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戒消災經(白話與原文)

  佛說戒消災經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爾時有一縣。皆奉行佛五戒十善。一縣界無釀酒者。

  

  中有大姓家子。欲遠賈販。臨行父母語其子言。汝勤持五戒奉行十善。慎莫飲酒犯佛重戒。受教而行往到他國。見故同學親友。相得歡喜。將歸出蒲萄酒欲共飲之。辭曰。吾國土奉佛五戒。無敢犯者。飲酒後生爲人愚癡。不值見佛。且辭親行。父母相誡以酒蒸。仍違教犯戒罪莫大也。知識區區別久會同。心雖悅喜。不宜使吾犯戒違親教也。

  

  主人言。吾與卿同師恩。則兄弟。吾親則是子親。父母相欽豈可違之。若吾在卿家。必順子親。事不獲已。乃聽飲之。醉臥叁日。醒悟心悔怖懼。事訖還家具首于親。父母報言。汝違吾教加複犯戒。亂法之漸非孝子也。無得說之爲國作先。便以所得物。逐令出國。無宜留此。子以犯戒爲親所逐。乃到他國住客舍家。

  

  主人所事叁鬼神。能作人現對面飲食。與人語言。主人事之積年疲勞。居財空盡而家疾病。死喪不絕。患厭此鬼。私共論之。鬼知人意而患苦之。鬼自相共議。此人財産空訖。正爲吾耳。未曾有益。令相厭患。宜求珍寶以施與之。令其心悅。便行盜他方國王庫藏好寶。積置園中。報言。汝事吾曆年勤苦甚久。今欲福汝使得饒富。此乃快乎。主人言。受大神恩。鬼曰。汝園中有金銀。可往取之。方有大福令得汝願。主人欣然。入園見物奇異負摙歸舍。辭謝受恩。明日欲設飲食。願屈顧下。施設肴馔皆辦。鬼神來詣門。

  

  見舍衛國人在主人舍。便奔走而去。主人追呼。請還今設微供皆已辦具。大神既已顧下委去何爲。神曰。卿舍尊客。吾焉得前。重複驚走。主人還歸坐自思惟。吾舍之中無有異人。正有此人耳。即出語言。恭設所有。極相娛樂。飲食已竟。因問之曰。卿有何功德于世有此。吾所事神。畏子而走。客具說佛功德五戒十善。實犯酒戒爲親所逐。尚余四戒故爲天神所營護。卿神不敢當之。

  

  主人言。吾雖事此神久厭之。今欲奉持佛五戒。因從客受叁自歸五戒十善。一心精進不敢懈怠。問佛所在。可得見不。客曰。佛在舍衛國給孤獨園中。往立可見。主人一心到彼。經曆一亭中。有一女人端正。是噉人鬼婦也。男子行路逈遠。時日逼暮。從女人寄止一宿。女即報言。慎勿留此。宜急前去。男子問曰。用何等故。將有意乎。女人報曰。吾已語卿。用複問爲。男子自念。前舍衛國人完佛四戒。我神尚爲畏之乃爾。我已受叁自歸五戒十善。心不懈怠何畏懼乎。遂自留宿。

  

  噉人鬼見護戒威神徘徊其傍。去亭四十裏一宿不歸。明日男子進路。見鬼所噉人骸骨狼藉。衣毛爲起。心怖而悔。退自思惟。我在本國家居衣食極快足用。空爲此人所化。言佛在舍衛國。本覩奇妙。反見骸骨縱橫。惡意更生。自念不如還。彼女人將歸本土。共居如故。不亦樂乎。實時回還還至亭所。因從女人複求留宿。女人謂男子。何複還耶。答曰。行計不成故回還耳。複寄一宿。女言。卿死矣。吾夫是噉人鬼。方來不久。卿急去。此男子不信。遂止不去。心更迷惑淫意複生。不複信佛叁自歸之德五戒十善之心。天神即去無複護之。鬼得來還。女人恐鬼食此男子。哀愍藏之甕中。鬼聞人氣。謂婦言。爾得肉耶。吾欲噉之。婦言我不行。何從得肉。婦問鬼。卿昨夜何以不歸。鬼言。坐汝所爲。而舍尊客宿。令吾見逐。甕中男子踰益恐怖。不複識叁自歸意。婦言。卿何以不得肉乎。鬼言。正爲汝舍佛弟子。天神逐我出四十裏外。露宿震怖。于今不安故不得肉。

  

  婦聞默喜。因問其夫。佛戒雲何悉所奉持。鬼言。我大饑極急。以肉來不須問此。此是無上正真之戒。非吾所敢說也。婦言。爲說之。我當與卿肉。鬼類貪殘欲食無止。婦迫問之。因便爲說叁自歸五重戒。一曰慈仁不殺。二曰清信不盜。叁曰守貞不淫。四曰口無妄言。五曰孝順不醉。

  

  鬼初說一戒時。婦辄受之。五戒心執口誦。男子于甕中。識五戒隨受之。天帝釋知此二人心自歸佛。即選善神五十人擁護兩人。鬼遂走去。到明日婦問男子。怖乎。答曰大怖。蒙仁者恩。心悟識佛。婦言。男子。昨何以回還。答曰。吾見新久死人骸骨縱橫。恐畏故屈還耳。婦言。骨是吾所棄者也。吾本良家之女。爲鬼所掠取。吾作妻悲窮無訴。今蒙仁恩得聞佛戒得離此鬼婦言賢者。今欲到何所。男子報言。吾欲到舍衛國見佛。婦曰。善哉。吾置本國及父母隨賢者見佛。便俱前行。逢四百九十八人。因相問訊。諸賢者從何所來欲到何所。答曰。吾等從佛所來。問言卿等已得見佛。何爲複去。報言。佛日說經。意中罔罔故尚不解。今還本國。兩賢者具說本末。以鬼畏戒高行之人。意乃開解。俱還見佛。佛遙見之則笑。口中五色光出。阿難長跪。佛不妄笑。將有所說。佛語阿難。汝見是四百九十八人還不。對曰見之。佛言。此四百九十八人。今得其本師。來見佛者皆當得道。五百人至佛所。前爲佛作禮。一心聽經心開意解。皆作沙門。得阿羅漢道。佛言。犯酒戒者。則是客舍主人。與此女人。累世兄弟也。然此二人。是四百九十八人前世之師也。世人求道。要當得其本師及其善友爾乃解耳。佛說經竟。諸比丘皆大歡喜。前爲佛作禮而去。

  

  

  

  天色已晚。 燈光下,來客端正而年輕的面龐透露著遠行的疲憊。

  

  主人關切地詢問陌生人: 「年輕人啊,怎麼會大老遠來到這裏?」

  

  來客回答:「我是舍衛國人。在我們的城內,不論男女老幼,都尊奉佛法,持守五戒、廣行十善。然而,我在一次拜訪昔日同窗的因緣下,無法婉拒對方家人殷勤勸酒,于是喝酒破戒。父母知道我毀犯佛戒,又違逆兩位老人家的諄諄教誨,所以,把我趕出家門……。我能在這裏借宿一宿嗎?」

  

  主人欣然同意,來客也就住了下來。

  

  事實上,這戶人家並不尋常, 好客的主人長久以來事奉叁位鬼神,經年累月,散盡家財不說,家中更疾病死喪不斷。

  

  鬼神爲報答主人的恩德,遂盜取國庫裏的稀珍寶物,搬運到庭院裏,歸主人享用。

  

  收留來客的這一晚, 主人正忙著打點飯食祭拜鬼神,以表示謝意。

  

  這些事,來客自然是毫不知情。

  

  夜半時分,月亮高懸天際,鬼神依約來接受祭祀。 還沒踏入大門,一見來客正在客房中休息,就驚慌失措狂奔而去。

  

  「各位大神,您們請留步!怎麼轉身就走?」主人又是跪拜又是追趕,氣喘籲籲的問道。

  

  誰知,鬼神們也上氣不接下氣,驚恐的回答:「你貴客光臨,我們哪能越雷池一步?」 說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天亮了。一邊用早齋,主人一邊將昨夜的情況一五一十告訴來客,想知道鬼神畏懼來客的原因。

  

  來客笑答:「我雖然破酒戒,尚守其它四戒,天神衛護,自然鬼神不敢有所侵犯!」

  

  主人聞言,立刻請問叁皈五戒的含義,來客歡喜地爲他一一說明,並告訴主人, 舍衛國中有佛住世,可以前去親近供養並求受叁皈五戒。

  

  于是,主人收拾行李,當天就動身啓程,這一路走來實在不輕松,眼見天色不早,但一路上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只有不遠處孤伶伶的一戶人家,主人決定叩門請求收容。

  

  門咦地一聲打開了,是一名貌美少婦,婦人一開口便拒絕:「我的丈夫是噉人鬼,這裏很危險的,你快點走吧!」

  

  但主人已別無選擇了,便說: 「我受了叁皈五戒,沒什麼好害怕的!」便硬是住了下來。

  

  少婦確實有說不出口的苦衷,她本是良家婦女,卻被噉人鬼強製虜到此處,結爲夫婦。

  

  但是,這天,噉人鬼丈夫竟一夜未歸,少婦甚是意外,但也不便多說,次日,默默送主人出門。

  

  主人環顧四周,大驚失色: 一地盡是碎散的屍骨!而且,處處可見啃食過的痕迹!

  

  「真是後悔啊!」假如留在家裏,過豊衣足食的太平日子,根本不會遇上這種恐怖的怪事。

  

  但是,被少婦的美貌所吸引,貪染不舍,于是起了惡念:「不如順便帶走這名少婦,遠離這個陰森駭人的地方,打道回府!」

  

  念頭一動,主人又開口要求再留宿一晚……

  

  少婦喃喃說道:「也許真如你說的,受了叁皈五戒就有善神守護,昨晚真是幸運,但是你必定逃不過今夜,我丈夫就要回來了,你還是趕快走吧!」

  

  主人不但不相信少婦的警告,連佛、叁皈、五戒都置之腦後。然而,護戒善神也在主人心起惡念這當下一個接一個離去, 一但失去戒神的衛護,噉人鬼立刻沖進家門。

  

  千鈞一發之際,少婦將主人藏到一口大甕裏。狼狽步入家門的噉人鬼,敏銳地嗅出滿室新鮮的人肉味,立刻問道: 「妳哪來的人肉?」

  

  少婦故作鎮靜,緩緩回答道:「我足不出戶,哪來什麼人肉?你昨晚怎麼沒回來?去哪兒了?」

  

  「妳還問?就是因爲妳留佛弟子過夜,護戒神把我趕到四十裏外的地方,都是妳害的!」鬼嘟哝著抱怨起來。

  

  躲在甕中的主人聽到這裏,已經六神無主,渾身發抖,把叁皈五戒忘得一乾二淨。

  

  少婦也不反駁,再度開口: 「那就算是如此,你怎麼空手而還?」

  

  「被戒神驅趕,又露宿荒郊野外,受這麼大的刺激,心神不甯,哪來多余的精力去找人肉?」鬼覺得少婦不體貼,開始生悶氣。

  

  少婦不理會鬼的情緒,試探性地問: 「什麼是佛戒啊

  」

  

  「妳別再問東問西,我餓死了,趕快把人肉端上來再說!這佛戒是無上真實正的戒,我哪敢隨便說?」

  

  「你說說看嘛!說完我就把肉送上來。」禁不起少婦再叁央求,鬼便將五戒一一說出。一曰慈仁不殺。二曰清信不盜。叁曰守貞不淫。四曰口無妄言。五曰孝順不醉。

  

  噉人鬼每誦一戒,聰明的少婦和甕中的主人就誠心受持一戒,等鬼誦完,二人均已正心皈命叁寶、信受五戒了。

  

  天帝釋知道二人真心向佛,馬上派遣五十名善神保護他們。這樣一來,鬼馬上又疾走他方,轉眼不見蹤影。

  

  二人明白逃過劫難,決定一起動身前往舍衛國觐見佛陀;在路上,遇到四百九十八位旅人, 彼此打過招呼之後,方知一行人剛從佛身旁離開。

  

  「佛說的經教,我們實在聽不懂,只好各自回家。你們呢?」

  

  二人把上述奇遇詳加敍述之後,強調鬼神對戒行清高的人十分敬畏。衆旅人聆聽完,心開意解,決定一起回去觐見佛陀。 于是,這五百人,見佛、聽法、出家,漏盡意銷,同證阿羅漢果。

  

  

  

《佛說戒消災經(白話與原文)》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