爲本。上述十點,更是震聾發聩的醒世之言。
在南傳佛教地區,《卡拉瑪經》是一部家戶喻曉的經典,深受廣大信衆,尤其是知識階層的尊重與推崇。
經 文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與大比丘衆俱,遊行拘薩羅國,入于名爲克薩普塔之卡拉瑪族邑。克薩普塔卡拉瑪人聞:沙門尊喬達摩是釋迦子,從釋迦出家至克薩普塔,又,彼尊喬達摩有美好稱贊之聲揚,謂:彼世尊亦即是阿羅漢,等正覺者,明行具足者,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如是能遇阿羅漢是幸其甚。——其時,克薩普塔之卡拉瑪人即詣世尊之處。詣已,一類之人即問訊世尊而坐于一面;一類人即于世尊互相慶慰;致歡迎,感銘之交談已,一類人即向世尊伸手合掌後坐于一面;一類人即白出名姓後坐于一面;一類人即默然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克薩普塔之卡拉瑪人白世尊言:
[大德!有沙門、婆羅門衆來至克薩普塔邑,彼等之述示自說,相反者,對于他說則予駁斥、輕蔑、卑視、抛擲。大德!複有他類沙門、婆羅門來至克薩普塔,彼等即皆只述示自說,相反者,對他說則于駁斥、輕蔑、卑視、抛擲。大德!對彼等,我等有惑,有疑于此等沙門、婆羅門諸氏中,誰語真實?誰語虛妄?]
[卡拉瑪人!汝等所惑是當然,所疑是當然,有惑之處,定會起疑。
[卡拉瑪人!汝等①勿信風說;②勿信傳說;③勿信臆說;④勿信于藏經之教相合之說;⑤勿信基于尋思者;⑥勿信基于理趣者;⑦勿信熟慮于因相者;⑧雖說是與審慮忍許之見相合亦勿予信;⑨說者雖堪能亦勿予信;⑩雖說此沙門是我之師亦勿予信之。卡拉瑪人!若汝等只自覺--此法是不善,此法是有罪,此法是智者之所诃毀者。若將此法圓滿、執取之即能引來無益與苦--則卡拉瑪人!汝等于時應斷(彼)!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起于人內心之貪是爲益耶?或爲無益耶?
[大德!爲無益。]
[複次,卡拉瑪人!此有貪心之人是爲貪所蔽、心爲所捕、殺有命者、與他之妻通、語虛诳,已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無益、苦耶?]
[大德!唯然!]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起于人內心之嗔是爲益耶?或爲無益耶?]
[大德!爲無益。]
[複次,卡拉瑪人!此有嗔心之人是爲嗔所蔽、心爲所捕、殺有命者、與他之妻通、語虛诳,已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無益、苦耶?]
[大德!唯然!]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起于人內心之愚癡是爲益耶?或爲無益耶?]
[大德!爲無益。]
[複次,卡拉瑪人!此有愚癡之人是爲愚癡所蔽、心爲所捕、殺有命者、與他之妻通、語虛诳,已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無益、苦耶?]
[大德!唯然!]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此等之法是善耶?或不善?]
[大德!是不善。]
[有罪耶?或無罪耶?]
[大德!是有罪。]
[若圓滿執取爲能引無益與苦耶?或不耶?]
[大德!圓滿之執取,即能引無益與苦,對此我等之所說是如是。]
[卡拉瑪人!是故,我語:“卡拉瑪人!汝等①勿信風說;②勿信傳說;③勿信臆說;④勿信于藏經之教相合之說;⑤勿信基于尋思者;⑥勿信基于理趣者;⑦勿信熟慮于因相者;⑧雖說是與審慮忍許之見相合亦勿予信;⑨說者雖堪能亦勿予信;⑩雖說此沙門是我之師亦勿予信之。卡拉瑪人!若汝等只自覺--此法是不善,此法是有罪,此法是智者之所诃毀者。若將此法圓滿、執取之即能引來無益與苦--則卡拉瑪人!汝等于時應斷(彼)!”如是語者是緣此而說。
[卡拉瑪人!汝等①勿信風說;②勿信傳說;③勿信臆說;④勿信于藏經之教相合之說;⑤勿信基于尋思者;⑥勿信基于理趣者;⑦勿信熟慮于因相者;⑧雖說是與審慮忍許之見相合亦勿予信;⑨說者雖堪能亦勿予信;⑩雖說此沙門是我之師亦勿予信之。卡拉瑪人!若汝等只自覺--此法是善,此法是無罪,此法是智者之所稱贊者。若將此法圓滿、執取之即能引來益與樂--則卡拉瑪人!其時應具足而住之。]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起于人內心之無貪是爲益耶?或爲無益耶?]
[大德!爲益。]
[複次,卡拉瑪人!此無貪人是不爲貪所蔽、心不爲所捕、不殺有命者、不與他之妻通、不語虛妄,已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之益與樂耶?]
[大德!唯然!]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起于人內心之無嗔是爲益耶?或爲無益耶?]
[大德!爲益。]
[複次,卡拉瑪人!此無嗔人是不爲貪所蔽、心不爲所捕、不殺有命者、不與他之妻通、不語虛妄,已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之益與樂耶?]
[大德!唯然!]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起于人內心之無癡是爲益耶?或爲無益耶?]
[大德!爲益。]
[複次,卡拉瑪人!此無嗔人是不爲癡所蔽、心不爲所捕、不殺有命者、不與他之妻通、不語虛妄,已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之益與樂耶?]
[大德!唯然!]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此等之法是善耶?或不善?]
[大德!是善。]
[有罪耶?或無罪耶?]
[大德!是無罪。]
[是智者之所诃毀者耶?或是智者之所稱贊者耶?]
[大德!是智者之所稱贊者。]
[若圓滿執取爲能引益與樂耶?或不耶?]
[大德!圓滿之執取,即能引益與樂,對此我等之所說是如是。]
[卡拉瑪人!是故,我語:“卡拉瑪人!汝等①勿信風說;②勿信傳說;③勿信臆說;④勿信于藏經之教相合之說;⑤勿信基于尋思者;⑥勿信基于理趣者;⑦勿信熟慮于因相者;⑧雖說是與審慮忍許之見相合亦勿予信;⑨說者雖堪能亦勿予信;⑩雖說此沙門是我之師亦勿予信之。卡拉瑪人!若汝等只自覺--此法是善,此法是無罪,此法是智者之所稱贊者。若將此法圓滿、執取之即能引來益與樂--則卡拉瑪人!其時應具足而住之。”如是語者是緣此而說。]
[卡拉瑪人!彼聖弟子即如是離貪、離瞋,不愚癡。以正知、正念、以與慈俱行之心徧滿一方世界,第二、第叁、第四方亦同。與悲俱行之心徧滿一方世界,第二、第叁、第四方亦同。與喜俱行之心徧滿一方世界,第二、第叁、第四方亦同。與舍俱行之心徧滿一方世界,第二、第叁、第四方亦同。如是橫徧于上下一切處,于一切世界,廣大、無量、無怨、無惱害之心、徧滿而住。卡拉瑪人!彼勝弟子如是心無怨憎,心無貪欲、如是心無雜染,如是心淨,彼于現法得四慰安。
[若有後世,若有善作惡作業之異熟果,既有是處,我身壞、死後得趣天世,此即彼所得之第一慰安。若又無後世,若無善作惡作業之異熟果,與此現法,以無怨、無貪、無苦、有樂來護自己,此即彼所得之第二慰安。若作(惡)之人有惡報,則我將不對任何人懷惡意,不造惡業之人,何有苦耶?此即彼所得之第叁慰安。若作惡之人無有惡報,則現在于二者我已清淨,此即彼所得之第四慰安。
[卡拉瑪人!彼勝弟子如是心無怨憎,如是心無貪欲、如是心無雜染,如是心淨,彼于現法得此四種慰安。]
[世尊!此即如是!善逝!此即如是!大德!彼勝弟子如是心無怨憎,如是心無貪欲、如是心無雜染,如是心淨,彼于現法得四慰安。若有後世,若有善作惡作業之異熟果,既有是處,我身壞、死後得趣天世,此即彼所得之第一慰安。若又無後世,若無善作惡作業之異熟果,則我將與此現法,以無怨、無貪、無苦、有樂來護自己,此即彼所得之第二慰安。若作惡之人有惡報,則我將不對任何人懷惡意,不造惡業之人,何有苦之觸?此即彼所得之第叁慰安。若作惡之人無有惡報,則現在于二者我已見已知清淨,此即彼所得之第四慰安。大德!彼勝弟子如是心無怨憎,如是心無貪欲、如是心無雜染,如是心淨,彼于現法得此四種慰安。
[奇哉!尊者喬達摩!偉哉!尊者喬達摩!恰如倒者使起,如覆蓋者使露現,如迷者教以道,如闇中持來油燈,使有眼者見諸色,尊者瞿昙以種種法門說示。
[大德!我等今皈依世尊、法、又皈依比丘僧伽,大德!請世尊存念于我等自今日起終生…
《卡拉瑪經 Kalama Sutta》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