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實知見▪P25

  ..續本文上一頁 在此過程之後,會有一連串的有分心生起。然後生起意門心路過程的叁種心,即:一個意門轉向心、七個速行心及兩個彼所緣心。

  辨識這兩系列的心之後,你應辨識它們每一個心識剎那中的所有名法。像上述那樣,從識、觸或受開始,逐一地增加所辨識的名法,直到能辨識眼門與意門心路過程裏每一個心識剎那中的所有名法。

  接著你應辨識耳、鼻、舌與身這四門的心路過程。

  至此,你已經能辨識與善心相應的名法。現在,你需要辨識與不善心相應的名法。要做到這點,只需采取與辨識善心時相同的對象,但是改用不如理作意來看待它們。

  在此沒有時間詳細解說這些,但是我希望在此舉過的例子足以使大家對名業處的內容有初步的認識。

  至此,你已完成辨識名業處的首叁個部份,即:

  一、辨識內在某一門心路過程(vithi)的各種心。

  二、辨識該心路過程中每一心識剎那中的所有名法。

  叁、逐一地辨識六門心路過程中的所有名法。

  如何辨識外在的名法

  名業處的第四個部份是辨識外在的名法。首先辨識內在的四界,然後辨識外在你所穿著衣服中的四界。你將見到衣服碎成色聚,而且你能辨識每一粒色聚裏的八種色法。它們是「時節生食素八法聚」,是由外在色聚中的火界所産生。

  應當交替地辨識內外的色法叁或四次。然後,以禅定之光繼續觀察外在稍遠處的色法,如:你所坐的地板。在那裏,你也將能辨識到其色聚裏的八種色法。交替地辨識內外的色法叁或四次。逐漸擴大辨識的範圍,觀察你所住的建築物、建築物周圍的區域,包括樹木等,直到你能辨識外在所有無生命的色法。有時,你會發現在它們之中也有淨色(透明的色法)。這是因爲有昆蟲或動物居住在樹木、建築物之中,而你見到的其實是這些衆生的淨色。

  然後,你應繼續辨識外在有生命的色法,即構成其它衆生的身體之色法。你只辨識他們的色法,並且了解:那不是男人、女人、人或衆生,只是色法而已。同時辨識外在所有的色法,接著辨識內外一切不同種類色法。

  若要做到這一點,你應該觀察內在與外在眼睛中的六種基本色聚,辨識它們的五十四種色法。依照同樣的步驟,分析內在與外在其余五處的色法,以及其它所有種類的色法。

  現在徹底完成了辨識色法,你應繼續辨識內在與外在的名法。再度辨識內在的名法,先從意門心路過程開始,然後眼門心路過程等。辨識它們當中所有的名法,無論是善或不善。

  然後同樣地辨識外在的名法。辨識一個衆生的眼淨色與有分心。當一群色聚的顔色出現在這兩門當中時,辨識眼門與意門心路過程。如此內在與外在交替,一再重複,修行多次。對于其余的五門也以同樣的方法修行。

  若你能達到禅那,則你也能辨識外在的禅那意門心路過程。若你沒有禅那的經驗,則無法那樣做。

  如此,你應逐漸地擴大辨識的範圍,直到你能見到遍及無邊宇宙的色法。你也應如此辨識名法,直到你能見到遍及無邊宇宙的名法。最後,你應同時辨識遍及無邊宇宙的名法與色法。

  然後,你以智慧來確定所有的名法與色法:遍及整個宇宙,不見有衆生、男人或女人,唯獨只有名與色。

  名業處的講解到此完成。

  禅修到此階段,你已經培育定力,辨識內外所有的二十八種色法及你所能辨識的所有名法。

  在下次的講座中,我將解釋如何修行觀禅的下一個階段:辨識緣起(paticcasamuppada)。

  這七種心所稱爲遍一切心心所(sabbacitta-sadharana):它們與一切心相應。所有的心都必須依靠它們的協助以認知對象。

  一、觸phassa-使感官、對象與心叁者接觸在一起,從而引發認知對象的心路過程。如果沒有觸,則無法産生認知的作用。

  二、受vedana-感受對象、體驗對象、享受對象的品質。

  叁、想sabba-記錄對象的顔色、形狀、名稱等,乃是記憶的功能。

  四、思cetana-要達成目標的意志作用。它能執行自己的功能(達成目標),並且調整相應心所的功能,統合起來完成向對象作用的任務,因此它是造成業的最重要因素。

  五、一境性ekaggata-使心與心所專注于對象,不令分散。

  六、命根jivitindriya-有兩種命根:名命根(維持相應名法的生命)與色命根(jivita-rupa維持色法的生命。上一章已談過。)這裏指名命根,它是一種心所。雖然思能決定其它心所的作用,但仍需靠命根灌注生命力給思和其它心所。

  七、作意manasikara-負責將心轉向對象,使對象出現于心中。

  (Ess Abh p.67-70, Com M AbhⅡ.2 p.78-81)

  在禅修者所進入的一次禅那之中,有數不盡的禅那速行心生滅,每一個禅那速行心的心識剎那中都有叁十四種名法。

  遍作心parikamma-禅那的預備心。

  近行心upacara-接近禅那的心。

  隨順心anuloma-形成遍作心與禅那之間的隨順或連接。乃是協 調低等心(欲界心)與高等心(禅那心)之間的橋梁。

  種姓心gotrabhu-切斷欲界心的相續,形成禅那心的相續。 以上這四種心也稱爲近行定速行心。(Ess Abh p.161)

  彼所緣心tadarammana-citta-記錄心;在速行心之後生起,緣取(彼)速行心所緣取的對象(所緣),繼續享受對象的余味。此心滅後心路過程即結束,有分再度生起。(Ess Abh p.118)

  十八種真實色-地、水、火、風(四大種色)、眼淨色、耳淨色、鼻淨色、舌淨色、身淨色(五淨色)、顔色、聲、香、味(四境色)、女根色、男根色(性根色)、心色、命根、食素。

  十種虛假色-虛空界、身表、語表、色輕快性、色柔軟性、色適業性、色積集性、色相續性、色老性、色無常性。

  (攝阿毗達摩義論‧第六品)

  五門轉向心-打斷有分,並將心識之流轉向色塵等對象。在此的表達法是以心的名稱來作爲該心識剎那的名稱。「有十一個名法的五門轉向心」是指:在五門轉向心的心識剎那裏有十一個名法,即五門轉向心與十個心所。並非指心中能含有其它名法。

  眼識-觀看對象,形成視覺印象,並將此印象傳遞給下一個心。

  領受心-接受對象及視覺印象,傳給下一個心。

  推度心-審查對象及視覺印象。

  確定心-決定對象是好或壞。

  速行心-享受對象的品質(好或壞)。

  彼所緣心-記錄心;繼續享受對象的余味。此心發生之後眼根與色塵分離,眼門心路過程結束,有分心再度生起。(Com M Abh Ⅲ.8 p.123-124)

  這裏的意門心路過程跟隨在前五門心路過程之後生起,取前五門所取的對象。這點與前面談過獨立生起的意門心路過程稍有不同。

  問 答(五)

  問5-1:八定(samapatti)可以支持禅修者達到名色分別智,使禅修者能照見名色的微細生滅,從而厭離這些名色,乃至證得道智(maggabana)。除此之外,八定是否還有其它的利益呢?

  

  答5-1:修行禅定有五種利益:

   一、現世的安樂住處(ditthadhamma-sukha-vihara現法樂住):在今世享受禅那的快樂。這特別指純觀行阿羅漢(suddha-vipassana-yanika-arahant)而言。比丘的責任是學習教理(pariyatti),修行觀禅以證悟四道四果。純觀行阿羅漢已經完成這些任務,不再有工作可做。他們修行禅定只是爲了獲得禅樂(jhana-sukha),而沒有其它作用。這是禅定的第一種利益。

  二、觀禅的利益(vipassana-nisamsa):禅那能支持禅修者得到觀禅的結果。由于禅定,禅修者能清楚地照見究竟名色及它們的因緣,以及它們兩者的無常、苦、無我本質。當禅修者徹底地修行觀禅,尤其是達到行舍智(savkharupekkha-bana)或道智(maggabana)與果智(phalabana)時,通常禅那名法也穩定了。禅那法使觀智清晰、分明、強而有力;而強有力的觀智能滅除障礙止禅的煩惱,保護禅那,不使退落。

  再說,當禅修者長時間修行觀禅之後,會感覺疲勞。疲勞發生時,他應長時間安住于某一禅那中,如此疲勞將會消失。當他的心恢複活力之後,可以再回來修行觀禅。這是禅定的第二種利益。

  叁、神通的利益(abhibba-nisamsa):若人想要擁有世間的神通,如:宿命通(pubbenivasanussati-abhibba)、天眼通(dibbacakkhu)、天耳通(dibba-sota)他心通(paracitta-vijanana)、如意通(iddhividha):能在空中飛行、在水上行走等等,他可以通過十四種方式來開展十遍禅與八定來達到目的。這是禅定的第叁種利益。

  四、增上生的利益(bhavavisesavaha-nisamsa):若有人想投生到梵天界,他必須修行禅那,如:十遍禅、安般念禅、慈心禅。然後,他必須將禅那維持到死亡的剎那,這樣才能如願投生。這是禅定的第四種利益。

  五、寂滅的利益(nirodha-nisamsa):成就滅盡定(nirodha-samapatti)的利益。只有具備八定的阿那含(anagami)及阿羅漢才能進入滅盡定。滅盡定指的是:心(citta)、心所(cetasika)與心生色法(cittaja-rupa)的暫時停止。這裏的「暫時」意指:最久七天。這決定于他們進入滅盡定之前所下的決心與意願(adhittha…

《如實知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帕奧禅師開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