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除了﹔他清楚了知,現在已去除的束縛,未來不再生起。
比丘清楚了知舌根,清楚了知味塵,以及清楚了知依此二者所産生的束縛。他清楚了知,未生的束縛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現在已生的束縛去除了﹔他清楚了知,現在已去除的束縛,未來不再生起。
比丘清楚了知身根,清楚了知觸塵,以及清楚了知依此二者所産生的束縛。他清楚了知,未生的束縛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現在已生的束縛去除了﹔他清楚了知,現在已去除的束縛,未來不再生起。
比丘清楚了知意根,清楚了知法,以及清楚了知依此二者所産生的束縛。他清楚了知,未生的束縛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現在已生的束縛去除了﹔他清楚了知,現在已去除的束縛,未來不再生起。
于是他就內在的諸法觀察諸法,就外在的諸法觀察諸法,同時就內在、外在的諸法觀察諸法。因此,他觀察諸法不斷生起的現象,他觀察諸法不斷滅去的現象,他同時觀察諸法不斷生起、滅去的現象。
于是他清楚覺知:「這是諸法!」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覺照的境界,超越執著,不再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們!這就是比丘如何就諸法觀察諸法,亦即就六內處和六外處觀察諸法。
又,比丘們!比丘如何就諸法觀察諸法呢?比丘們!比丘就諸法觀察諸法,亦即就七菩提分觀察諸法。
比丘們!比丘如何就諸法觀察諸法,亦即如何就七菩提分觀察諸法呢?
比丘們!比丘有念菩提分時,他清楚了知:「我有念菩提分」﹔當比丘沒有念菩提分時,清楚了知:「我沒有念菩提分。」他清楚了知,未生的念菩提分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現在已生的念菩提分,增長圓滿了。
比丘有擇法菩提分時,他清楚了知:「我有擇法菩提分」﹔當比丘沒有擇法菩提分時,清楚了知:「我沒有擇法菩提分。」他清楚了知,未生的擇法菩提分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現在已生的擇法菩提分,增長圓滿了。
比丘有精進菩提分時,他清楚了知:「我有精進菩提分」﹔當比丘沒有精進菩提分時,清楚了知:「我沒有精進菩提分。」他清楚了知,未生的精進菩提分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現在已生的精進菩提分,增長圓滿了。
比丘有喜菩提分時,他清楚了知:「我有喜菩提分」﹔當比丘沒有喜菩提分時,清楚了知:「我沒有喜菩提分。」他清楚了知,未生的喜菩提分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現在已生的喜菩提分,增長圓滿了。
比丘有輕安菩提分時,他清楚了知:「我有輕安菩提分」﹔當比丘沒有輕安菩提分時,清楚了知:「我沒有輕安菩提分。」他清楚了知,未生的輕安菩提分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現在已生的輕安菩提分,增長圓滿了。
比丘有定菩提分時,他清楚了知:「我有定菩提分」﹔當比丘沒有定菩提分時,清楚了知:「我沒有定菩提分。」他清楚了知,未生的定菩提分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現在已生的定菩提分,增長圓滿了。
比丘有行舍菩提分時,他清楚了知:「我有行舍菩提分」﹔當比丘沒有行舍菩提分時,清楚了知:「我沒有行舍菩提分。」他清楚了知,未生的行舍菩提分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現在已生的行舍菩提分,增長圓滿了。
于是他就內在的諸法觀察諸法,就外在的諸法觀察諸法,同時就內在、外在的諸法觀察諸法。因此,他觀察諸法不斷生起的現象,他觀察諸法不斷滅去的現象,他同時觀察諸法不斷生起、滅去的現象。
于是他清楚覺知:「這是法!」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覺照的境界,超越執著,不再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們!這就是比丘如何就諸法觀察諸法,亦即就七菩提分觀察諸法。
又,比丘們!比丘如何就諸法觀察諸法呢?比丘們!比丘就諸法觀察諸法,亦即就四聖谛觀察諸法。
比丘們!比丘如何就諸法觀察諸法,亦即如何就四聖谛觀察諸法呢?
比丘們!比丘如實地清楚了知:「這是苦」﹔他如實地清楚了知:「這是苦之集」﹔他如實地清楚了知:「這是苦之滅」﹔他如實地清楚了知:「這是導致苦滅之道。」
又,比丘們!什麼是苦聖谛呢?
生是苦,老是苦,死是苦,愁、歎、苦、憂、惱是苦,怨憎會是苦,愛別離是苦,求不得是苦。總括地說,五取蘊就是苦。
又,比丘們!什麼是生?如果有所謂的生,對一切衆生而言,在各類的衆生中,他們的受生、形成、出生、顯現諸蘊、獲得內外處,比丘們!這就叫作生。
又,比丘們!什麼是老?如果有所謂的老,對一切衆生而言,在各類的衆生中,他們的衰弱、老朽、牙齒脫落、頭發灰白、皮膚松皺、壽命將盡、機能退化,比丘們!這就是老。
又,比丘們!什麼是死?如果有所謂的死,對一切衆生而言,在各類的衆生中,他們的崩潰、散滅、命終、死亡、壽命結束、五蘊離析、身體棄舍、生命滅絕,比丘們!這就是死。
又,比丘們!什麼是愁?凡是有人不論何時,受到損失或不幸之事的影響,生起這些痛苦的心態:憂愁、哀愁、愁苦、深憂及深愁這些痛苦的心態,比丘們!這就是愁。
又,比丘們!什麼是歎?凡是有人不論何時,受到損失或不幸之事的影響,生起哭號、哭泣、歎息、以及哀號、哀歎的狀態,比丘們!這就是歎。
又,比丘們!什麼是苦?比丘們!由于身體的接觸而生起身體上任何的苦楚、不適、不愉快的感受,比丘們!這就是苦。
又,比丘們!什麼是憂?比丘們!心理上任何的苦楚、不適或由心理接觸而生起任何痛苦、不愉快的感受,比丘們!這就是憂。
又,比丘們!什麼是惱?凡是有人不論何時,受到損失或不幸之事的影響,産生惱亂、苦惱、憂惱、燥惱這些心態,比丘們!這就是惱。
又,比丘們!什麼是怨憎會苦?凡是有人不論何時、何處遇到不愉快、不喜歡的色、聲、香、味、觸、法,或時時處處遇到不幸、傷害、困難、不安,如果交往、相遇、接觸、結合,比丘們!這就叫怨憎會苦。
又,比丘們!什麼是愛別離苦?凡是有人不論何時、何處與所感興趣、所喜歡、所愛的色、聲、香、味、觸、法的塵境分離,對那些期望他幸運、富裕、舒適或安全的人,如父母、兄弟姊妹、朋友同事、親戚等,與他們分離,不能相見、親近、結合,比丘們,這就叫愛別離苦。
又,比丘們!什麼是求不得苦?比丘們!對衆生而言,他們是受生支配的衆生,生起這樣的欲求:「但願我們不受生的支配!但願我們不再輪回轉生!」但這並不是只靠欲求就可得到的,這就是求不得苦。
比丘們!什麼是求不得苦?比丘們!對衆生而言,他們是受老支配的衆生,生起這樣的欲求:「但願我們不受老的支配!但願我們不受老的支配!」但這並不是只靠欲求就可得到的,這就是求不得苦。
比丘們!什麼是求不得苦?比丘們!受病支配的衆生,生起這樣的欲求:「但願我們不受病的支配!但願我們沒有病苦!」但這並不是只靠欲求就可得到的,這就是求不得苦。
比丘們!什麼是求不得苦?比丘們!受死支配的衆生,生起這樣的欲求:「但願我們不受死的支配!但願我們永遠不死!」但這並不是只靠欲求就可得到的,這就是求不得苦。
比丘們!什麼是求不得苦?比丘們!受愁、歎、苦、憂、惱的支配的衆生,生起這樣的欲求:「但願我們不受愁、歎、苦、憂、惱的支配!但願我們不再愁、歎、苦、憂、惱!」但這並不是只靠欲求就可得到的,這就是求不得苦。
比丘們!什麼是「總括地說五取蘊就是苦」?色取蘊是苦、受取蘊是苦、想取蘊是苦、行取蘊是苦、識取蘊是苦。比丘們!這就是「總括地說五取蘊就是苦」。
比丘們!這就是苦聖谛。
苦集聖谛的解釋
又,比丘們!什麼是苦集聖谛呢?
它就是貪愛,就是造成不斷輪回,爲喜樂、欲求所束縛,以及任何情況都不忘尋求快樂的欲望,也就是欲愛、有愛及無有愛。
比丘們!而這貪愛從哪裏生起,又從何處建立?在身心世界,只要有誘人的、令人喜悅的事物,就有貪愛的生起和建立。
而在身心世界,什麼是誘人的、令人喜悅的事物呢?
在身心世界中,眼根是誘人的、令人喜悅的,于是貪愛就在那裏生起,貪愛就在該處建立﹔
在身心世界中,耳根是誘人的、令人喜悅的,于是貪愛就在那裏生起,貪愛就在該處建立﹔
在身心世界中,鼻根是誘人的、令人喜悅的,于是貪愛就在那裏生起,貪愛就在該處建立﹔
在身心世界中,舌根是誘人的、令人喜悅的,于是貪愛就在那裏生起,貪愛就在該處建立﹔
在身心世界中,身根是誘人的、令人喜悅的,于是貪愛就在那裏生起,貪愛就在該處建立﹔
在身心世界中,意根是誘人的、令人喜悅的,于是貪愛就在那裏生起,貪愛就在該處建立。
在身心世界中,色塵是誘人的、令人喜悅的,于是貪愛就在那裏生起,貪愛就在該處建立﹔
在身心世界中,聲塵是誘人的、令人喜悅的,于是貪愛就在那裏生起,貪愛就在該處建立﹔
在身心世界中,香塵是誘人的、令人喜悅的,于是貪愛就在那裏生起,貪愛就在該處建立﹔
在身心世界中,味塵是誘人的、令人喜悅的,于是貪愛就在那裏生起,貪愛就在該處建立﹔
在身心世界中,觸塵是誘人的、令人喜悅的,于是貪愛就在那裏生起,貪愛就在該處建立﹔
在身心世界中,法塵是誘人的、令人喜悅的,于是貪愛就在那裏生起,貪愛就在該處建立。
在身心世界中,眼識是誘人的、令人喜悅的,于是貪愛就在那裏生起,貪愛就在該處建立﹔
在身心世界中,耳識是誘人的、令人喜悅的,于是貪愛就在那裏生起,貪愛就在該處建立﹔
在身心世界中,鼻識是…
《大念住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