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來,這是不是說在他的生命活動中,他一方面停留在睡眠狀態,而另一方面又作意志力的推動,以便生命從睡眠狀態過渡到醒覺狀態呢
情況顯然不是這樣的,他在睡眠之後,疲勞消失,精神就會蘇醒過來,這種從睡到醒的過程經反複體驗後,就會作爲生命現象中的習慣性力量積累在他的精神結構裏,因此每當睡眠達到一定程度時,這種習慣性的力量就會自然而然地發生作用,促成他醒覺過來。再打個比方,一個修行人進入邪惡情緒不再發生現實作用的靜中思維狀態,不是說他此時作了一種意志力的自覺推動,就從修行狀態中脫離出來,恢複邪惡情緒發生現實作用的世俗生命狀態,而是說他世俗生命的沖動力已經作爲極其穩定的潛在勢力積累在他的生命結構裏,因此當修行精神狀態持續了一段時間後,世俗生命的沖動力量就會自然而然地發生作用,促成他脫離修行狀態,恢複邪惡情緒發生現實作用的世俗生命狀態,——同上面所舉的兩個例子非常相似,那與真理相應的覺者在漫長的修行生活中,一直以救濟衆生作爲他們的義務,這種漫長的修行實踐就化爲美妙的習慣力量在其生命結構中貯藏起來,一旦面對苦難中的生命時,那種美妙的習慣力量就會自然而然地發生作用,促成佛陀教化生命的全部展開!因此,佛陀內在的美妙力量爲佛陀永不止息的救度工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曼殊室利菩薩又禀告佛陀說:世尊!那些與真理相應的覺者們,他們爲救濟生命、教化衆生而變現于世間的生命,到底應該說有精神功能還是沒有精神功能呢
·
佛陀告訴曼殊室利菩薩說:善男子!你們既不可說佛陀具有精神功能,也不可說佛陀不具有精神功能。爲什麼要這樣說呢
這是因爲,佛的精神功能不是爲其現實的生命活動服務的,他精神結構的一切開展無不是爲著利人濟物的需要。
曼殊室利菩薩又禀告佛陀說:世箪!與真理相應的覺者們,他們自己生命活動的真正境界和他們現實生命活動的境界,這二者之間有什麼差別呢
佛陀告訴曼殊室利菩薩說:善男子!佛陀生命活動的真正境界,是指佛陀與其它覺者共同擁有的,以無窮無盡的美德和智慧凝聚而成的淨化了的世界,它是無法用心思去揣度、用語言去描述的。而佛陀現實生命活動的境界則指佛在現實的救濟事業中作爲對象來認知和研究的世界,具體地說,這個被作爲認知對象的「世界」概念共包括了以下五項內容:一是生命現象,二是生命依據的自然界,叁是真理教法的存在,四是最高的生命境界,五是走向真理的具體修行方法。以上是二者的差別。
曼殊室利菩薩又禀告佛陀說:世尊!與真理相應的覺者爲了教化衆生的需要而變現生命生活在與世俗生命共在的生存世界上,在他變現生命的生活過程中,他經曆了修行而獲得最高覺悟、爲修行人陳說真理教法以及進入最圓滿的生命境界——融入「真正生命」——這叁個重要階段,究竟應當怎樣理解上述叁個階段作爲突出表征的變現生命呢
佛陀說:善男子你要牢牢記住,對于佛陀變現生命的這叁個階段都不能用表示對待關系的世俗概念來理解,因爲表示對待關系的世間概念都植根于染汙性的現實生命中,都是爲現實生命的生存活動服務的。你不能說佛陀成就了最高覺悟,也不能說佛陀沒有成就最高覺悟:不能說佛陀陳說了真理教法,也不能說佛陀沒有陳說真理教法:不能說佛陀進入了最圓滿的生命境界,也不能說佛陀沒有進入最圓滿的生命境界。廣而言之,對于佛陀變現生命具體展開的每一階段、每一方面,對于佛陀變現生命的總體、整體,都不能用表示對待關系的世俗概念加以理解。爲什麼這樣說呢
善男子!你應當知道,與真理相應的覺者們,其真正生命是絕對淨化、絕對超越一切生滅和變化的,其變現生命則恒常顯示著與一般生命表面相似的生命過程,因此要想對佛的生命特征作出正確描述,那將是極其困難的。
曼殊室利菩薩又禀告佛陀說:世尊!這樣來說,那些與佛陀接觸過的生命,他們看見過佛的相貌,聽見過佛的聲音,他們恭敬虔誠地侍護佛陀,由此給他們的修行生活帶來重大的利益,可是這一切都只是佛的變現生命爲他們帶來的,佛的真正生命對于他們來說又有什麼作用呢
佛陀告訴曼殊室利菩薩說:善男子!你要知道,顧名思義,佛的變現生命就是由佛的真正生命「變現」而來的,佛運用奇妙的智慧,爲著濟度的需要,通過變現生命使真理顯現在人間。因此,佛的變現生命是衆生修行生活的重要外部條件,而佛的真正生命正是産生這一外部條件的直接原因!其次一點,佛的變現生命之所以能在生命世界上層開其現實的生存活動,是因爲真正生命賦予了他生機和力量,如果沒有與真理完全融合的真正生命,那就絕對不可能有作爲真理化身的變現生命之存在!
曼殊室利菩薩又禀告佛陀說:世尊!同樣沒有主觀的欲念之力、意志之力,爲什麼從佛的真正生命裏能散發出巨大的光明,同時能顯現出無量無數的真理化身,而要求放棄一切生命活動的修行人,他們所獲得的解除了痛苦煩惱的生命中則沒有這些奇妙的功能呢
佛陀告訴曼殊室利菩薩說:善男子!打個比方說,同樣沒有主觀的欲念力和意志力起作用,從日、月這兩種奇妙的珍寶裏能發射出巨大的光明,爲有情生命驅除黑暗,而其它的世間珍寶就不能發射出如此巨大的光明。這是什麼緣故呢
因爲日、月這兩種珍寶是日月天子用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的,所以它們具有釋放光明的內在可能性,而日、月照耀下的一切生命又恐懼黑暗,他們用盡一切辦法,希望化黑暗爲光明,在這內外條件的結合下,日月這兩種珍寶就自然而然地發射出巨大的光明來。又比方說,那些工藝大師手裏精心雕刻的如意珠中出現了人物圖像,而那些未雕刻的如意珠則不會出現人物圖像,這是爲什麼呢
因爲,如意珠中確實有出現人物圖像的潛在可能性,現在工藝大師又致力于使這種潛在可能轉化爲現實,內外條件一結合,于是如意珠中就顯現出精彩的圖像來。同上面兩個例子相似,那與真理相應的覺者,把無窮無盡的教法總體作爲研究對象反複思考、反複修學,又勤勉地研究著世界上萬事萬物的種種特性,這樣長期刻苦的修學之後,就會漸漸把身心中的一切汙垢慢慢洗刷掉,由此最後終于集成了真正的生命,從這一真正生命裏就能散發出巨大的光明,就能根據衆生的需要,使真理以不同的形象,在不同的時間、地點,以不同的方式顯現出來。而那些要求放棄一切生命活動的修行人,在其修行生活中並未致力于積累深廣的功業和智慧,同時,他們又缺乏對其他衆生的慈悲,所以不能體認一切生命的品性、要求等,這樣從解除了痛苦煩惱的生命裏就絕對不可能散發出這樣巨大的光明,也不可能使真理在現實世界真實地顯現出來。
曼殊室利菩薩又禀告佛陀說:世尊!您曾經說過,依靠佛菩薩的智慧和功業,能夠幫助衆生在欲念世界裏投生在貴族人家、有學問的人家、有財産的人家,讓他們的身體發育得健壯可愛,讓他們的家財富麗堂皇:也能夠幫助衆生投生到欲念世界的最高層,或者投生到沒有欲念只有肉體的生命世界,或者投生到既無欲念又無肉體但殘存思想活動的生命世界,在這些生命世界裏,也讓他們身內身外一切圓滿。世尊!我想知道,您這一說法究竟有什麼用意呢
佛陀告訴曼殊室利菩薩說:善男子!你們究竟要到哪裏去尋找覺者們的功業和智慧呢
我現在清清楚楚地告訴你們,佛和菩薩們的功業智慧並不在別的地方,它們就凝聚在由良善行爲築成的現實人生道路裏,凝聚在身體、語言和思想的一切現實淨化行爲裏,無論在什麼樣的生存世界,良善行爲築成的生活道路和身心一切淨化行爲都會幫助衆生,讓他們身心內外盡可能的圓滿無缺。因此,佛的弟子們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的需要,恰當地爲其它生命宣傳良善的生活道路和淨化身心的生存原則。如果一些衆生在聽到這些教法後,就能以良善原則指導自己的生活,就能自覺調控身心中的一切活動,那麼這些衆生不管現在在什麼地方生活,也不管將來會投生何處,他們的身體內外都必定會圓滿無缺。相反,另外一些衆生在聽到這些教法後,不僅不能按照教法的要求去淨化生命,反而故意放縱自己的行爲,對我的教法惡言攻擊,又對塔廟中的佛像、菩薩像産生怨憤之心,必欲撓之而後快,這些衆生在現世完結之後,就會投生到極其可怕的生存世界中去,他必然家寒室陋、病痛纏身。曼殊室利!你應當明白,佛菩薩的功業智慧能讓衆生身體財産圓滿無缺,也能讓衆生身體財産卑劣不堪!
曼殊室利菩薩又禀告佛陀說:世尊!在汙穢的國土世界裏,哪些情況很容易看到,哪些情況很難出現呢
在淨化了的生命世界裏,哪些情況很容易看到,哪些情況很難出現呢
佛陀告訴曼殊室利菩薩說:善男子!在汙穢的國土世界裏,有八件事情隨處可見,有兩種情況很難出現。哪八件事情隨處可見呢
第一,各種理論學說隨處可見,但都無一例外地充滿偏見執著,不能與真理相應;第二,痛苦煩惱的衆生生命隨處可見,第叁,各種不同的社會等級隨處可見,等級內部的興衰盛亡也隨處可見:第四,邪惡行爲隨處可見:第五,違法犯罪之事隨處可見,觸犯戒律之事也隨處可見:第六,地獄、畜生、餓鬼這叁種邪惡的生命隨處可見:第七,雖然有人從事修行生活,但大都以追求放棄生命活動爲目的:第八,雖然有人能利濟衆生,但其志向不能廣大高遠。哪兩種情況很難出現呢
其一,出現許多志向廣大的修行人,他們能解除其它衆生的痛苦煩惱:其二,作爲真理化身的佛出現在生存世界上。曼殊室利!在淨化了的生命世界裏,情況與上面恰好相反,前八件事情將極難看到,後兩件事情則隨處可見。
當時曼殊室利菩薩又禀告佛陀說:世尊!在解析深奧意蘊的教法中,以上教法叫麼名字呢
我們應該怎樣去保護它、奉行它
佛陀告訴曼殊室利菩薩說:善男子!以上教法叫做「與真理相應的真正生命」,你應當根據教法所示來勤勉修學,以追求「真正生命」作爲人生淨化的歸宿,這就是對教法的保護和奉行了。
在佛陀陳說「真正的生命」這一圓滿教法時,與會大衆中有七萬五千個衆生對什麼是「真正生命」以及如何去實現「真正生命」這兩個問題都獲得了正確的見地。
《解深密經》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