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譯經文相應部36相應31經/精神的經(受相應/處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比丘們!有肉體的喜,有精神的喜,有比精神更精神的喜;有肉體的樂,有精神的樂,有比精神更精神的樂;有肉體的平靜,有精神的平靜,有比精神更精神的平靜;有肉體的解脫,有精神的解脫,有比精神更精神的解脫。
又,比丘們!什麼是肉體的喜?比丘們!有這五種欲,哪五種呢?能被眼識知,令人滿意的、可愛的、合意的、可愛樣子的、伴隨著欲、貪染的色……(中略)能被身識知,令人滿意的、可愛的、合意的、可愛樣子的、伴隨著欲、貪染的所觸,比丘們!這些被稱爲五種欲。比丘們!凡緣這五種欲生起的喜,比丘們!這被稱爲肉體的喜。
又,比丘們!什麼是精神的喜?比丘們!這裏,比丘從離欲、離不善法後,進入後住于有尋、有伺,離而生喜、樂的初禅;以尋與伺的平息,自信,一心,進入後住于無尋、無伺,定而生喜、樂的第二禅,比丘們!這被稱爲精神的喜。
又,比丘們!什麼是比精神更精神的喜?比丘們!這裏,凡煩惱已盡的比丘,從觀察解脫貪的心,從觀察解脫瞋的心,從觀察解脫癡的心而生起喜,比丘們!這被稱爲比精神更精神的喜。
又,比丘們!什麼是肉體的樂?比丘們!有這五種欲,哪五種呢?能被眼識知,令人滿意的、可愛的、合意的、可愛樣子的、伴隨著欲、貪染的色……(中略)能被身識知,令人滿意的、可愛的、合意的、可愛樣子的、伴隨著欲、貪染的所觸,比丘們!這些被稱爲五種欲。比丘們!凡緣這五種欲生起的樂與喜悅,比丘們!這被稱爲肉體的樂。
又,比丘們!什麼是精神的樂?比丘們!這裏,比丘從離欲、離不善法後,進入後住于有尋、有伺,離而生喜、樂的初禅;以尋與伺的平息,自信,一心,進入後住于無尋、無伺,定而生喜、樂的第二禅;以喜的褪去與住于平靜,正念、正知,以身體感受樂,進入後住于這聖弟子宣說:『他是平靜、專注、住于樂者』的第叁禅,比丘們!這被稱爲精神的樂。
又,比丘們!什麼是比精神更精神的樂?比丘們!這裏,凡煩惱已盡的比丘,從觀察解脫貪的心,從觀察解脫瞋的心,從觀察解脫癡的心而生起樂與喜悅,比丘們!這被稱爲比精神更精神的樂。
又,比丘們!什麼是肉體的平靜?比丘們!有這五種欲,哪五種呢?能被眼識知,令人滿意的、可愛的、合意的、可愛樣子的、伴隨著欲、貪染的色……(中略)能被身識知,令人滿意的、可愛的、合意的、可愛樣子的、伴隨著欲、貪染的所觸,比丘們!這些被稱爲五種欲,比丘們!凡緣這五種欲生起的平靜,比丘們!這被稱爲肉體的平靜。
又,比丘們!什麼是精神的平靜?比丘們!這裏,比丘以樂的舍斷與苦的舍斷,及以之前喜悅與憂的滅沒,進入後住于不苦不樂,由平靜而正念遍淨的第四禅,比丘們!這被稱爲精神的平靜。
又,比丘們!什麼是比精神更精神的平靜?比丘們!這裏,凡煩惱已盡的比丘,從觀察解脫貪的心,從觀察解脫瞋的心,從觀察解脫癡的心而生起平靜,比丘們!這被稱爲比精神更精神的平靜。
又,比丘們!什麼是肉體的解脫?有關于色的解脫,爲肉體的解脫。
又,比丘們!什麼是精神的解脫?有關于無色的解脫,爲精神的解脫。
又,比丘們!什麼是比精神更精神的解脫?比丘們!這裏,凡煩惱已盡的比丘,從觀察解脫貪的心,從觀察解脫瞋的心,從觀察解脫癡的心而生起解脫,比丘們!這被稱爲比精神更精神的解脫。」
一百零八法門品第叁,其攝頌:
「屍婆迦、一百零八、比丘,以前、智、比丘們,
沙門婆羅門叁則,單純、精神的。」
受相應完成。
漢巴經文比對(莊春江作):
「食念(SA.483)」,南傳作「肉體的喜」(sāmisā pīt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肉體的狂喜」(carnal rapture)。「肉體的」(sāmisā),另參看《雜阿含472經》「樂食受」比對。
「無食念(SA.483)」,南傳作「精神的喜」(nirāmisā pīt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精神的狂喜」(spiritual rapture)。「精神的」(nirāmisā),另參看《雜阿含472經》「樂無食受」比對。
「無食無食念(SA.483)」,南傳作「比精神更精神的喜」(nirāmisā nirāmisatarā pīt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比精神更精神的狂喜」(rapture more spiritual than the spiritual)。
「食舍(SA.483)」,南傳作「肉體的平靜」(sāmisā upekkhā),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肉體的平靜」(carnal equanimity)。
「色俱行(SA.483)」,南傳作「有關于色的」(Rūpappaṭisaṃyutto),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與色領域連結」(connected with the form sp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